军区医院,内科。
白墨第二天一早来到科室,周芸照例给她介绍每个科室的位置,以及所有的的负责人。
白墨在军区医院彻底站稳脚跟,不再是那个被排挤的“关系户”,而是备受尊敬的“白大夫”。
她被调到了内科重要的临床组,负责处理一些疑难病例,甚至被安排指导新来的实习医生和护士。
她在教学中展现出的渊博知识和清晰逻辑,让年轻的医护人员对她佩服不已。
【叮!宿主完成日常签到。恭喜宿主获得:现代内科临床手册(部分)*1,青霉素(注射剂,五支)。恭喜宿主获得:基层常见病中药验方(整理版)*1,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五支)。】
系统的签到奖励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也越来越契合她的工作需求。
中药验方在这个时代很实用,而且不易引起怀疑;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更是稀缺物资,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现代临床手册为她提供了更先进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青霉素这种在七零年代属于比较新的特效药,更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物资。
白墨将青霉素藏好,这些都是她的底牌。
她在医院的工作变得得心应手,医术声名远播,开始有其他科室的医生来向她请教,甚至有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
在医院里,她偶尔会遇到陆衡。
陆衡的伤势恢复得很好,已经开始参与一些部队的日常工作。
每次见到白墨,他眼神里都带着一丝暖意和感激。
他会悄悄给她带些部队特供的水果罐头或者点心,问问她在医院习不习惯,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虽然交流不多,但这份关心让白墨感到温暖。
与此同时,千临在修理厂的考察也遭遇了瓶颈。
她在本子上写满了关于提高零件精度的方案,但每一个都需要更好的材料或更精密的设备,这些都不是修理厂能提供的。
任务有了方向,却缺乏实施的条件。
“这个零件,如果用高强度合金钢,再进行二次热处理,然后用精密磨床加工,精度可以达到要求。”
千临看着手里的零件草图,自言自语。
然而,修理厂只有普通碳钢,热处理设备简陋,更别提精密磨床了。
冯毅再次来到修理厂,了解技术改进的进展。
“千临同志,零件的问题,有思路了吗?”他看到千临依然在对着零件图纸沉思,上前问道。
千临抬起头,摇了摇头。
“思路有,但这里的条件达不到。缺少合适的材料和设备。”
她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困难。
冯毅听了,眉头微皱。
他知道军工厂附属修理厂条件有限,但没想到差距这么大。
不过,千临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方向,这已经很难得。
“材料和设备的问题,确实是硬骨头。”
冯毅沉吟片刻,看着千临专注的侧脸。
他觉得,或许自己能帮上一点忙。
不仅仅是为了霍团长的交待,更是因为,他对眼前这个清冷而聪明的女孩,生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