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的青衫下摆被气流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的现代白 t 恤 —— 那是林婉儿送的,上面印着 “古风 yyds”。他望着《青花瓷》的总谱,忽然想起庆朝太学里的钟鼓楼,每当晨钟响起,学子们便捧着典籍鱼贯而入。
“若加编钟,可成‘金声玉振’之效。” 他的狼毫在 “副歌” 二字上重重顿下,墨点溅在谱纸上,像极了编钟上的枚乳。组员阿琳瞪大了眼睛:“苏哥,咱们上哪儿找六十五件编钟去?” 他却轻轻摇头,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青铜铃铛 —— 那是曾侯乙编钟的迷你复制品,“战国编钟分三层,吾等可取其精华,用‘姑洗律’定主调。”
道具组的刘师傅挠着后脑勺:“青铜编钟少说几百斤,舞台地板扛不住啊!” 苏明远忽然起身,用镇纸敲击桌面:“古之乐,贵在意象而非形质。” 他指着墙上的《考工记》海报,“曾侯乙编钟有‘金道锡行’之法,吾等可用树脂铸形,内置‘空鼓’音效,敲击时辅以光影,亦能成‘金石之音’。”
午休时,他蹲在道具间,用竹筒和铁丝制作编钟模型。阳光透过窗棂,在他发间织出金色的纹路,刘师傅看着他专注的模样,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偷学木工的场景。“苏哥,这云雷纹怎么刻?” 他递来刻刀,苏明远接过后,手腕轻转,竟在树脂钟体上刻出了庆朝青铜器上的经典纹样,“此纹如云如雷,乃古人通天之意。”
下午的试音会上,临时赶制的编钟道具被搬上排练室。苏明远穿着防静电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编钟挂在木质架上,忽然想起庆朝宫廷乐师调试编钟的场景,他们会用特制的锤子轻叩钟体,细听音色是否合律。“诸君且看,” 他拿起橡皮锤,“敲‘铣部’得低音,击‘鼓部’出高音,与现代打击乐异曲同工。”
第一锤落下时,编钟发出清越的 “宫” 音,竟与窗外的鸽哨声遥相呼应。组员小张惊呼:“这声音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苏明远微笑着解释:“曾侯乙编钟埋于地下两千四百年,今日吾等让它‘破土重生’。” 说着便即兴敲了段《茉莉花》,编钟的音色里带着泥土的厚重感,却又不失现代旋律的明快。
陈浩然抱着保温杯路过,听见编钟声忍不住探头:“苏明远,你这编钟能连蓝牙吗?” 苏明远愣了愣,忽然想起李芳教他用蓝牙音箱的场景,“若用‘飞鸽传书’之法,恐难连之,” 他一本正经地回答,“不过此钟内置‘传音石’,可与吉他、钢琴共振。” 陈浩然被逗笑:“行,算你厉害,明天借我敲两下?”
深夜的排练室,苏明远还在调整编钟的音准。刘师傅递来一碗热汤面:“苏哥,你这编钟要是参加‘古代发明大赛’,准能拿第一。” 他接过面碗,看着编钟上的云雷纹在灯光下流转,忽然想起林婉儿说过的话:“你做这些的时候,眼睛像开了片星空。”“吾非发明,乃‘复现’耳,” 他夹起面条,“古人智慧如星辰,吾辈只需擦去尘埃。”
第二天的合乐排练,编钟与吉他的合奏惊艳全场。当苏明远用编钟敲出《青花瓷》的副歌旋律时,阳光正好穿过编钟的空隙,在他脸上投下云雷纹的影子,恍若千年之前的乐师穿越而来。音乐导师王教授激动地拍下桌子:“这不是简单的改编,是让曾侯乙编钟与现代乐器对话!”
陈浩然在一旁看得入神,忽然举起手机:“苏明远,给你拍个‘编钟少年’的 vlog!” 镜头里,苏明远正专注地调整钟体角度,青衫袖口露出的现代手表与编钟的古朴形成奇妙对比。“这叫‘古今同框’,” 小张在旁边起哄,“说不定能上热搜!”
临上台前,苏明远忽然发现编钟架有些摇晃。他解下腰间的革带,将其缠在支架上,革带上的云雷纹与编钟纹样相得益彰。“古人云‘君子带弦’,吾今带革,亦能定音,” 他笑着对紧张的组员们说,“且看这‘革带编钟’,能否奏出千古清音。”
聚光灯亮起时,苏明远的手悬在编钟上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博物馆看见曾侯乙编钟的场景 —— 那庞大的钟体上,每一道纹路都刻着文明的密码。“三、二、一 ——” 他在心里默数,落锤的瞬间,编钟声与吉他弦音同时响起,在演播厅的穹顶下交织成一片音的星河。
观众席上,林婉儿望着舞台,忽然想起苏明远说过的话:“编钟之音,如老者低语,如青年高歌。” 此刻的编钟声里,她仿佛听见了千年的风雨,也听见了此刻的心跳。而在后台,陈浩然正跟着节奏轻轻敲击保温杯,忽然觉得手中的现代容器,也有了几分金石之韵。
演出结束后,编钟道具被围得水泄不通。有粉丝问:“苏哥哥,这编钟卖吗?” 他笑着摇头:“此乃‘限定款’,若诸君喜之,可至博物馆听真音。” 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铃铛,“送你一枚‘编钟宝宝’,愿君常闻古韵。”
月光漫进后台时,苏明远正在拆卸编钟。刘师傅忽然指着他的革带笑出声:“苏哥,你的腰带成‘文物’了!” 只见革带上沾着些许树脂碎屑,却无损云雷纹的精美。他轻轻拂去碎屑:“此带伴吾奏金石,日后可称‘编钟带’矣。”
手机忽然震动,李芳发来消息:“编钟上热搜了!文化局想借道具办展览!” 苏明远望着编钟上的云雷纹,忽然想起庆朝的太庙,那里的编钟曾为天子奏响,而此刻,它们正在年轻人的掌声中,奏响新的时代之音。
陈浩然晃着保温杯走来,里面的冰块撞击声竟像编钟的余韵。“苏明远,” 他忽然开口,“下次我组能不能借你的‘传音石’用用?” 苏明远挑眉:“若以《声律启蒙》换之,吾当允诺。” 两人相视而笑,编钟的影子被月光拉长,与现代的灯光交织在一起,织成了一段奇妙的,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