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礼对这个长媳娶得再满意不过,当即把握在手里多年的管家权,宛如烫手山芋一般,一股脑丢出去给大儿媳妇管理。
欧阳静怡从小学的就是长官内宅,打理俗务,为夫君分忧,上手很快。
除了内宅事情被妻子打理妥帖,就是何天身边吃穿用度大小事宜,也都无一不妥。
经过半年相处,何天顺利把手中安插在内宅的钉子多半都交给妻子打理。
“这些都是我的人,内宅若是有那不长眼的,欺负娘子面嫩,尽管用人,该打的打回去。”
欧阳静怡自然满意夫君对自己交底,况且夫君身边没有其他人,对她一心一意。
当初新婚后第一次来月事,欧阳静怡尝试着推身边丫鬟过去,被何天一口回绝。
这大半年相处下来,甚至让她生出了不该有的占有欲,想到日后若是有孕,就必须为夫君安排同房妾室,心里还有些不是滋味。
何天倒是不知道妻子想这么多,婚后他就把心思都放在朝堂上。
南边藩王颇有些不安分,何天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渠道,就连天家都未必觉察到,何天只默默部署观察,装作不知,以防备万一。
半年刚过,欧阳静怡就查出有孕,何光礼欢喜地就差开祠堂叩谢祖宗了。
欧阳家也松了口气,实在是何家这一脉人丁属实单薄了些。
现在只盼着欧阳静怡能有个儿子,好歹先站稳脚跟。
欧阳静怡欢喜之余,有点犯愁。
何天下值回来,就听见门房报喜,脚步轻快地往正院走去。
在院子里见到妻子正在看花,面上似乎有些轻愁。
何天顺手把买来的果腹交给下人。
“夫人这是有心事?”
欧阳静怡摸摸平坦的腹部,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郎君家中子嗣单薄……”
何天像是知道她的忧虑似的,笑道:
“夫人不必担心,你家郎君并非饥色之人,夫人这边为我辛苦孕育孩儿,我若还想着自己快活,岂不是对不起夫人辛苦?”
何天说着,握住妻子的手,宽慰她的心。
“不瞒夫人,从五岁起,嫡母有了嫡出,偏我又被记名嫡长子,母亲便处处看我不顺眼,身为庶子,打小就吃尽了苦头,从我这里起,就没必要有庶子存在了,我们夫妻同心,能生几个就生几个,不强求,莫要纠结。”
欧阳静怡抬眸看丈夫,眼里流露过一抹疼惜。
五岁的孩子,知道什么?
欧阳静怡家不是没有庶子,就她身边,庶出的叔叔就有好几个,他们的歪理是,自己知道庶出的不容易,所以更偏爱妾室,宠溺庶出,家里嫡庶不分,乱成一锅粥。
夫君也是庶出,知道庶出不容易,他就一心一意对自己妻子,给自己所有孩子一个嫡出的身份。
所以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呢!
妻子养胎的日子,林姨娘倒是试图问问何天房里事情,何天严词拒绝了。
“姨娘,孩儿如今一切都好,若是孩儿有需要,自然不会委屈自己,目前孩儿并不需要,您不必操心这么多,只管快活过日子。”
自从何天口袋富裕,林姨娘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手里好东西多的箱子都装不下,专门辟出来一个库房。
听见儿子这么说,林姨娘也觉得自己逾越了,索性收拾了一箱子好东西送给儿媳妇,庆贺她有孕。
欧阳静怡压根不知道这回事,只当姨娘心疼儿子,体恤她这个媳妇,欢欢喜喜,家里和睦,日子舒心,自不必说。
何光礼都有些不适应,谁家内宅没有一团糟心事?长子还能这样的么?
不过老实说,没有妻妾相争,嫡庶较量,这日子,还真没什么不舒心的。
何天把心思都放在前朝,何光礼都钦佩这个儿子了。
翰林院观政三年,何天顺利成婚生子,何光礼给大孙子取的大名何瑜,握瑾怀瑜的美玉之意。
何天暂时做不了什么,只能加倍体贴妻子。
等孩子身子骨结实一些,不像刚出生那般柔软,他才敢尝试着把孩子抱在怀里,自此,就放不下来了。
小瑜牙牙学语都是在父亲膝头,一点不比何天小时候享受的父爱少。
况且还有何光礼这个稀罕孙儿的祖父经常跟何天争,并且坚持要自己给大孙子开蒙,理由都是现成的,何天小时候就是何光礼给开蒙的。
欧阳静怡只觉得幸福,并不干涉父子争夺幼儿启蒙之事。
新一届春闱即将开始,这也意味着何天的职位要变动了。
就在何天准备选地方外放的时候,南边传来消息,珉王可能叛变了。
何天心中一紧,消息仍旧没有传到朝堂,或许天家有自己的刺探组织?
然而一直没有透露出来也不正常。
何天早早让欧阳俊引荐御林军统领蔡济民与何天相识。
走动月余,何天有功夫底子,曾经也是一员悍将,这一点,早在何天刻意削弱之下,京城众人全都忘了。
但是蔡济民喜欢何天的功夫,两人经常切磋,已然成为至交好友。
蔡济民更是欣赏何天的谋略兵法,将何天引为知己。
偶尔在宫中当值,远远看见彼此,也能打个招呼,文臣都纳闷,何大人颇得圣心,竟然还跑去跟一个粗鄙武官交好,属实没必要。
陛下重文轻武,从太祖皇帝起,就一直在削弱武官实力,边防军事,也都在防备着将帅与兵卒一心,时常更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几代皇帝之后,文官就本能地瞧不起武将,武将之家也开始培养子弟儿郎,读书科举,走文人路子,好歹在军饷钱粮方面,能有个支持者。
何天不语,只默默做自己的事情。
嘉佑五年春,到了万寿节前夕,各路藩王公爵,文武百官,贺礼纷纷涌入京城。
天家心情颇佳,预在万寿节前夕,举行大朝会。
何天明显察觉到珉王殿下来的路上人数不一般,除此之外,竟然连西边来的晋王也小动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