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当着所有人的面倒下了,
可她奇迹般的没有倒向共工氏的城内,而是冲着大河方向。
浮游、颛顼和虐鬼刚刚上岸,便被地震造成的大浪吞噬,
年轻力壮,熟悉水性的虐鬼好不容易才浮出水面,扒着一根木头大口喘息,可随后山崩地裂的声音响起,他抬头向上望去,
即将压在自己头顶的不周山峰遮天蔽日,
巨石和泥土铺满视野,挟着共工氏的愤怒,冲向大河河道。
自知命不久矣的虐鬼,不由得对着共工死去的方向大吼:“共工,算你狠!”
随后便和颛顼一样,尸骨无存。
地震后,尧和禹一行幸运的毫发无损,
他们带着会合的使团,不要命的奔向高地,待自觉周围安全后,方才停下。
使团纷纷痛哭流涕,将共工氏内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尧,
看着倒向大河的不周山,以及扬起的漫天尘埃,众人若有所思。
随后所有人的目光盯着四岳,
四岳立即伏倒在尧身前,喊道:
“地龙翻身,非共工氏之过。”
“天灾降临,非人力所能预料。”
使团一行立刻反驳:“共工倒行逆施,触怒鬼神,才使得灾祸临头,还请尧惩治他们!”
禹拦住争吵的两方,感受着余震,沉声道:“还没结束。”
......
共工和竖亥都没想到,昆仑海中的水几乎倾巢出动,奔向中原,
大河大江现在的水道,以及过去的故道很快便被填满,
同样被填满的还有各个支流。
首当其冲的是北方高地下的部落,还在苦苦抵抗余震的他们,立刻被随后到来的大水吞噬,
怒号的流水不甘心挤在“狭窄”的河道内,硬生生顺着地势,冲出一条条新的河道,直接涌向中原地区。
舜带着陶唐氏众人,待在地势较高处,身后是众人不住的哭泣声,
海拔较高的安邑并未直接面对水流,他们拓宽的河道有效的让水流的破坏力减轻了些,
可尽管百姓的居所能被保住,但对于城外的田野则于事无补。
越来越多的水直接漫出河道,以横行无阻之势,一遍一遍的冲刷着肥沃的,种满粮食的平原,
这样的现象同样发生在距离陶唐氏较近的邦国。
商均带回的消息,通过尧的使者很快传遍附近,
地震过后,他们的首领立即反应过来,带着粮食和物资向山上迁徙,
然后便站在山上,泪眼婆娑的看着农田被冲毁,
“人还在,粮食还在,就有希望。”
他们都这样安慰自己。
共工氏临近大河,但因为水利工程的存在,以及突然倒塌的不周山,竟然令大水擦肩而过,
不但没有死人,南岸的粮食也几乎都保存下来,
共工氏族人皆认为这是共工的庇佑。
崇山周边遭灾最小,
有崇氏只损失几个聚落的土地,大量人口在使者到来后立马转移到高处,地震和大水没能造成太大伤亡,
有夏氏前干涸的水道也被填满,冲毁了不少良田,
但好在竖亥留下的措施很完善,禹也认真执行了,
梯田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阳城则只有一个废弃的仓库被冲毁。
直到黎明,水流已经遍布中原,在竖亥等人的努力下,许多邦国和部落得以幸存,
但在使者没能前往的那些地方,
则是遭遇到灭顶之灾。
高阳氏一夜间消失,戎狄南下的最大阻碍就此灭亡,
高辛氏损失惨重,喾身死水中,幸存的流民将不断往南迁徙。
东夷集团的邦国也损失惨重,尽管水流横跨华夏来到他们那里,威力已经减弱许多,
但毫无防备的他们只能趁着夜色与紧随其后的洪水赛跑,
一夜间,死伤无数。
黄河流域尚且如此,
正值雨季的长江流域邦国更是十不存一。
丹朱殚精竭虑,开采铜矿,网罗人才,打造的武器和农具,
他原本是打算用在向南开拓上的。
横亘的大江虽然宽广,但许多地方的水流还算平静,可以轻松横渡。
回忆往昔,
三苗部曾经数次攻入中原,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每次都会死去上万青壮劳力。
丹朱深知三苗部和华夏的差距,
北上不是他的目标。
与其和尧舜在战场争锋,不如南下和良渚碰一碰,
那里有的是瘴气遍布的森林,良渚国可能有不满,双方也大概会产生一些小摩擦,
但也不会为了这种地方全面开战。
可灾难突降,美好的设想成为了泡影,
巨量的水冲向中原以南,直接将干涸许久的云梦泽灌满,
不但连通了数十条水系,形成一片横跨三山的巨大沼泽湖泊,
也彻底断绝了三苗部南下开拓的可能性,
在这个绝望的夜晚,看着三苗部损失过半的田地,
丹朱不得不重新将目光注视向北方。
至于称霸长江南部,繁荣一时的良渚古国,
十一道水坝没能拦住持续三日的滔天的大水,甚至连一刻都拦不住,
堤坝连带着它们身后的城池以及本身,最终无奈的沉没在水下。
最终,
水流洗刷了整片大地三日,才稍稍缓解,
曾经拥有一百万户的华夏东夷集团,人口损失将近四分之一。
中原地区的许多文化、技艺直接失传,
原本繁荣到即将进入下一世代的文明,就此被斩断,退化,
而且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还要继续倒退。
因为昆仑海中,依旧有十数座巨大的冰山,
他们将在未来不断融化,在每年的夏季,伴随着降雨继续侵扰下游的先民们。
黑夜下,沉睡的竖亥的梦中,他已经预知了未来:
渤海和东海的海岸线侵入陆地数十里,
新石器时代的典范,大汶口文化族群就此逐渐离开生活千年的故地,
从此只在北方幽陵和淮河流域留下只言片语。
生活在钱塘江和太湖地区的百越先民至此暂时告别了历史舞台,
海岸线升高的同时,台风和洪水会继续给他们打击,
直到他们重新倒退回新石器时代初级阶段,自荒芜中从头开始。
中原也短暂的成为一片泽国,
无数硬生生冲出来的河道遍布平原和山间,
将整片大地肆虐的伤痕累累。
原本平静的河道如今宽阔汹涌,
各个邦国间的交流和沟通更为艰难。
从今以后,
先民们可供生存的土地更加稀少,瘟疫、饥荒和战争也再难避免。
当久违的阳光刺入双眼,竖亥从久远悠长的梦中醒来,
巴蜀之地的洪水已经不再肆虐。
竖亥顺着树干缓缓趴下,踩入齐膝的淤泥中,
不知何时摔到树下的熊猫已经奄奄一息,
竖亥见它可怜,便将其腹部的木刺拔出,又帮助包扎伤口,喂食肉干,熊猫无力反抗,只是轻哼着任由竖亥处置。
完成这一切,竖亥尝试寻找姬藜的身影,自然是一无所获,
城池已经倒塌,遍地是动物的尸体,
有巨大如房屋的野猪,有数丈长的巨蟒,还有角如树冠的雄鹿。
竖亥小心翼翼的趟过淤泥,见到一处城墙的残垣,大步跨了上去,站在高处看向四面八方,
幸存的蚕丛氏和柏灌氏人数不少,他们互相搀扶着向这里聚集,光是进入视野的便有千人。
阳光灿烂,照耀着站在残垣上的竖亥,
殳戕从四处赶来的族人口中,得知他们的家园被毁,
盆地聚水,虽然来自昆仑海的注入已经停止,但要等土地恢复,不知还有多久,
来自中原的竖亥急公好义,足智多谋,有他的带领,或许会是一个好出路,
殳戕深思熟虑,还是决定离开已经不适合生存的故地,
若是没有竖亥的到来,他们或许已在睡梦中死去。
于是他召集人群,带头向竖亥下拜,并说道
“请华夏天使带我们走出一条生路。”
“我们已经一无所有。”
其余人见状,也纷纷向竖亥下拜。
竖亥越下残垣,扶起殳戕,说道:
“你的族人们还在,家就还在,
跟我回中原吧,等水退去,这里会变成一片天府之国,
那时你们的后代会幸福的生活在这里。”
随后二人起身,一齐望向东南方向的中原。
中原,有夏氏,阳城,
尧从病重中转醒,缓了许久,才恢复些气力。
他看着站在身旁的禹和嬴益,问道:
“四岳去哪里了?”
禹回道:“回共工氏了,有穷氏的羿将要攻打他们。”
尧又问道:“羿是我派去阻止战争的,为什么现在要攻打共工氏。”
虐鬼和颛顼的死讯,高阳氏的覆灭,东夷的惨重损失,
各种坏消息不断从嬴益口中说出。
幸存的人们暂时无法渡江,便委派同样恨的刻骨铭心的羿前往讨伐共工氏,
羿如今正带着数千本部武士,以及东夷难民共计万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共工氏。
禹说道:“还请尧止住战乱,不能再死人了。”
嬴益同样附和。
尧无奈叹息,起身抓住一根树枝,
在火塘的草木灰中写下一个全新的字:
“洪”
这个字由水和共工的共组成。
尧平淡的说道:
“传令天下,从此共工氏邦国封号被夺去,再不得建国。
所有族人改姓为洪,日后凡有水灾,便称为洪水!
敕封有穷国首领羿为后,负责北方防线的守备。作为奖赏,高阳氏离散的族人和土地他可以优先攫取。”
嬴益和禹对视一眼,皆深以为然,虽然共工氏名誉遭到毁灭性打击,但这也许是平息众人怒火的最好办法。
......
......
......
巢父看着面前被淹没的田,抚摸着淡定的老牛,欲哭无泪,
许由则是略带兴奋的说道:“这下我们可以多活一阵子了,田地毁了,我们什么都不用交给禹。”
巢父听到许由这番言论,立即挽起袖子,就要和昔日好友拼个你死我活,
正当二人缠斗之时,许由大喊:“有人,那里有人!”
他们停下了打斗,向幸存者的方向跑去。
商均手中死死拉着一卷兽皮,昏迷在山脚,
他浑身湿透,双手血肉模糊,似乎是一路爬行到这里。
巢父连忙上前查探,皱眉叹息道:“人还活着,只是腿摔断了。”
许由则是惊叹:“此人身着丝绸,腰间佩玉,还带着青铜刀,必定身份非凡。”
“他的腿还有的治吗?”
巢父捏了几下,昏迷中的商均吃痛,立刻呻吟起来。
随后他二人招呼来一群族人,将商均抬回去好生照看,巢父则是好奇的看着写满文字和图画的兽皮,
大部分文字在水的浸泡下变得模糊,只有一些还能勉强辨认,
巢父认识的字不多,但也知道这肯定是很重要的东西,能让这个贵公子拼死都要带着的东西,
他一张张的翻阅,直到看到竖亥画着筒车和龙骨水车草图的那一张。
竖亥并不知道这两种引水工具的细节,因此只是草草画了几笔,
但巢父只看了一眼,直觉便告诉他,这是十分有用的东西,
许由见好友看的出神,忙问道:“这是什么?”
巢父回道:“这也许是能救我们命,不,能救许多人命的东西。”
......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