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珠很笃信的点头:“肯定能做到!”
那些在 80年代后逐步实现的技术,于 1978年的武钢而言,已经有点像天方夜谭了。
她望着老技工们眼中的火苗,忽然想起师兄在实验室说过的话:“技术从来不是空中楼阁,是一代人踩在另一代人肩膀上的攀爬。”
若不是眼下轧钢机的精度、电炉的控温系统跟不上,她恨不能直接摊开 21世纪的冶炼数据——可她清楚,饭要一口口吃。
就像此刻,她一点点饿得双腿发软,眼前发黑。
空荡荡的胃终于发出抗议,\"咕咕\"的声响在突然安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厂长猛地拍了下脑门:“快快快!谁那儿还有吃的?赶紧给周同志垫垫肚子!\"
一位四十出头的车间主任从怀里掏出半个馍夹菜,有些不好意思地递过来:“这是掰开的,不是咬过的……就是有点干了……\"
周明珠二话不说接过来就往嘴里塞,边吃边含糊地说,“这多不好意思!你们也都饿着肚子呢……\"
\"你这丫头!”卞惟雍忍俊不禁:“都快吃完了才说这话?\"
周明珠鼓着腮帮子,眨巴着噎得水汪汪的杏眼:”我是真饿啊!\"
大家看着周明珠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活像只饿急眼的猫娃子。
厂长臊得满脸通红:\"都怪我,讨论得太投入,把吃饭这事给忘了!明天一定……\"
采买办主任笑呵呵地赶忙道:\"厂长!瞧我!我都忘了给您汇报了!我早就让我家那口子准备着了,饭菜一直在灶上温着呢!我这就叫她给弄来!\"
厂房角落,一个学徒凑近老师傅,喉结滚动着小声问:“周同志给的法子,是只咱们武钢有,还是鞍钢、冶钢也能用?”
这是哪来的黛玉发言啊……
周明珠咽下最后一口馍,嘴角还沾着一点菜渣。
她环视众人,目光在每一张被钢火常年熏过的脸上停留。
这些朴实的面孔上,写满了对技术的渴望,对荣誉的期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当然……\"她故意拖长了音调,看着众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才突然绽开笑容:\"是咱们武钢先来!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不是?\"
办公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年轻工人甚至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老技工们虽然克制,但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这一刻,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武钢站在全国钢铁行业最前沿的辉煌未来。
卞惟雍指尖划过图纸上的转炉改良图,还是低声对厂长说:“这些法子,咱们武钢先试。等跑通了流程,写成教材,全行业都能学。”
其他人微微诧异,厂长却轻轻点头:“咱们吃过“技术壁垒”的苦,也更懂“众人拾柴”的理!你放心!我们武钢第一个试点,肯定会努力做好这个第一的!
然后,让全国的钢厂都强大起来,我们国家的钢厂才算是真的在世界技术上前进了一步!这个道理,我们武钢人都懂!”
周围的老技工和骨干们脸上的私心也都退了下去,他们觉得厂长怪不得是厂长,这觉悟没的说!
就算其他钢厂将来也用了革新的技术,那他们武钢也没在怕的!他们是第一!
周明珠听完卞惟雍和厂长的谈话,不由得感到这些吃苦耐劳,仍心存大义的人,真的非常的可敬可爱!
众人边吃饭边热烈讨论着技术细节,直到周明珠忍不住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厂长这才如梦初醒般拍板:\"都抓紧回去休息!技术问题明天再议!\"
当周明珠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招待所时,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蟹壳青。
她反锁房门后立刻闪身进入空间,却发现顾晏并不在,只有一封信静静地躺在置物架上。
牛皮纸信封上还沾着些许医用酒精的气息。
周明珠先从口袋里拿出那个熟悉的方胜,指尖轻轻抚过上面力透纸背的字迹,开始阅读。
方胜里面,顾晏郑重其事地写道:\"我从未将这段婚姻视作任务......\"
顾晏的字里行间,透着军人特有的执着。
钢笔尖在“任务”二字上洇开小团墨渍,像他每次看她时欲言又止的眼神。
第二封信则交代了他即将出院的消息,还特意提到给每层开水房,都按她说的剂量加入了灵泉水。
末了那句“注意安全,我们想你”被反复涂改,最后变成力透纸背的惊叹号。
周明珠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平行世界里,有一个人在想她……这感觉似乎也不错!
她环顾四周,发现木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张结实的大床,床上的被子也叠得方方正正。
这个男人的行动力,果然和他的字迹一样干脆利落。
周明珠出了空间,正准备换睡衣时,她突然僵住了——门缝下的光影里,分明映着一道阴影!
她强自镇定地走到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哗哗的水声中,她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锁住那道黑影。
直到走廊传来脚步声,那人才悄然离去。
\"吱呀\"一声,周明珠猛地拉开门,她手里也早就凭空出现一本硬皮书,方便她装作要拿着书出门的样子。
她一开门,就看见走廊斜对面,一个瘦削的婶子正挎着包袱准备关门。
那婶子见到周明珠时,明显一怔,随即露出一个拘谨的笑容。
\"这么巧啊同志。\"婶子的声音像砂纸般粗糙:\"我赶早班车回老家。\"
周明珠眯起眼睛:从黑影消失到自己开门不过两秒,这妇人是见到了从她房门前离开的人,还是......
她的目光在空荡荡的走廊和紧闭的房门间游移,最终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目送那婶子离开。
回到房间后,周明珠再度回到空间,给顾晏写了封长信,将这两天的遭遇娓娓道来。
\"我这招引蛇出洞,怕是弄巧成拙了......\"
当周明珠写到斜对面那个可疑的住户时,她的笔尖顿了顿:\"他们可能早就盯上我了。没有发密报,应该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一直尾随着我呢!所以没有发密报的必要!\"
接下来的半个月,周明珠成了各个车间的“救火队员”。
轧钢组的温控系统失灵,她蹲在热轧机旁调了三个昼夜;模铸车间的钢锭裂纹频发,她在炉前熬着解决问题,愣是啃了五斤馒头……
厂长拿着改良后的炉子省下的烧煤量数据,和提高技术后减省的耗材数据也走了过来。
他满脸激动的说:“小周同志!你给的这些这办法真的太好了!以前我们一炉用的煤,现在能出三炉!而且,钢材质量也大大提升了!你要不要考虑来我们武钢当技术部主任啊?”
卞惟雍立刻上前一步:“可不行乱挖人啊!这是我们铁路局的宝贝疙瘩!带来给你们解决问题来了,你怎么还连吃带要的呢!”
这时候,之前那个小声说话的学徒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手里还攥着磨破边的笔记本:“周同志,道口横杆装置做好了!明天他们就要给铁道变轨的路段,换上咱们新造好的道口横杆装置,你要去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