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宴请结束之后
游龙子欣然接受了杨襄的邀请,决定继续留在光明顶上。
于是,他们二人一同坐在山顶,沐浴在阳光之下,开始演奏那首着名的碧海潮生曲。
当杨襄的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音符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而出。
随着音乐的逐渐展开,其威力也逐渐显现出来。
那曲调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听众的心灵。
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海浪的拍击、海风的吹拂,以及那无尽的海洋力量。
这首曲子的威力不仅在于其美妙的旋律,更在于它对人内心的影响。
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而对于那些内力弱的人来说,这股潮水般的力量甚至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突然,一股更为凌厉的笛声从远处传来,硬生生地插入了这碧海潮生曲的节奏里。
循声望去,竟是游龙子。
他的笛声带着一股阴柔又狠辣的气息,与杨襄的弹奏形成了对抗之势。
杨襄脸色一变,全力维持着自己的演奏,试图将游龙子的笛声压制下去。
实在太过诡异,乐曲如同鬼魅一般钻进人们的脑海,开始痛苦地捂住脑袋,眼神中满是恐惧。
游龙子咬着牙,额头上青筋暴起。
面色苍白,笛声开始有些颤抖。
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游龙子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变换了演奏的节奏,与杨襄的琴声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共鸣。
这股共鸣竟将琴声力量削弱。
杨襄看着眼前的游龙子,悟性居然如此之高,能想出这样共振的方式来削弱自己的琴声,一时之间对他敬佩不已!
“游龙子大哥,没想到你的音律如此之好,就连我曾祖父的碧海潮生曲都给你破解了。”
游龙子嘿嘿一笑,说道:“碧海潮生曲果然厉害,刚刚我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了。
要不是我灵机一动,想出此等妙计,现在早就已经跪在地上与你求饶了呢!
你就不要再夸我厉害了!
我实在是受不起呀!”
经过不断的练习,两个人可以达到琴笛合奏,把碧海潮生曲的危害发挥到了极致。
如若再有外敌攻到光明顶上,二人合力演奏,便可在欣赏音乐美景的同时,就杀人于无形。
而且他们使用共振的方式可以不断的加大或者缩小这音乐给人带来的伤害。
也就是说,两个人共同合奏的话,是远大于黄老邪所创造的,他独自一人独奏的碧海潮生曲的伤害。
日子一天天过去。
虽然现在张无忌成了光明顶明教教主,但是他毕竟只有五岁呀,所以教中事宜还多是由他父亲代为处理。
张无忌终日看见杨襄姐姐跟着游龙子大哥二人在山顶练琴,就觉得心中不由得一酸。
这日,他等二人练琴归来的时候,问道:“游龙子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昆仑呢?难道你要做我明教弟子了不成?终日留在我光明顶。”
游龙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才五岁,说起话来,还1套1套的,我最近有些重要的事情要与杨襄商谈,等待事情商谈完之后,我再回昆仑。我都不着急回昆仑,怎么你倒替我着急上了?”
张无忌哪里是替他着急呀?
张无忌想他不留在光明顶,自己终日与杨襄姐姐在一起习武练剑。
而游龙子如若不离去的话,杨襄姐姐终日与他一起练琴,根本就无暇搭理自己。
在光明顶的日子,过得百无聊赖的,终日就只能抱着这只小狐狸玩。
杨襄摸了摸张无忌的头,说道:“无忌!你今日可有好好练剑读书呀,虽然你才五岁,但你现在毕竟也是明教的教主,是我们的小明王了,可不许贪玩了!”
见到杨襄姐姐这么亲密的摸着张无忌的头,张无忌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
“襄儿姐姐我知道了,我今日当然有好好练剑,也有好好的读书了,不然你可以考考我呢。”
杨襄笑着点头,说:“那姐姐考考你。《武穆遗书》里有哪些精妙的战术?”
张无忌眼睛一亮,立刻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从排兵布阵到实战策略,说得头头是道。
杨襄赞许地看着他,游龙子也忍不住鼓掌。
这时,一名明教弟子匆匆跑来,气喘吁吁道:“教主,不好了,少林派有人来兴师问罪,说我们明教掳走了他们的一名小弟子!”
张无忌小脸一肃,站起身来,学着大人的模样说道:“走,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杨襄和游龙子对视一眼,跟在张无忌身后,一同前往大厅。
只见大厅里站着几个秃头和尚,满脸怒气,旁边还跪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
张无忌走上前,大声问道:“这位道长,到底是怎么回事?”
少林弟子指着那小孩说:“这孩子是我们武当山下收留的孤儿,不知怎么就到了你们明教!”
张无忌一看是几个少林和尚,年纪不大,而这个被眼前的这个小孩儿与自己年纪倒是相仿,有个5,6岁的样子。
张无忌听完之后,问眼前的小孩说道:“你这么小的一个小孩子,是如何来到我光明顶的?难道不是你们一同陷害我吗?
我就不信你这么小的小孩子没有人带领你,你可以独自上到我光明顶上来,你们是不是一伙的想要陷害我明教的?”
眼前的小男孩疯狂的摇头摆了摆手,说道:“没有没有,我绝对没有陷害任何人,我本来是少林寺所捡的一个小弟子,正在那里扫地。
结果突然之间天一下子就黑了,我不知道我好像被人装在了一个袋子里,然后眼前然后我特别的害怕,大声的喊呢,大声的叫。
可是没有人救我,等我再醒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光明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