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当今的皇太孙啊!
要是将来成了皇帝,哪天突然想起这件事,他还怎么活?
越想越觉得不妥,周忱苦着脸急忙说道:“太……太孙,要不臣还是步行吧!\"
朱瞻基听了这话,有些无语,翻了个白眼道:”哪有皇太孙不行的道理?\"
说完,他又换了一种语气道:“好了,坐稳了,别东张西望的,快进城了。
按张懋的情报,他们就在城门附近。
\"
周忱点点头:\"是!\"
两人交谈之间,已能看到不远处的城门。
作为大明的首府,应天府的人口接近千万。
结果就是城内外的行人络绎不绝,朱瞻基认为这些所谓的靖难遗孤正是看中这一点。
所以他们选在城门动手,人越多越好。
周忱不放心地对身边的锦衣卫说道:\"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太孙殿下!\"
几个锦衣卫没搭理他,但手里握刀更紧了些,人也往朱瞻基身边靠了靠。
朱瞻基注视着一群锦衣卫,他们将自己围得比还在马上的周忱还要紧,让他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不用这么紧张,我又不是弱不禁风的主儿。
好好护着周大人。”
朱瞻基说完后,几个锦衣卫更贴近了周忱一些。
周忱心中有些触动,这位太孙虽然平时行事有些欠妥,但此刻的表现却令人满意。
他正这样想着,一行人已顺利穿过城门。
就在这一瞬间,周忱忽然看见人群中有人端着大盆,猛然向半空倾倒,随即满天的白面粉迅速遮挡住了众人的视线。
“小心!”
周忱喊了一声,刚要下令保护朱瞻基,却发现原本站在身旁的朱瞻基不知何时已冲出了锦衣卫的保护圈。
紧接着,在人群之外传来朱瞻基压低音量的喊声:“杀,*朱瞻基!”
“太孙,你……”
周忱愣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若非清楚这些人正是来刺杀朱瞻基的,他真想质问一句:“太孙殿下为何临阵倒戈?”
不过眼前的混乱局面容不得他多做思量。
随着朱瞻基一声令下,借着面粉的掩护,混乱之中,人群里立刻冲出十多人。
这些人身手矫健,显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看到被锦衣卫保护的“朱瞻基”,他们立即挥刀直取外围的锦衣卫。
事情发生的突然,尽管事先得到警告,锦衣卫还是因飞舞的面粉迷了眼,有几人不幸被击倒。
但其余锦衣卫反应迅速,几乎是瞬间便将冲出的十几人拦截在外。
至此,事情大致告一段落。
锦衣卫早有防备,第一波攻势未能突破防线,这次刺杀自然以失败告终。
毕竟行刺本就需要一击即中,一旦失手,再次得手的机会微乎其微。
实际情况也确如此,随着空中面粉慢慢消散,早已埋伏好的锦衣卫迅速加入战局,从外围将这些人团团围住。
形势瞬间逆转,成了这些人负隅顽抗,锦衣卫内外夹击。
朱瞻基倚靠在街边一家店铺门口的柱子上,表情轻松自在,看着逐渐明朗的战局,嘴角微微翘起。
“太孙,这些刺客该如何处置?”
张懋不知何时已站在朱瞻基身旁,拱手一礼问道。
朱瞻基目光落在被锦衣卫簇拥的周忱身上,未作回应,却笑着说道:“瞧瞧,这帮文人,有时候给点压力,胆子倒也不小,嗯?”
张懋顺着他的视线看了眼周忱,颔首道:“周大人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确是有几分气魄!”
朱瞻基瞟了他一眼,唇角微扬:“所以说,想跟我混个好日子,光有能力还不够,胆识同样重要。
能力我可以教你,可要是没有胆量,在紧要关头也发挥不出你的本事。”
话毕,朱瞻基不再理会陷入沉思的张懋,转而注视着已被锦衣卫制伏的刺客们,笑言道:“走吧,去诏狱,看看这次是不是一个不少!”
“遵命!”
张懋点头应声,转身之际,再次扫视人群中仍端坐马背指挥锦衣卫的周忱,眼中闪过一丝艳羡。
他知道,眼前的周大人,恐怕很快就要平步青云了。
——
单章
昨天隔壁刘阿姨硬要给我推荐个对象,说什么貌美如花。
我心想自己又不是找不到对象,怎么可能非得靠相亲?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结果发现对方竟然是个富婆……
嗯,后续故事就不多说了,今天下午三点记得来看我站短哦!三江!
三江是对新书的认可,也是大家支持的结果。
为了证明决心,我把王者荣耀、某某战场、植物大战僵尸、部落冲突、某某方块、明日之后、英雄联盟全删了!
现在我建了个qq群,欢迎大家来交个朋友!不多说了,我得去见刘阿姨给我介绍的对象了!
——
“太孙殿下,还有件事末将必须汇报!”
离开刺杀现场后,张懋紧跟朱瞻基身后。
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过咫尺,这样的距离既能让彼此维持尊卑有序,又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应对。
朱瞻基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危险,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内有所反应。
“何事?”
张懋话音刚落,朱瞻基便转头看他,随口问道。
“殿下,锦衣卫有消息传来,说陛下认为应天近日有些不安分,于是下令殿下前往应天查看。”
“三叔要回应天了?”
朱瞻基略显惊讶。
张懋点点头,“是的,这些都是刚刚收到的情报,想来殿下此时应该已在回应天的路上了吧!”
稍作停顿后,他又犹豫地补了一句:“不过这消息有点奇怪,陛下让殿下回去查看,却又说应天局势不稳,为了殿下的安全,反倒叮嘱殿下暂时留在家中观望。”
“这有什么稀奇的,无非是软禁罢了!”
朱瞻基听罢,皱眉轻哼一声。
但随即,他神情微沉,似乎心事重重。
自家三叔被召回应天并遭软禁,朱瞻基自然明白其中缘由。
毕竟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正是他自己。
他的本意是针对汉王朱高煦才对。
靖难之事的背后主使,他记得很清楚,那便是自家的二叔。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偏离了他的预想,阴差阳错间竟将三叔牵扯了进来。
细思之下,朱瞻基又觉得此事并不简单。
如果皇祖父真想惩处朱高燧,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将其流放海外,而非这般大费周章地召回应天,搞什么软禁的名堂。
朱瞻基隐隐觉得,此事或许并非单纯的惩罚,也许皇祖父确实有意让朱高燧回来看看。
毕竟这段时间以来,他虽未大动干戈,但所做的事也不少。
比如抄检纪纲以及接管锦衣卫。
前者证据确凿,后者更是得到了皇祖父的认可。
然而朱瞻基深知,以皇祖父的性格,绝不会如此轻易地将锦衣卫交给他掌控。
否则此刻就不该将原本就统领锦衣卫的朱高燧调回。
朱瞻基自幼跟随父亲左右,早已深谙皇祖父耍弄人心的手法。
想到这里,他对张懋说道:“这件事你先留意着,等我三叔回到应天之前,提前告诉我一声,到时候我也好前去迎接,毕竟侄儿总得尽到迎接之礼。”
张懋没有过多思虑,便轻轻点头应允。
朱瞻基见状略作沉吟,又慎重叮嘱说:“除此之外,近来你在锦衣卫处理事务时要收敛些。
此事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莫要让三爷寻得破绽,否则你怕是要吃苦头。”
张懋明白朱瞻基是在提醒自己,听后神情更为凝重地答道:“殿下请放心,末将绝不会给殿下留下话柄。”
朱瞻基看他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便笑着宽慰道:“也不必太过紧张,我三叔也就是爱打小报告罢了,不必太放在心上,记住一句话就够了。”
说着,朱瞻基拍拍张懋的肩膀,笑道:“做人低调,行事张扬,其余的,自有我在背后支撑。”
话锋一转,朱瞻基随即问道:“对了,沈文度那边最近有消息了吗?”
几天前,朱瞻基已安排沈文度从诏狱释放。
离开之时,他还给了沈文度不少新盐。
如今时间过去不多,距离他规定的十天期限也快过半了。
这几日朱瞻基事务繁忙,没太多留意,但沈文度身边有锦衣卫监视,所以朱瞻基要了解沈文度的动向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张懋深知朱瞻基对沈文度的事务十分重视,日常对此也很关注,听后毫不犹豫地回答:
“回禀太孙殿下,沈文度三日前抵达浙江,在十二个地点停留,期间接见了四百零一位江南富商,其中符合殿下要求的一共有一百七十三位。”
张懋说完,朱瞻基略显惊讶,说道:“我记得没错的话,他三日前才到浙江,也就是说从诏狱出来只用了两天,就找到这么多人?大明的富商竟然如此之多?”
朱瞻基的惊讶并非毫无缘由。
当初他派沈文度去做这事,正是看中了他的交际圈。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为富商中的佼佼者,沈文度必定结识了不少同侪。
然而,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后世聚个会、发条微信就能迅速集结,而这个时代交通不便,通讯靠喊,沈文度却能如此快速召集这么多富商,自然让朱瞻基感到意外。
看到朱瞻基露出惊异之色,张懋却显得从容不迫,说道:“太孙殿下是否记得您给他的那块锦衣卫百户令牌?”
“嗯,当然记得!”
朱瞻基点头回应,同时好奇地问:“这块令牌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懋提到沈文度拿到太孙赐下的令牌后,立刻派遣心腹带着令牌先行一步,无论到达何处,这名下属都会率先拜访当地最富有的商人,使得这些商人预先出城迎接。
这行为让张懋的神情略显凝重,毕竟此举不仅有损锦衣卫的形象,更是对组织声誉的一种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