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正月十五,沈阳飞机制造厂的食堂里飘着元宵的甜香。陈长安蹲在油腻腻的饭桌旁,正用筷子蘸着菜汤画飞机草图。突然\"啪\"的一声,厂长把本英文杂志拍在桌上:\"老陈你看,鹰酱人又在吹他们的F-104能飞两倍音速!\"
杂志内页里,星形战斗机像把银光闪闪的匕首。陈长安推了推眼镜:\"这玩意机翼短得跟剃须刀片似的,降落时怕不是要拿高压锅当起落架?\"满桌工程师哄笑,却见他突然掏出钢笔,在杂志空白处画了个鸭翼布局的草图。
三个月后,军委装备部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海军代表敲着桌子:\"我们要的是能保护泰山号战列舰的舰载机!\"空军将领立刻反驳:\"陆基战机才是当务之急!\"争得面红耳赤时,陈长安突然举起个飞机模型——机身像拉长的水滴,机翼前缘却多了对小翅膀。
\"这是啥?铁皮风筝?\"有人嗤笑。陈长安不慌不忙拧开模型腹部,取出个高压锅限压阀:\"诸位,这就像煮饺子——传统战机是敞着锅盖煮,我这个设计...\"他猛地把阀门按回去,\"是高压速成!\"满屋子将校盯着这个怪模怪样的模型,谁也没想到它会在十年后让全世界震惊。
1964年夏天,沈阳飞机研究所的车间像个大蒸笼。年轻技术员小林正对着一堆零件发愁:\"陈总,约翰牛罗罗公司的发动机资料全是乱码!\"陈长安擦着汗说:\"把资料对着镜子看——他们故意把图纸镜像印刷了。\"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暴雨砸在铁皮屋顶上像打鼓。陈长安却笑了:\"来得正好!\"他抓起几块铝板冲进雨里,工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总工程师把金属板插在泥地里——这是在测试机翼材料抗腐蚀性。第二天人们发现,那些铝板被雷劈出了树枝状纹路,反而强度提升了17%。
最困难的是飞控系统。试飞员老张看着驾驶舱设计图直摇头:\"这么多电传操纵,跟开电视机似的!\"陈长安二话不说带他去了菜市场,指着卖豆腐的板车说:\"看,机械操纵就像这板车——\"又指向旁边的电动三轮,\"而我们要造的是这个!\"
1965年冬天,第一架验证机终于完工。地勤们私下叫它\"竹蜻蜓\"——那对鸭翼活像儿童玩具的螺旋桨。首飞当天,机场跑道结了薄冰。当\"竹蜻蜓\"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腾空而起时,塔台里大毛专家手里的保温杯\"咣当\"掉在地上:\"这...这违反空气动力学!\"
1966年春天,发动机车间传出爆炸声。陈长安冲进浓烟,看见试车台被炸成了麻花。总工艺师老吴满脸黑灰:\"第七次了...约翰牛人的轴承材料配方有问题!\"
陈长安却捡起块扭曲的叶片:\"不,是我们热处理时...\"他突然顿住,转头问:\"厂里澡堂的锅炉什么材质?\"三天后,工人们拆了澡堂的耐压锅炉,用它的特种钢加工出了第一批合格叶片。试车成功时,老吴嘀咕:\"这下真成'热锅上的蚂蚁'了。\"
更大的麻烦来自电子系统。雷达专家小周急得直揪头发:\"鹰酱人的集成电路块太小了,我们...\"陈长安递给他个算盘:\"先用这个顶替。\"众人傻眼时,他解释道:\"不是真用算盘,是说学习它的模块化思维!\"后来研发的\"珠峰\"航电系统,其模块化设计理念确实源自算盘结构。
1967年国庆前夕,装配车间灯火通明。当首台完全国产的\"太行\"发动机轰鸣着通过24小时耐久测试时,值班的老电工突然哭了——他想起三年前陈长安指着高压锅说的话:\"压力够大,开水也能突破临界点。\"
1968年8月1日,戈壁滩试飞基地的地表温度高达60c。试飞员老李穿着特制冷却背心,还是汗如雨下。他爬进驾驶舱时,机械师小声说:\"老李,这架飞机连厕所都没有...\"老李系紧安全带:\"要啥厕所,真打起来尿裤子里都行!\"
\"红鹰01,可以起飞!\"随着塔台指令,歼-1原型机咆哮着冲上跑道。在距离跑道尽头只剩200米时,机头突然抬起——这个15度仰角起飞让观礼台上的外国武官集体起立。当战机以70度角直插云霄时,鹰酱军事观察员手里的望远镜\"啪嗒\"掉在地上:\"上帝,这简直是太空火箭!\"
空中特技表演更令人窒息。歼-1先是以\"眼镜蛇机动\"突然悬停,接着完成\"落叶飘\"旋转下降。最震撼的是它居然在垂直爬升中做了个360度横滚,活像被龙卷风掀翻的高压锅——后来这个动作被西方称为\"北京火锅机动\"。
返航时却出了意外。起落架指示灯故障,老李只能靠记忆操作。当战机以完美三点式着陆时,地勤们发现他后背全湿透了。老李爬出座舱说的第一句话是:\"快给我找个夜壶!\"
1969年春天,巴黎航展的贵宾室里暗流涌动。洛克希德公司的代表盯着卫星照片惊呼:\"夏国人这架战机抄袭了我们的技术!\"鹰酱国宇航专家却摇头:\"不,看这个鸭翼布局...他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
争论间,法国达索的工程师突然指着照片角落:\"这是什么?\"放大后发现是机库里的高压锅,旁边黑板上写着\"压力与升力转换公式\"。当晚,欧洲各国航空企业的传真机疯狂运转,内容都是同一条:\"立即研究夏国厨具与航空技术的关联性!\"
莫斯科的反应更耐人寻味。大毛中央政治局连夜开会,会后命令米格设计局:\"必须搞到夏国战机的鸭翼资料!\"有趣的是,他们派出的间谍在沈阳菜市场蹲守半个月,最后偷回来的却是份《高压锅使用说明书》——扉页上有陈长安的批注:\"临界突破原理,参见第15页\"。
1973年国庆阅兵,当24架歼-1组成箭形编队掠过天安门时,观礼台上的外国记者集体失语。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些战机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着,间距精确得如同算盘珠子...\"
最精彩的表演在第二天。在渤海湾举行的实弹演习中,歼-1机群同时锁定12个海上目标。随着指挥所一声令下,24枚导弹齐射的尾焰把海天映成橘红色。标靶区顿时升起12道水柱,排列得如同钢琴键盘般整齐。
演习结束返航时,带队长机突然脱离编队,在200米高度通场飞过观舰台。当它拉起时抛洒出漫天彩带,其中一条飘到泰山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水兵们发现上面写着:\"昔日竹蜻蜓,今朝九天龙\"。
2018年,沈阳航空博物馆新建了\"歼-1专题馆\"。最受欢迎的展品是个布满焊痕的高压锅,旁边的触摸屏播放着陈长安生前的采访视频:\"...战机和高压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密闭系统内能量的转化...\"
展厅角落里,当年参与研制的退休工人们正给孙子们讲故事。老林头指着展柜里的算盘说:\"这可不是文物,当年真用它计算过气动数据!\"孩子们哄笑时,没人注意到展板最下方有行小字:\"本馆wiFi密码:1963歼1首飞\"。
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里,歼-1造型的高压锅卖到脱销。锅底刻着陈长安的名言:\"所谓奇迹,不过是压力到了临界点的必然。\"而在千里之外的法国,达索公司最新战机的设计图上,赫然标注着\"采用夏国式压力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