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首艘航母……”镇海的声音有些艰涩,仿佛每一个字都需要用尽全力才能说出口,她的目光紧盯着那把充满象征意味的弓,仿佛透过它看到了一部新旧时代变迁的史诗。
从冰冷的黑海到沸腾的渤海湾,这位首舰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钢铁的重量,更是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责任,镇海似乎能够感受到辽宁所经历的种种,那是一种沉重的蜕变,是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就在镇海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林风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遐想,林风的手指指向了那位与辽宁气质截然不同的女子,说道:“山东。”
“嘿!镇海前辈!这儿呢!”山东的声音清脆响亮,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她咧嘴笑着,脸上的笑容如春花绽放,让人不禁为之心情愉悦。
山东的脸颊上似乎还带着之前讨论舰队徽章时的兴奋红晕,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表现。甚至可以隐约看到一点疑似鱿鱼酱汁的痕迹,也许是大连的杰作吧。
她乌黑的短发在风中微微飘动,有些炸毛,但这却让她显得格外精神,仿佛有无穷的精力等待释放。
山东大大方方地一拍胸脯,那里是新烙印的舰队徽章所在:“我是山东舰!首艘国产航母!!耐用!战备值班一直都是我——”她的笑容极其有感染力,动作也带着一股子泼辣劲,与辽宁的沉默高冷形成鲜明对比。
看到山东那充满生命力的笑容,镇海心中那沉甸甸的自卑感仿佛被撬动了一丝缝隙,这位后辈的蓬勃朝气与毫不掩饰的自信,让她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新时代气息——那是一种纯粹活力。
而福建静静地站在原地,怀抱着她的舰岛造型电磁弹射权杖,纯黑的双眸深处,淡蓝色的环状光芒如同数据流般无声流淌,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
福建并没有开口说什么,她只是微微抬了抬手,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如同电流快速通过般的“嗡——”声,她前方的一块甲板区域瞬间被覆盖了一层幽蓝色的网状光路!
这些光路如同有生命的活物般高速蔓延、扩张、重组,顷刻间在甲板上构成了一个巨大、复杂、充满几何美感的电磁矩阵!
矩阵中心的磁场强度极高,连空气都因为能量的扰动而微微扭曲,光线经过时产生了明显的偏折!南昌舰边缘固定系留装置上的几根金属挂绳被强磁力瞬间吸引,凌空悬浮了起来!
镇海被这突如其来的、超乎想象的力量展现吓得猛地倒吸一口冷气,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向后踉跄了半步!那幽蓝的矩阵光芒映照在她暗红色的瞳孔中,充满了绝对的未知与强大!
“福建!”南昌沉稳中带着一丝无奈的声音立刻响起,“收束!你会吓到前辈!”
福建眼底的蓝环光芒闪烁了一下,仿佛系统接收了指令,她面无表情地轻轻抬手,那覆盖甲板的巨大电磁矩阵如同被无形的开关关闭,瞬间收缩、消散!空中悬浮的系留索“啪嗒”一声掉落回甲板。
“抱歉,镇海前辈。”
这是,无锡也带着太湖微波涟漪般的投影的伞面,手腕上的玉镯清越作响的缓步走来。
“镇海前辈,”她的声音带着吴侬软语的柔软与暖意,“阿拉(我们)的‘伞’,晴天遮日,雨天挡风,也……能扰扰那些魑魅魍魉的电磁波,以后前辈想家了,阿拉请侬吃惠山油酥饼,讲讲太湖的事体。”
她的温柔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巧妙地将镇海从科技的冰冷震撼中拉回了几分温情脉脉的人间烟火。
大连不知何时已经凑近,手里还端着一盘滋滋冒油、香气四溢的铁板鱿鱼!“前辈前辈!先别光听介绍!”她声音清脆热情,像蹦豆子一样,“尝尝这个!正宗大连铁板鱿鱼!我亲自……用舰装火控雷达校准的!”
她笑嘻嘻地将盘子递到镇海面前,脸上还带着一点油烟灰,“用舰船高科技搞餐饮,效率高火力猛还安全!这叫军民融合新思路!尝尝?”
这突如其来的、极具生活气息的举动,带着浓烈家乡港口烟火气的鱿鱼香味,瞬间击中了镇海最柔软的心弦。她看着大连那被火燎得微红、却带着诚挚笑容的脸庞,又看看盘子里焦香四溢的鱿鱼,眼眶瞬间一热,差点又落下泪来。
拉萨身披藏红氆氇袍袖的少女平静地合十,腕间天珠经文流转。“嗡阿惹巴匝纳德……”她轻声诵出文殊心咒片段,声音低回空灵,“前辈归航,如雪山迎回失散的苍鹰,祥瑞常伴。”那对漂泊灵魂的抚慰,轻轻涤荡着镇海的内心。
镇海看着这些各具特色的后辈,她们强大的力量、鲜明的个性,以及那份对家乡、对职责、对“守护人星火”的纯粹信仰,如同无数道光束,驱散着她心中的阴霾与自卑。
旧的观念在崩塌,新的认知在重塑,她们不再是冰冷力量的化身,她们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承载着人民期待而生的海上卫士。
镇海心中那因新旧碰撞而产生的撕裂感终于彻底被一股温暖而坚实的暖流所取代,眼前的景象或许光怪陆离,远超想象,但这股暖流,却如此真实而动人。
她抬起头,望向林风,暗红色的眼眸里,昔日的彷徨与自卑彻底散去,只剩下找到家园的归属感与重新燃起的使命感:“指挥官……她们……都是好孩子……都很好……”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又无比坚定。
辽宁那冰蓝色的瞳孔静静注视着这一切,看着镇海那被后辈们“莽撞”却又真诚的力量逐步温暖、接纳的眼神,她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
辽宁微微上前一步,冰蓝色的眼眸转向镇海,声音如同平静的海面下蕴藏暗涌:“镇海前辈。”
她的声音清晰地在镇海耳畔响起,带着一种穿越历史的共鸣:
“您曾质问,为何要记起那些屈辱与技术落后的记忆,为何要让后人记住那以孱弱木壳双翼机去肩负海航梦想的荒诞。”
辽宁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钢铁巨舰与阳光,仿佛看到了大连造船厂飞溅的焊花下,那浴火重生的庞大龙骨在火光中延展的场景,那场面是如此的震撼和热烈。
“现在,您可以亲眼看一看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