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走进太极宫,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愤怒和决断。
李靖和秦琼站在大殿的一侧,面色严峻,战意十足。
李君羡站在一旁,神色凝重。
裴寂则静静地站在金吾卫的队伍中,沉默不语。
“陛下,青州已陷,我军必须立刻出兵,否则大炎将会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原的势力!”李靖沉声道,声音中透出坚定与决心。
“是啊,陛下。大炎攻克青州,不仅仅是为了土地,更是为了打击我大唐的士气。若是让他们得逞,我大唐的威严将大打折扣!”
秦琼附和道,紧握的双拳透露出他内心的愤怒和不甘。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随即齐声说道:
“陛下,李君羡的建议值得参考。金吾卫正在青州探寻,等他们回来,我们才能掌握更准确的情报,作出正确的决策。”
李世民点了点头,终于开口:“李君羡,你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房大人和杜大人的建议确实有道理。金吾卫已经前去青州,预计三日内返回。在此之前,我们不宜轻举妄动。”李君羡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静和理智。
“三日?”程咬金忍不住出声,“三日之后,青州的百姓会怎么样?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臣。
他理解程咬金的愤怒,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权衡利弊,作出最理智的选择。
“程咬金,你的忠心我深有体会,但军国大事不可草率。我们需等待金吾卫的情报,才能作出合适的应对。”
李靖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陛下,微臣理解谨慎的重要性。但大炎此次出兵,显然经过精心策划,他们可能在背后推动了青州与突厥的战争,消耗双方的力量,以便坐收渔利。”
“什么?”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你是说,青州的失陷可能并非偶然?”
“恰恰相反,陛下。”李靖沉声道,“大炎的策略很可能就是为了削弱青州和突厥,以便更好地控制中原。若我们不及时出兵,青州将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大炎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沉默片刻,目光在众臣的脸上扫过。
他能感受到每个人心中的忧虑和决心,心中也渐渐有了决断。
“李靖、秦琼,你们二人的忠心和勇武,朕深为嘉许。”李世民沉声道,“但出兵大事,不可不慎。朕决定,等待金吾卫的情报,待他们归来,再作定夺。”
李靖和秦琼对视一眼,心中虽然焦急,但也理解李世民的顾虑。
李靖深吸一口气,抱拳行礼:“陛下,微臣明白了。但请陛下允诺,一旦金吾卫带回情报,不论情况如何,我军即刻出兵,绝不可再拖延。”
“好,朕允诺。”李世民点头道,“但若出兵失败,你二人该如何面对朕?”
秦琼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朗声道:“若有失,微臣愿提头来见。”
李靖亦沉声道:“微臣亦然。”
李世民身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面露欣慰之色,心中暗自为二人的忠诚和勇气点赞。
李世民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目光中透出一丝坚毅。
“好,有你们这句话,朕心甚慰。”李世民感激地点头,“金吾卫归来之前,大家务必做好出兵的准备。房玄龄、杜如晦,你们负责统筹后勤;李靖、秦琼,你们负责军事部署;李君羡,你继续关注情报的收集。众爱卿,退下吧。”
众人齐声应诺,向李世民行礼后,先后退出了太极宫。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仍站在那里。
“无忌,你有何看法?”李世民轻声问道。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眼中却透出一丝忧虑:“陛下,李靖和秦琼的建议确实有道理。但出兵并非小事,需谨慎考虑。我大唐主力已受突厥之困,此次出兵,需周密部署,以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远处的夕阳余晖洒在太极殿的屋檐上,显得格外耀眼。
“无忌,你所言极是。”李世民沉声道,“但若青州有失,我大唐威严何存?”
长孙无忌微微躬身,轻声道:“陛下英明。”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裴寂匆匆走进大殿,面露急色:“陛下,金吾卫有急报!”
“说!”李世民立刻道。
裴寂递上一封密报,李世民迅速展开,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他目光扫过密报的每一个字,心中暗自做一个决定。
“传令,集合众将,准备出兵!”李世民果断道,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裴寂连忙应诺,转身离去。
李世民目光扫过长孙无忌,沉声道:“无忌,准备出兵,此战不容有失!”
“遵旨。”长孙无忌迅速回应,随即转身离去,脚步声在大殿中渐渐远去。
李世民静静地站在大殿中央,目光望向窗外的夕阳,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秦琼和李靖斩钉截铁的话语,如同两柄出鞘的利剑,在太极宫中回荡,带着不胜不归的决绝。
李世民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许久,仿佛要将他们的忠诚与勇气铭刻在心。
“好!好!好!”李世民连道三声好,声音中既有赞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朕相信你们的忠心,但……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朕意已决,暂且按兵不动,待金吾卫探明虚实,再做定夺!”
程咬金闻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那张黝黑的脸庞涨得通红,粗大的嗓门几乎要震破屋顶:
“陛下!这都火烧眉毛了,还等什么?等那帮兔崽子回来,黄花菜都凉了!末将愿为先锋,率领三千精骑,直捣黄龙,把那帮大炎的龟孙子杀个片甲不留!”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程咬金稍安勿躁。
他缓步走到程咬金面前,伸手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知节,你的勇猛,朕是知道的。但此次不同往日,大炎敢于虎口拔牙,必有依仗。我们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就贸然出兵。况且……”
李世民的声音顿了顿,一切,等金吾卫的消息吧。”
程咬金虽然心中焦急,但也知道李世民所言非虚。
他只能恨恨地跺了跺脚,瓮声瓮气地说道:“那……那末将就先回去操练兵马,随时听候陛下调遣!”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臣,沉声道:“诸位爱卿,都回去准备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朕希望你们时刻准备着,一旦时机成熟,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大炎的野心彻底粉碎!”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三日后,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金吾卫的斥候,如同归巢的倦鸟,陆陆续续地返回长安。
他们带回了各种各样的消息,有真有假,有喜有忧,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之中。
太极宫中,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裴寂站在一旁,手中捧着一叠厚厚的文书,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禀陛下,这是第一批金吾卫斥候带回来的情报。”裴寂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被这纷繁复杂的消息给弄得心力交瘁。
李世民接过文书,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蒲县……已经插上了大炎的旗帜?”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是……是的,陛下。”裴寂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据斥候回报,蒲县的城墙上,已经换上了大炎的黑龙旗。而且……”
“而且什么?”李世民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直刺裴寂。
“而且……大炎并没有封锁官道,反而允许百姓和氏族子弟自由出入。不少青州百姓和氏族子弟,都选择了返回大唐……”
裴寂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微不可闻。
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皱起。
房玄龄见状,上前一步,轻声说道:“陛下,大炎此举,似乎有些反常啊。按理说,他们既然占领了青州,就应该严加防守,怎么会放任百姓和氏族子弟自由出入呢?难道……他们对自己的实力如此自信,不怕我们反攻?”
杜如晦也捋着胡须,沉吟道:“老臣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大炎向来以狡诈多谋着称,此次如此反常,恐怕其中另有隐情。
而且……青州百姓对朝廷的失望,恐怕已经到了极点。否则,他们又怎会轻易放弃家园,背井离乡呢?”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太极宫中的寂静。
一名金吾卫飞奔而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启禀陛下,第二批金吾卫斥候……”
李世民猛地转过身,双眼死死地盯着那名金吾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们……回来了?”
金吾卫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
“说!”李世民的声音,冰冷而威严。
金吾卫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他们……全军覆没!”
此言一出,如同一道惊雷,在太极宫中炸响。
李世民的身躯猛地一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置信地望着那名金吾卫。
“你说什么?!”李世民的声音颤抖着,几乎听不出原来的威严,“你再说一遍!”
金吾卫的头深深地埋在地上,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启禀陛下,第二批金吾卫斥候,在青州境内遭遇大炎伏兵,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岂有此理!”李世民怒吼一声,一拳砸在龙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龙案上的奏折、笔墨纸砚,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大炎……他们好大的胆子!”李世民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随时都要爆炸一般,“他们竟然敢……竟然敢杀我大唐的斥候!”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担忧。
他们知道,大炎此举,已经不仅仅是在挑衅大唐的威严,更是在向大唐宣战!
“陛下息怒!”房玄龄连忙上前劝道,“如今之计,是尽快查明真相,然后……然后……”
“然后如何?”李世民猛地转过身,双眼通红地盯着房玄龄,“难道……难道我们就任由大炎如此欺辱,而无动于衷吗?”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杜如晦也上前劝道,“大炎既然敢如此行事,必然有所依仗。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他们的底牌,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
就在这时,又一名金吾卫跌跌撞撞地跑进了太极宫,浑身是血,气息奄奄。
“报……报告陛下……”那名金吾卫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青州……青州彻底沦陷……大炎……大炎控制了所有城池……”
“什么?”李世民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他扶着龙案,勉强站稳,声音颤抖着问道,“百姓……百姓如何?氏族……氏族呢?”
“大炎……大炎解决了青州的灾情……百姓……百姓归心……”
金吾卫断断续续地说道,“氏族……氏族粮仓……被大炎打开……赈济灾民……”
听到这里,李世民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上。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他万万没有想到,大炎竟然会用这种方法来收买人心!
他们不仅解决了青州的灾情,还打开了氏族的粮仓,赈济灾民。
如此一来,青州的百姓自然会对大炎感恩戴德,而对大唐心生怨恨。
“好一个大炎!”李世民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沉默了。
他们知道,大炎此举,已经彻底断绝了大唐收复青州的希望。
“陛下,如今之计,该如何是好?”李靖沉声问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和愤怒的时候,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传李靖、杜如晦、长孙无忌、程咬金、秦琼、裴寂,立刻进宫议事!”李世民沉声道。
不多时,众臣便齐聚太极宫。
李世民将金吾卫带回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众人。
听完李世民的讲述,众臣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知道,青州的沦陷,对大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严惩那些氏族子弟!”杜如晦怒声道,“他们竟然敢私藏粮食,不顾百姓死活,简直罪该万死!”
“杜大人所言极是!”李靖也附和道,“这些氏族子弟,一个个肥头大耳,却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简直就是一群蛀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严惩氏族!”长孙无忌也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是,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很愤怒,但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李世民沉声道,“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大炎!只有解决了大炎,才能稳定民心,才能保住我大唐的江山!”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道。
“李靖!”李世民看着李靖,沉声道,“朕命你为三军统帅,全权负责此次对大炎的作战!”
“臣领旨!”李靖单膝跪地,接过李世民递过来的虎符。
“裴寂!”李世民又看向裴寂,沉声道,“朕命你负责大军粮草,不得有误!”
“臣领旨!”裴寂也单膝跪地,领了旨意。
“其余诸位爱卿,也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李靖和裴寂!”李世民沉声道。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道。
众臣领命而去,太极宫中只剩下李世民一人。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担忧。
“大炎……朕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李世民喃喃自语道。
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飘舞。
李世民望着远去的落叶,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来人!”李世民突然喊道。
一名侍卫连忙走了进来。
“去……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