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经过连日来关于文、武、医、农科举考试的激烈争论,终于在武皇坚定的支持下落下帷幕。武皇端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目光如炬,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此事朕意已决。文、武、医、农科举考试势在必行,这关乎我武周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中书省,朕命你们即刻着手,拿出详细的科举实施方案,待到下一次科考时一并推行。不过,当下最为紧迫的,是先在太学院细分专业,全力培养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至于武举考试,应尽快筹备组织,以解我朝军事人才之需。”
中书省的官员们听闻,纷纷出列,整齐地跪地叩拜,齐声高呼:“臣等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为首的中书令抬起头,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一丝压力,但更多的是坚定的决心。
此时,工部尚书王强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陛下,关于武举考试的筹备,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确定具体的考试场地。这场地不仅要足够宽阔,以满足骑射、体能等项目的考核,还需具备完善的设施,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臣建议,可将京城郊外的校场进行修缮扩建,作为武举考试的主场地。”
武皇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工部尚书,说道:“王卿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工部负责,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校场的修缮扩建工作,不得有误。”
“臣遵旨。” 工部尚书领命退下,心中暗自盘算着工程的各项细节。
礼部尚书李明接着说道:“陛下,武举考试的科目设置关乎选拔人才的质量。听闻此次考试科目分为《论语》、兵法、布阵、体能、骑射等,以综合分排名,其中《论语》、兵法为笔试。臣以为,《论语》一科,可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运用,以正其心,明其志;兵法笔试,应涵盖古今战例分析、战略战术谋划等内容,检验考生的军事理论素养。但对于布阵、体能、骑射等实操科目,如何制定详细且公平的评分标准,还需进一步商讨。”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兵部侍郎站出来说道:“对于布阵考核,可在模拟战场上设置不同的军事场景,让考生现场指挥调度,依据其指挥的合理性、灵活性以及最终达成的战术效果进行评分。体能考核,可规定具体的项目,如负重长跑、举石锁等,明确每个项目的达标标准与加分细则。骑射考核,除了命中靶标的环数,还应考量骑术的娴熟程度、射箭的姿势规范等。”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武皇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有理。此事便由礼部牵头,会同兵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套完善且公平的武举考试评分标准,呈于朕审阅。”
“臣等遵旨。” 礼部尚书与兵部侍郎等官员齐声应道。
与此同时,太学院这边也迅速行动起来。太学院院长接到旨意后,立即召集学院内的一众教授,商讨专业细分的具体事宜。在学院的议事厅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林羽得知太学院要进行专业细分,深知此事意义重大,便主动请缨参与其中。他早早来到议事厅,与各位教授们交流想法。当院长阐述完陛下旨意以及初步的专业规划后,林羽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说道:“诸位教授,太学院专业细分乃我武周培育人才的关键之举。在文学专业方面,除了加强诗词创作与公文写作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创作反映当下社会风貌、民生百态的作品,如此能让文学更贴合实际,为朝堂决策提供参考。” 他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他的想法。
谈及武学专业,林羽接着说:“武学专业,聘请军中将领传授实战技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可收集整理古今各类武学典籍,编纂成系统教材,供学生们学习研究。另外,可定期组织学生到军营中进行实地演练,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提升军事素养。”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展现出对武学教育的深入思考。
对于医学专业,林羽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提出:“医学专业,与京城医馆合作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是很好的思路。我认识几位医术精湛的民间神医,他们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我可出面邀请他们来太学院开设讲座,分享独特的医术经验,拓宽学生们的医学视野。”
在农学专业方面,林羽也有自己的见解:“农学专业的农田实践基地,除了邀请老农与农学家传授传统农耕技术,还应注重引入新的农业理念与技术。我曾游历多地,知晓一些地方采用轮作、间作等先进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我们可将这些经验引入实践基地,进行试验推广。”
林羽的一番言论,得到了教授们的频频点头。院长看着林羽,眼中满是赞赏,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为我们的专业细分工作提供了诸多新思路。” 在后续的讨论中,林羽与教授们深入交流,针对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等问题积极出谋划策,贡献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一时间,太学院内充满了为变革而忙碌的气息,一场教育革新的浪潮正悄然涌起,林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为武周未来的发展培育着新的希望。而朝堂之上,关于科举变革的各项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整个武周都在为这场关乎国运的变革而积极行动起来。
在武皇下令筹备武举考试后,礼部与兵部迅速行动起来,经过多日的商讨与规划,一套详细的武举考试流程和标准得以确定。
一、报名资格
凡是我武周境内的男子,年龄在 18 至 40 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者,均可报名参加武举考试。报名时需提交个人履历、籍贯证明以及由当地官府开具的品行鉴定书。若为军人,则需所在军队出具服役证明及表现评语。
二、考试流程
初试:
体能测试:
负重长跑:考生背负 30 斤沙袋,在规定的 5 里长的跑道上进行长跑。要求在一炷香(约半个时辰)内完成,根据完成时间排名,最先完成者得高分。能在半个时辰内跑完的,体能基础分可得 80 分,每提前一盏茶(约 15 分钟)时间,加 10 分;超过半个时辰完成的,每超出 15 分钟,扣 10 分,低于 60 分者淘汰。
举石锁:设有 200 斤、250 斤、300 斤三种重量的石锁。考生需依次尝试举起,以举起的最大重量计分。成功举起 200 斤石锁,得 60 分;举起 250 斤,得 80 分;举起 300 斤,得 100 分。若无法举起 200 斤石锁,则直接淘汰。
骑射测试:
考生需在长 100 步、宽 50 步的骑射场上进行测试。场地上设置 5 个移动靶标,靶标移动速度为每炷香移动 30 步。
考生骑马奔驰,使用规定的弓箭,在 3 炷香时间内射出 10 支箭。以射中靶标的数量和靶标距离远近综合计分。射中近处靶标(距离起跑线 30 步内),每中一箭得 5 分;射中中距离靶标(30 - 60 步),每中一箭得 8 分;射中远处靶标(60 - 100 步),每中一箭得 10 分。根据最终得分排名,排名靠后者淘汰。
复试:
兵法笔试:
考试时间为一天,考生需在考场内完成一份兵法试卷。试卷内容涵盖古今战例分析、战略战术谋划、军事地理运用等方面。题目由朝中资深军事将领与饱学之士共同拟定。
例如,给出一道题目:“若敌军围困我军于山谷,我军粮草将尽,四面皆敌,此时应如何突围?请详细阐述战略计划及依据。” 考生需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地作答,根据答题的准确性、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 100 分,低于 60 分者淘汰。
布阵实操:
在模拟战场上进行,设置不同的军事场景,如平原对阵、山地防御、水上作战等。考生现场指挥调度一定数量的士兵(50 - 100 人),依据其指挥的合理性、灵活性以及最终达成的战术效果进行评分。
比如,在平原对阵场景中,考生需合理安排兵种站位,运用战术策略击败 “敌军”。若能迅速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合理调配兵力,成功击退 “敌军”,可得 80 - 100 分;若作战计划存在一定缺陷,但能勉强应对,取得一定战果,可得 60 - 80 分;若指挥混乱,无法有效应对 “敌军”,则低于 60 分淘汰。
殿试:
论语笔试:
考试时间为半天,要求考生根据《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结合当下的社会局势、军事治理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与感悟。
例如,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题,让考生论述在军队管理中,将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从文章的立意深度、逻辑清晰度、对经典的理解运用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 100 分。
御前对决:
进入殿试的考生两两对决,使用刀、枪、剑、戟等兵器进行比试。对决过程中,根据选手的攻击技巧、防御能力、战术运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由武皇及在场的高级将领共同打分。
对决限时一炷香时间,若在规定时间内一方能明显压制对方,使其失去战斗能力,可得 80 - 100 分;若双方实力相当,战斗激烈,根据具体表现给予 60 - 80 分;若表现平平,战斗不够精彩,则低于 60 分。
三、综合评定
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复试成绩占 40%,殿试成绩占 30%。
按照综合得分进行排名,选拔出优秀者授予相应的武职。综合得分前 10 名者,将由武皇亲自接见,并授予高级武职,如中郎将、参将等;11 - 50 名者,授予中级武职,如校尉、千总等;50 名之后的合格者,授予低级武职,如把总、百户等。
若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有作弊行为,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并给予相应的惩处。
这套武举考试流程和标准确定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公布,一时间,各地的习武之人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为武周的军事力量注入新的活力。而朝堂之上,官员们也在密切关注着武举考试的筹备进展,期待着能选拔出一批真正有能力的军事人才,为武周的繁荣稳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