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国军队来说,改变步枪口径是大事,是天大的事情,需要整个军工系统的改变,可不是十几个德军高层就可以做决定的。毛奇表示会慎重考虑宁远的建议,需要回国后向威廉二世陛下汇报,德军内部也需要充分的讨论。
作为交换,禁卫军也从德方那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舰船设计制造,以及船舶动力技术。
禁卫军的农场兵工厂和德方的克虏伯公司共同研发10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120毫米中型榴弹炮、160毫米重型榴弹炮。从这一点看,禁卫军放弃了FA-112轻型榴弹炮。
3月14日上午,意大利代表团到港锦州,未在锦州港区停留,于当日傍晚,抵达朝阳,直接入住开发区大酒店。
3月16日,特区与德国正式签约,在开发区大酒店,双方签署了57项合作协议。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军事方面。
在这二十几天中,特区不光与德国达成了协议,还与北京朝廷、奥斯曼帝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国,先后达成了协议,或是单纯的卖武器技术,或是技术交换,不能说双方都满意,但禁卫军一方肯定是满意的,这一点戈辉和宁远深有感触。
3月17日,在开发区大酒店9楼大会议室,戈辉、宁远等特区高官十一人,与意大利代表举行会谈。除了要试用禁卫军的现役武器之外,意方没有其它的考察计划,他们相信德国人的眼睛,所以直接谈自己的目的。戈辉也代表特区谈了自己的条件,总之,双方充分的交换了意见,而且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双方约定一周后再谈,意方代表和国内沟通需要时间。
3月20日,特区与奥匈帝国谈判代表,在朝阳荣耀大酒店5楼大会议室,举行了第二轮正式会谈。双方阐述了各自的诉求,斐迪南大公特别提到了国内的问题国外解决的方案,奥匈帝国愿意向特区输出“特别人员(有叛乱动机的人员)”。戈辉也表示愿意帮助奥匈帝国接收“特别人员”,愿意为奥匈帝国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且不限于让“特别人员”慢慢消失在人世间。会议进行了一整天,晚上在朝阳荣耀大酒店举行特别宴会。
3月21日,特区与奥匈帝国谈判代表继续会谈,并很快达成协议。
3月22日,特区与奥匈帝国正式签约,双方签署了46项合作协议。
3月25日,特区与意大利代表在开发区大酒店举行第二次会谈,对合作项目进行了确认,禁卫军没能拿到了意大利的港口运营权,戈辉确实有点想多了,但是意方同意禁卫军的舰船,提前申请并得到同意后,可以短暂停靠意大利港口不超过十天。当日下午,正式签约,双方签署了17项合作协议。
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的密集交外谈判结束了。回头再看这些达成的合作协议,基本上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至少特区一方是不吃亏的。这在以前的大清国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被认为平等的“尼不楚条约”,也是因为清国放弃了足够多的土地之后才达成的。从这一点看,只有基本对等的军事实力,才会有基本对等的协议。
对北方经济特区来说,对禁卫军来说,这是全新的开始,当这些合作项目全部落实的时候,不敢想象,或者说要大胆想象 ,十几二十年后,北方经济特区会是什么样子,禁卫军会是什么样子。
(写到这里,我很想说“全书完”,但是,突然脑子里一直有很多其它的想法,真是很纠结的事情,我该怎么办?)
———————————————还是继续写吧——————————————————
当特区与意方完成全部签约,双方站在一起合影留念的时候,回到北京的徐世昌,也刚刚向光绪皇帝汇报完一个来月的朝阳之行。
“……以上,就是臣在朝阳这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所感。”徐世昌结束了汇报。
听完汇报的光绪,脸上古井不波,十几秒后才干巴巴地吐出四个字:“徐卿辛苦!”
袁世凯和新晋的协理大臣那桐对视了一眼——皇帝不喜。在场的其他大臣同样心明眼亮,都在小心的揣摩圣意。
光绪不喜,是因为徐世昌汇报的和粘杆处收集到的基本一样,是徐世昌“看”的太少,还是粘杆处不作为,或者说粘杆处派到朝阳的人能力不行?再或者是阿林山能力不行?
“徐世昌,说说戈辉与列强的合作协议,你的看法。”沉默了良久之后,光绪突然问道。
“臣说说军事协议”徐世昌迅速整理思路,然后说道:“臣觉得,戈辉把武器技术卖给列强,特别是卖给交战敌对的英法日俄四国,自毁长城,大错特错。”说到这里,徐世昌一脸痛惜的表情:“臣,亲自测试过禁卫军的FA-1903半自动步枪和FA-26-J班用轻机枪,精准,好用,威力大,FA-1903是臣见过的最好的步枪,FA-26-J是臣见过的最好的机枪,两款枪,口径相同,子弹通用,这在战场上,绝对是1+1大于2,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后勤的负担。他们能在奉天战场打败日军,这些先进的枪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先进的枪械,面对几倍数量的日军,面对从日俄战场上杀出来的日军,戈辉的禁卫军没有胜算。”徐世昌说的十分肯定。
“那么,戈辉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光绪淡淡地问道。
“臣,提醒过戈辉,明言了这样做的危害。”徐世昌轻轻摇头道:“但他说,北方禁卫军如果只能和使用栓动步枪的敌人作战,必须在武器性能上形成优势才能作战,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军队建设就是空谈,保卫特区保卫人民就是笑谈,还不如在洋大人面前双膝跪下,用金钱买和平。”
“他是不是自信过头了?”协理大臣那桐禁不住插口道:“打了几场胜仗,就飘飘然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他还说……”徐世昌无奈轻笑,继续道:“即使他不卖,列强自己也能很快研发出来,列强非常重视技术开发,有很多优秀的武器设计师,他们终能走出栓动步枪的桎梏,所以……”徐世昌看了一眼那桐,继续说道:“他只是在这些武器最值钱的时候,卖个好价钱罢了,他不想烂在手里。”
“他只为了卖个好价钱?”那桐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个账,是这样算的吗?他不知道时间优势吗?”
“戈辉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徐世昌接着说道:“他说,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未来世界的走向会更加的不确定。”
光绪、袁世凯、那桐、铁良、载洵、载涛、均露出不解的表情,年龄最小的载涛直接替大家问出了心中所想:“潘多拉魔盒?这是什么鬼东西?”
徐世昌解释道:“这是西方的神话传说,盒子里放着一切好的,最好的,坏的,最坏的,各种可能。戈辉还补充了一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无限多的还在后面。”
“无限多的还在后面?”铁良皱着眉头重复道:“戈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想说什么?”
“说说我们”光绪打断他们的讨论:“朝廷的机会在哪里?”
“除了中大口径榴弹炮以外,我们几乎拿到了禁卫军的所有现役武器装备。FA-112轻型榴弹炮,我们下订单,他们为我们生产,数量不限。如果我们需要,他们现在装备的FA-112,随时可以卖给我们。”徐世昌肯定地说道:“而我们,只付出了广东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北京正东20公里外的25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遵义府到茅台镇,再到泸州的窄轨铁路的筑路权,奉天到北京的东北标轨铁路的筑路权。”
“这些土地不值钱吗?筑路权不值钱吗?”光绪的声音不大,却力量十足。
额……徐世昌犹豫了,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也很不好回答。既要立足大清当下的国情,又要目光长远,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光绪陛下的心情,所以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斟酌再三,小心地说道:“长远来看,这些土地和筑路权肯定是值钱的,值很多钱,只是目前价值不显。”略作停顿,然后继续说道:“我们毕竟活在当下,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也必须把当下做好,这样才能长远,才能未来可期。再说……”徐世昌想了一下,又道:“这些土地又跑不了,还在我大清的土地上,只不过完全放手,交给特区管理罢了。原则上,特区还属于大清,戈辉依然是陛下的臣子。”
光绪重复了一句“把当下做好”,重重地点头,然后肯定了徐世昌:“徐卿说的很好。”接着又道:“那么,戈辉为什么非要在几千里之外的茅台镇建酒厂?而且规模很大,真正的大手笔。”光绪喃喃道:“那儿的酒,朕也喝了,味道一般,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难喝。”光绪看向袁世凯:“袁卿,你也喝了,你也说很难喝。”自从知道戈辉正在茅台镇建酒厂,光绪就让云贵总督李经羲把茅台镇的酒送到北京,他要尝尝味道,结果,味道很一般,他不习惯这个味道。
“味道确实不堪恭维。”被点到名字,袁世凯立即重重点头,很感慨地说道:“臣也不理解,戈辉图什么?那可是几千里外啊,又是工厂,又是铁路,估计他这辈子都回不了本钱。”
“等他的酒厂建好了,到时候再尝尝,味道或许会不一样。”载涛插话道:“朝阳的高粱烧、朝阳纯,你们都喝过吧,味道不错。”他今天是第一次被叫到乾清宫,参加这样的讨论,虽然年龄最小,才19岁,但他并不紧张。
“说说我们的建军计划”光绪不想再继续关于酒的讨论:“皇家近卫军,还有16个师的新编陆军。”光绪的目光已经定格在铁良身上。
铁良自从上次被光绪警告之后,立即住进了军营,所以他对皇家近卫军的情况非常了解,马上回答:“20个旅,10万人的皇家近卫军已经整编完成,旅长全是朝阳陆军讲武堂的优秀学员,营连级指挥官也是讲武堂的毕业学员。关于枪械,普通步兵,装备了清一色的毛瑟G03栓动步枪,重火力有FA-64迫击炮,FA-80步兵炮,以及0.3寸口径(使用0.3寸x2.2寸重机枪弹)的马克泌重机枪。额……”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正月初八(2月1日)就开始正常训练了。”
“正月初十,王士珍、段祺瑞、冯国障,同时离京。王士珍负责两江山东河南、段祺瑞负责两广云贵,冯国璋负责两湖川陕,徐世昌负责山西和直隶,整编全大清的现有军事力量,去老迈,留青壮。”袁世凯接着说道:“还有,重整‘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培养我们自己的军事人才。教官,就由今年四月份,毕业回来的代培学员(朝阳陆军讲武堂毕业),择其优秀者担任。”
“可以”光绪只吐出两个字,算是回应。
“庚子年毁于战争的天津机器局,现在已经重建完成,年前又从朝阳机床厂购入了大量的机床设备,我们随时可以生产这些最先进的枪械了。”徐世昌插话道:“当朝廷的陆军装备了这些最先进的武器,列强,还是列强吗?所以……”徐世昌顿了顿,继续道:“我们要尽快开始生产这些枪械,尽快换装,我们要做亚细亚大陆的列强。”
“所以,朝廷的机会要从强军开始,军力强大了,机会才是机会,否则,就是别人的机会,我们的毒药。”袁世凯坚定地说道:“我们想要的很多,但我们只有两只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顺序,一个一个的拿,先从军事抓起。”
“很好,看到诸位臣工都有清醒的认识,朕心甚慰。”光绪认真地说道:“但是光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因为我朝不缺头脑清醒的人,缺少的是能够正确实施,坚持不懈,并达到目标的人。”
袁世凯、徐世昌、那桐、铁良、载洵、载涛同时表决心:“臣等决不让陛下失望,全心全意为陛下办事。”
“决心,朕听的太多了,朕,看行动,看过程,看结果。”光绪平静地说道:“这对朝廷来说,是全新的开始,我大清气运从此刻开始扭转。”光绪的话,掷地有声。
袁世凯、徐世昌、那桐、铁良、载洵、载涛,再次异口同声:“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们退下吧!”光绪结束了今天的御书房小会,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叫阿林山过来见朕。”
很快,阿林山小跑来到御书房,甩袖磕头一气呵成:“奴才,阿林山叩见陛下。”
“伊勒达穆(粘杆处朝阳情报小队的队长)是你举荐的,他从朝阳送回来的(情报),和徐世昌说的,没什么两样。”光绪淡淡地说道:“这不是朕想要的粘杆处。”
依然跪伏在地上的阿林山,立即请罪:“奴才知罪,立即加派人手,加大收集力度。”
“是你派的人不行?还是你不行?”光绪淡淡地问道。
“奴才让陛下失望了,奴才有罪,甘愿受陛下责罚。”阿林山立即认罪,深知此时不是解释的时候。
“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朕要知道朝阳和锦州港区,还有奉天的一切,越详细越好。”光绪淡淡地说着:“朕的耐心是有限的,不要再让朕失望。”最后用“跪安吧!”结束了谈话,不再看阿林山一眼。
“谢主隆恩,奴才告退。”阿林山磕头之后,小心的退出御书房,后背上冷汗涔涔。
回到粘杆处立即叫来阿尔萨兰、阿尔图、乌精阿:“刚才陛下召见,对我们的工作十分不满,我们必须加强对北方特区的情报收集,阿尔萨兰小队去奉天,阿尔图小队去锦州港区、乌精阿小队去朝阳,给你们三天时间,处理家里的事情,三天后立即出发。”
“大人……”乌精阿刚要开口,就被阿林山抬手打住,阿林山严肃道:“这都是陛下的要求,所以不要提条件,自己想办法,我只看成绩,只保证你们不缺钱花。”
“是,大人。”阿尔萨兰、阿尔图、乌精阿,无奈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