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出没多远,赵健突然猛地拉住了赵立的衣角,同时压低了声音说道:“父亲,我心里总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不太对劲。您看那太子和叶护卫说的那些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赵立听了儿子的话,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沉默片刻后才缓缓说道:“这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不过,咱们手里可是有朱凤写给太子的告别信啊,有这封信在,应该不会有假吧。咱们先回到大周国,将这里的情况如实告知齐亲王,然后再从长计议。”
赵健虽然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但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他眉头紧皱着,继续说道:“可是父亲,那朱凤的告别信会不会是伪造的呢?万一这一切都是他们设下的局,专门用来骗我们的呢?”
赵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道:“孩子,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其实我也并非毫无疑虑,只是目前确实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他们在说谎。不过,咱们回到大周国后,齐亲王向来足智多谋,他肯定会对此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赵健听完父亲的话,稍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父子两人一同来到驿站,与随行的人会合,准备踏上返回大周国的路途。
这一路上可谓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但赵立父子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在历经一个月的艰苦跋涉后,抵达了大周国的京都城。
一进城,赵立甚至都来不及稍作歇息,便心急如焚地直奔王府而去。。
一到王府,赵立便径直冲向齐亲王的书房。他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也顾不得喘口气,一见到齐亲王,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
赵立详细地讲述了大夏国太子告诉他的事情。朱凤在做凤郡王的时候,曾经多次前往夏国。在那里,他结识了夏国太子,并与他成为了好友。当小莲和周晏投奔齐亲王,并且告知齐亲王一切幕后黑手是朱凤时候,朱凤就预感到了危机的降临,于是他匆匆给夏国太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中,朱凤详细地说明了自己即将面临的牢狱之灾,以及他们一家三口目前所处的艰难困境。朱凤在信中诚恳地请求太子能够接应他们一家前往夏国避难。还有朱凤手下有一名护卫名叫大山,他就是已故护卫大海的弟弟。由于大山平日里主要负责凤郡王府外的事务,所以在当日凤郡王府被抄家时,他并不在现场,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不仅如此,赵立还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细节:在朱凤劫持秦娘子的那一天,大山得到了消息后,一路跟踪了过去。并在关键时刻用弓箭和火药成功解救了朱凤。导致庄远师徒被火药烧伤。如实地告知了齐亲王。并且为了能够顺利抵达夏国幻月城避难,朱凤和大山一路上都乔装成了倒夜香的工人。朱凤更是忍受着脏臭的环境,一直蜷缩在夜香桶里,才得以躲避层层盘查,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
不仅如此,赵立还将朱凤的妻子长平县主去世以及小郡王在半年前不幸被河流卷走的噩耗,一并告知了齐亲王。
齐亲王听完,手托下巴,眉头紧蹙,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与小郡王朱双相处的点点滴滴。
过了好一会儿,齐亲王才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悲痛:“小郡王真的被河流卷走了吗?我记得他会游泳的啊……”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和绝望。
接着,齐亲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还有县主,她也是个可怜的人连续失去两个孩子。他们俩本不该遭受这样的命运,都是被朱凤连累了,不然怎么会白白丢掉性命呢?”他的语气充满了惋惜和无奈。
赵立在一旁附和道:“王爷,我听太子那里的护卫说,他们后来在小郡王失踪的河流周围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小郡王的身影。县主就是因为看到小郡王失踪,才悲痛过度,受了刺激去世的。”
齐亲王的脸色愈发凝重,他的心中像是被一块巨石压住,让他喘不过气来。小郡王朱双一直以来都是个善良正直的好孩子,对他也非常尊重,如今却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让齐亲王感到无比的痛心和自责。
齐亲王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开口问道:“那朱凤的告别信是否带来了?”赵立不敢怠慢,赶忙从怀中掏出信件,恭恭敬敬地递给齐亲王。
齐亲王接过信后,仔细端详起来。他的目光落在信上的字迹上,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这字迹的确是朱凤的没错。”
齐亲王站起身来,在房间里着急的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沉思着。过了好一会儿,他停下脚步,对赵立说道:“你刚才说夏国的护卫讲小郡王被卷走的河流有两处流向。一处是流入大夏国境内,另一处则是流向大周国境内,而朱凤就是在大夏国境内寻找小郡王。”赵立连忙点头应是,他知道齐亲王此刻心情焦急,所以不敢有丝毫怠慢。
齐亲王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派人在我们大周国境内寻找小郡王。若是小郡王能够侥幸存活下来,那么找到他的那一天,便是让朱凤受到应有的惩罚之时。”
赵立听后,再次点头,对齐亲王的决定表示赞同。说道:“王爷英明,如此安排甚好。那不如就让我带队去寻找小郡王吧。”
然而,齐亲王却摆了摆手,说道:“不,你刚刚从大夏国回来,一路奔波,想必已经十分疲惫了。你还是先歇息几日,恢复一下体力。至于寻找小郡王的事情,就暂且交给护卫小罗和小郭去负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