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泥难山阴面山腰,竹林遍野,林深处有一间普通的竹屋。
泥难山后山不算是禁地,但香客在这佛门圣地也不敢擅自行走。泥难山的寺中僧人都知道后山竹林住着一位脾气不好,不喜被打扰的佛子,若非有事基本也不来后山,更不会进入这片竹林。
竹屋中有一座佛堂,一个素白袈裟的年轻僧人盘坐在蒲团上静心打坐,佛堂之中没有供奉一尊佛像。
不是白衣僧人没有礼佛之心,而是即便是佛陀也承受不住他的大礼。
这位白衣僧人便是天下两白衣的佛陀转世齐当归。
月上中天时,有一白衣飘然上山,自山脚转瞬便来到了后山。
月光洒下,白衣胜雪,洁白无垢。她赤足踏地,步步生白莲,落地处野草野花疯狂生长。
一路走过,花开遍地,仿佛从天上下来的仙佛女子。
大雪山那位不食人间烟火的观世音一路东行至了泥难山。
她踏着竹林小径,走入了深处,走到了竹屋前院子里,驻足望向茅草屋。
此行她来找佛陀转世齐当归。
“西方的观世音,你来错地方了。”屋子里传来清冷声音。
观世音绝美面孔冷如大雪山巅万年不化的积雪,轻声开口生梵音:“我没来错,我来找你。”
齐当归眼都不睁开,便道:“你找错人了。”
观世音秀眉皱起,向前走了一步,再一步时脚落不下去,有一层金光附在脚下,托住了她。
“贫僧的脾气不好,观世音莫要再上前了。”
观世音没有理会,脚下生白光,金光随之破碎,脚步落地的一刹那。
素白袈裟齐当归走了出来:“真当我是泥捏的吗?”
不由分说就递出一拳,正如他所说,他脾气不好,惹怒了他便要出拳打人。
山中僧人没少被打打过,便是住持大师也挨过他的拳头。
泥难山上有座练武堂,墙面上彩绘有金刚罗汉拳法,栩栩如生。江湖上传闻墙面所绘的就是泥难山最为厉害的一门伏魔神通,据说是佛门曾经一位媲美菩萨境的金刚罗汉在圆寂之时,将自己的罗汉果位化意注入其中。谁若能面壁观拳,参得其中金刚罗汉真意,便可入武评榜前十。
泥难山中僧人几乎都曾面壁观拳,能得这门佛魔神通的屈指可数,能悟得些许真意得更少。
齐当归五岁面壁观拳,一日便得金刚罗汉真意,再一日便能踩出一百零八罗汉步,可以说齐当归五岁之时便可以得罗汉果位。
出手便是罗汉伏魔拳,可见他十分不耐烦。
观世音面不改色,单手结印,佛光滔滔不绝,脚下有白莲升起,将她护在当中。
齐当归一拳砸碎了佛光白莲,拳锋直进,没有丝毫怜悯心。观世音探臂一掌,俩人中心尘土泛起,佛光如波纹跌宕,汹涌成海啸向外席卷。
竹林、竹屋齐齐剧烈摇晃,随时要被冲塌。
齐当归脸色微沉,左手向下一按,那冲击的佛光如被施加了定身咒,消散无踪。
观世音平静道:“世人说你金刚无敌,果然如此。”
随后又摇头道:“只是可惜你这是金刚体魄,不是佛陀金身。”
齐当归收拳,语气生硬平静且霸道:“我能以金刚身逆伐菩萨,便可以以金刚身胜过佛陀金身。”
观世音摇摇头,轻声道:“我参心禅,可观自在。我观你这佛陀转世也不自在。”
齐当归脸色平静,轻声嗤笑道:“你是观世音,要持三聚净戒。我是齐当归,佛门清规戒律管不了我,我俩谁不自在?”
观世音摇头道:“自在随心随性不随行,你心不自在。”
观世音继续道:“我有心禅观自在,与我双修,得我心禅,可破你不自在。”
齐当归哈哈一笑道:“我齐当归只有一禅,那便是我自己。”
观世音不再说话,转身就走,留下了一句清冷话语:“我一路走来,见世人皆不自在。千万不自在中我只记得俩人,一是大衡的太子,第二是你,但你比他还不自在。”
齐当归平静道:“我齐当归自在不自在,不是你说的,等你跨入第五境再来与我说。”
观世音不说话,走出了竹林。
齐当归沉默了,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人偶,是一个婉约含笑的静雅女子。静静看了许久,叹了一声道:“其实我还有一禅的。”
齐当归出生便有一禅,是他自己。十八岁那年又得一禅,可此禅不在了。
因此禅齐当归只愿此生金刚,不得佛门果位。
观世音没有下山,而是上山,入了泥难山真正的禁地。
菩提洞!
菩提洞两侧岩壁上雕有栩栩如生得佛像,一路向里,足有千座,所以菩提洞又称千佛洞。
洞中有一座巨大的莲池,池水澄清如镜,中央长有十数朵罕见金莲,水底有数十条大小不一,颜色迥异的大鲤。
这些大鲤皆是非凡异种,大多生出龙相。
观世音走入时,池中大鲤激动,跃水而出,相当欢实。
忽地大鲤们散开,一条足有两丈长,身形已有七分似龙的金鲤浮出水面。
观世音朝着这条龙种金鲤双手合十,微微颔首,轻声道:“未来的南无八部天龙菩萨,观世音有礼了。”
龙种金鲤灵性十足,开口似龙吟,点头像是回应。而后钻入水中,藏于了中央金莲之下。
这座莲池便是泥难山的八宝功德池,池中大鲤皆是食泥难山功德气运的龙鲤,那条龙种金鲤就是活了五百年的老鲤,已得了龙身,是佛门钦定的未来八部天龙菩萨。
菩提洞深处走出一个红袈裟老僧,面枯如木,神情木讷,向观世音执礼。
观世音还礼。
红袈裟老僧双手合十低头道:“当归不愿是吗?”
观世音平静道:“我见他不自在,即便他愿意,我也不愿意。”
红袈裟老僧叹息一声,天下能解齐当归心结的唯有观世音的心禅观自在,好不容易说动观世音下大雪山,结果还是徒劳无功。
观世音淡淡道:“释迦摩尼佛历八相成道,阿弥陀佛经五劫,发四十八殊胜大愿证道,自罗汉至佛陀,无一不历劫证得大菩提。
齐当归生而如来智慧德相,他的劫只能由他自己解,别人帮不了。”
红袈裟老僧再度低头道:“是老僧着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