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黎卫彬很清楚,年家华如果真的要动,肯定不可能是往下走。
西江这个地方跟江南的情况差不太多,经济上可以说是半斤八两。
但是当初调任昌江市委书记之后,年家华一反常态地没有对昌江的人事进行调整,而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行政机关的办事流程和工作作风,再反过头来用制度和工作对人事问题开展了“拔钉子和补漏洞”的动作。
这种做法不仅仅确保了整体局面的稳定,而且行之有效地改善了昌江的工作效率和风气。
连续两年时间,不仅仅昌江社会面上的评价都很高,而且这两年的经济工作也完全算得上是卓有成效。
“这是好事情。”
“现在这个时间点动,我看姨夫恐怕是要上副书记的帽子了。”
电话另一头。
尽管跟黎卫彬的推断相仿,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年学成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自己这个妹夫说的对。
对他们两个而言,自家的老头子如果能更进一步,那自然是好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不管是在做事情的魄力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的头脑上面,他都不如黎卫彬。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如果没有老头子这条路的话,在官场上,他年学成想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至于黎卫彬,能不能走到松和县委书记的位置上,他年学成不敢小瞧天下英雄,但是肯定不会这么快。
还不到三十周岁的县委书记,不要说在江南省,恐怕就是放眼整个官场也再难找到几个这样的人物了。
……
暮色沉沉,早春的晚风里还透着丝丝凉意。
站在书房的窗户口上,推开两扇窗户,看着小区对面城关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黎卫彬的心底其实很平静。
远处的霓虹灯交织,橘黄色的灯火染透了半边天。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下来。
不知不觉,自己在松和已经度过第四个年头了。
其实有时候他心里也会想,自己在松和这些年,到底要给松和这个地方留下一些什么?
是一套好的工作方法和一条富有潜力的发展路子?
还是在经济上有所突破,让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如果是后者,其实这个目标他已经达到了。
从几年前出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开始,他一直都在不惜一切地推动经济工作向前迈进。
如今随着早期的经济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松和县不仅仅在年经济产值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人均收入方面其实也已经完成了一次大的飞跃。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黎卫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对得起组织上的培养,也对得起松和县群众的信任。
但是为官一任。
又有几个人不想留名留姓?
他黎卫彬同样想做出一些超越常人的成绩。
更何况,县处级这个阶段,对一个干部的成长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石作用,或许今后在松和的这一段经历,将会成为他黎卫彬勇攀高峰最大的底气所在。
要知道,当年他来松和的时候,这个地方几乎具备了所有落后地区所共同存在的特点,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形式主义,思想守旧,缺乏远见等等。
这些年松和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有些方面仍然存在极大的短板,比如发展的思想问题。
实际上他也察觉到了,在松和这个地方,那种小富即安的观点仍然有很大的市场,上到干部,下到群众,仍然认为眼下的松和已经相当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去拼更大的蓝图。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
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展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发展的成果还没有做到真正激起全县所有的人内生的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和奋斗的热情。
为什么东海的发展一日千里?
为什么南边的鹏州市能在几十年间可以做旧衣换新颜?
政策是一方面,但是持续保持发展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内生的那种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
这种精神的存在支撑着他们的干部群众一刻都不想停歇,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第一。
所以从这个角度,他能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而且是任重而道远!
……
不管黎卫彬猜的对不对。
或者年学成的消息属实不属实。
随着时间进入4月中旬,西江的人事格局的确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就在年学成跟黎卫彬通话过后不到几天的时间,也就是4月14号,一则关于西江人事调整的通知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网络。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年家华被正式任命为西江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在年家华出任西江的副书记之后,他此前担任的昌江市委书记职务并没有被免除。
从这一点上来看,得知消息的黎卫彬自然也能判断得出来。
这次年家华不仅仅是进了一步,而且还是进了一大步。
当年年家华从江南调任西江,其实他就隐隐有所预感,刘文正跟钟贵恒这两位铁杆的江南本地干部极有可能是在下一盘大棋。
用一个江南组织工作负责人的位置和一个淮阳市换取年家华更进一步甚至是几步的机会,不管怎么看自然都是富有远见的选择。
但是恐怕刘文正跟钟贵恒都未必能料到年家华在西江会走的如此稳当。
毕竟从年家华这一次担任新职的情况来看。
自己的这个便宜姨夫恐怕还有再进步的可能,而且可能性还不小。
“你小子不好好工作,打电话过来干什么?”
“我看你跟学成一个样,别的没学会,形式主义倒是学了个一摸一样。”
办公室里。
拨通年家华的号码。
黎卫彬恭喜的话还没说出口,立马就被话筒另一头的年家华来了一次批评和口头教育。
好在年家华的话说完,气也顺了。
没等黎卫彬开口,立马就接着说道:“你们松和的情况,前段时间陈正清已经跟我汇报过了。”
“我还是那句话,做工作一定要务实,尤其是搞经济工作,目光要放长远,陈正清这次在国家科创园区上面差一点就栽了跟头,这个错误你不要再犯。”
被年家伙莫名其妙地批评了一通,黎卫彬冤枉嘛当然是冤枉。
但是没办法,这一位既是长辈,又是领导。
不要说批评了口头教育,恐怕就是当面把他骂个狗血淋头,他黎卫彬也只能受着。
不过听到年家华的这两句话,黎卫彬心底也是一动。
很显然。
陈正清这一次遇到的问题比他料想中要更加严重。
否则陈正清断然不可能把电话打到年家华那边。
与其说陈正清是在跟老领导汇报淮阳的情况,不如说这是陈正清的求助之举。
“年书记,这个问题我清楚。”
“松和的工作,目前总体上还是采用稳扎稳打的路子。”
然而黎卫刚说完,耳朵里就传来年家华质问的声音。
“你确定真的清楚吗?”
“听说你现在在唱松丰经济一体化的调子。”
“先不论想法对不对,作为松和的书记,你认为要推动这个目标实现,松和县最大的底气在什么地方?”
一时间。
黎卫明显被年家华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