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皇太极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听到自己儿子后面皇帝不当去当和尚就气的直接开骂了。
本来他就对顺治有意见,结果这顺治倒好,前期当傀儡,后期做和尚。
这哪里像个皇帝啊?
所以皇太极便口无遮拦的骂了起来。
这朱元璋就不乐意了。
骂和尚?这不扯犊子吗?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老朱当初就当过和尚呀,和尚这两个字在老朱这里那就是逆鳞。
动不动就说和尚怎么怎么滴,那可不就是戳老朱的伤疤,还往他伤疤上撒盐,然后继续戳吗?
关键这顺治是皇帝不当,去当和尚。
而老朱是以前当过和尚,后来当皇帝的。
这朱元璋听来讽刺的意味就很重啊。
所以他不管不顾得上去,就把那皇太极按着一顿揍。
这皇太极也才反应过来,以前朱元璋就是和尚,自己在这里骂自己儿子去当什么狗和尚,这顿打真是不冤枉。
不过朱元璋也下手太狠了,把皇太极打的差点一命呜呼,气的皇太极张口就来道德绑架说道:
“你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你至于因为和尚两个字,就对我如此大大出手吗?你好歹也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怎么就这么小家子气呀?”
而朱元璋闻言也是立马找了个理由说道:
“你以为,咱打你是因为你说和尚?”
皇太极眼睛一瞪,心想难道他么的不是吗?
当然朱元璋既然这么说,那肯定便要否认这一点,就听朱元璋说:
“咱打你,是因为你占了咱大明的江山,还对咱大明的百姓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你该打。”
皇太极心想,你这不是硬找理由吗?这谁不会啊?
于是他也就开口辩解说:
“这你就冤枉我了,想要占领大明的是我父亲努尔哈赤,是他定下的目标。
前期在北方做各种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也是我父亲在做。
到了后面,你也听到我儿子说了,在中原做伤天害理的事,入关夺中原的,那都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干的。
至于我,我这不上不下的,一直在山海关外面一圈子蹦哒,都没有入关,这不能往我身上怪呀。”
显然皇太极这是在强行撇清关系。
与其说他在努尔哈赤、跟自己儿子顺治、以及多尔衮做的这些混账事情之间不上不下。
倒不如说他是在承上启下,起到了更为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他这顿打,一点也不冤枉。
他越说,朱元璋打得越狠,直到最后闭嘴了,朱元璋也打累了。
看着皇太极趴在地上奄奄一息,一动不动了。
顺治直接看傻眼了。
好家伙,这么惨的吗?
他刚这么想着呢,就见到中年朱棣、老年朱棣以及那几个后世皇帝,还有朱元璋他们都过来了。
顺治帝的脸色都变了。
他知道自己怎么解释也都没用了。
说什么前期是多尔衮摄政,干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跟他没关系,说什么后期自己去做和尚了什么也没干,这都是骗鬼呢。
中间他起码还执政了一段时间。
这是没办法逃脱的。
况且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清军入关的第一个皇帝,明朝这些人的怒火很难不往他身上发泄。
所以大家什么也不说,只一味地上前按着顺治就是一顿暴力输出,打的顺治也是趴在地上,动弹不得,这才罢休。
其实顺治在整个清朝的皇帝之中,不好也不差。
但是他对汉族造成的伤害,却不可磨灭。
甚至他定制的那些制度,一直被后面的清朝皇帝们沿用。
把这两个清朝的皇帝都打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他们的火气也终于消除了不少。
于是就听朱元璋说:
“从现在开始,你们这两父子就在皇宫里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不止你们,以后复活的清朝皇帝,都要如此。
而且每天不能吃好的,只能吃最差的,住也要住最差的。”
此刻,皇太极跟顺治,趴在地上欲哭无泪。
尤其是皇太极,内心那个绝望呀,想死还死不了。
关键朱允熥也是为了防止他们自杀,又加了一句:
“你们最好不要想着自杀,我既然能复活你们一次,便能复活你们两次,你们若是自杀了,我也照样会把你们复活。”
听到这话,皇太极跟顺治差点直接崩溃了。
这叫什么事啊?
只能被迫活着接受折磨。
于是乎,等到这两父子恢复一些之后,便相互搀扶着,被两个太监带着离开了奉天殿,准备去做最脏最累的活儿。
路上,皇太极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顺治,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我死后……多尔衮没有和你母亲……”
顺治急忙摇头说: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皇太极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又说:
“那个……朱允熥说……你是多尔衮的儿子……确定是野史吧。”
顺治:“野史我也没听说过有这事儿呀?你放心,我肯定是你儿子。”
皇太极这才又松了口气,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怀疑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如果不能彻底的消除这种疑虑,那么种子就会扎根越来越深。
这古代又没有亲子验证,所以这事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在皇太极的心里,那都开始半真半假起来了。
其实不怪他怀疑,毕竟在那种环境下,孝庄要取得多尔衮的帮忙,若是没有一些利益交换,是绝对不可能的。
她要讨好多尔衮,让多尔衮帮助自己的儿子。要付出的绝对比想象中的多得多,绝不止利益那么简单!
所以这皇太极越发觉得,自己的头上有点绿了。
另一边。
朱允熥站在奉天殿的大殿之上。
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
“王朝更迭,本是历史的进程,没有哪个王朝真正能够千秋万代。
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一切不好的事情发生。所谓国泰民安,国要想延续下去,就要依靠着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若是哪一天失了民心,这天下则必然要亡。”
朱元璋点头:
“说的对,标儿从现在开始,你不仅要治理好这个天下,还要想着实行一系列的政策,制定一系列的规定,来约束后世皇帝。
要让他们永远记住,国以民为重,民乃国之基。”
朱标说:“孩儿明白。”
再看朱允熥。
深呼吸一口气,旋即说:
“我之前便有打算,想要离开皇宫一段时间,想要微服私房,去看看这大明朝各地的百姓究竟如何。眼下,就把出发的日子定在几天之后。
本来我只是说说而已,可今日,看到后世清朝的皇帝复活,便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本身是该出去看看的。
只有经常去看看百姓们真实生活的如何,才能够知道他们的情况。才能够知道朝廷该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
只有这天下越来越好,我大明江山才会越来越好。”
对于朱允熥想要微服私访,游历大明天下这件事情,他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听到这话的文武百官们立马开始议论纷纷,甚至礼部尚书李原名还站出来开口说:
“太子殿下,您微服私访,这恐怕不妥呀。须知,天下之大,许多地方还是非常危险的,您如此尊贵这般,以身犯险,我等朝臣,岂能安心啊。”
蓝玉也说:“是啊,殿下。你这万金之躯,不必如此。您有这份关心天下万民的心,我相信这对咱们大明就已经是非常好了,何至于还要亲自去微服私访呢?”
其他大臣也都纷纷开口,大概就是说朱允熥微服私访,完全是没必要。
他过于尊贵,万一在民间出个什么事儿,不好。
而这个时候,朱标也站出来假惺惺的开口说:
“是啊,允熥,我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
他之所以站出来,一是显示出他也不想朱允熥离开。
当然其目的嘛,无非也是想着给朱允熥多安排一些武功高强的护卫。
然后让朱允熥不要走太远,就在京城附近微服私访一下就行了。
出去一段时间,让朱标完全掌握朝政,建立起他的权威,朱允熥,就可以回来了。
然而朱允熥却故意搞他,看着朱标说:
“那爹,你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去了吧。”
朱标顿时一愣,咳嗽一声,对朱允熥说:
“允熥啊……爹就是觉得你去外面不太安全,当然如果你非要去那爹,肯定给你派一些非常厉害的高手,你也不要走太远,就在这附近视察一下,你看怎么样?”
朱允熥翻了个白眼,这朱标啊,真是又当又立。
明明想自己走,还在这儿假惺惺的。
于是朱允熥就说:
“放心吧,护卫的事情我自有安排。至于我去哪儿,就不用你们操心了。”
听到朱允他这意思,大家就知道,他还是要去。
这户部尚书张士诚也忍不住开口说道:
“太子殿下,我明白,你是忧国忧民,想出去看看百姓们的生活和各种民生条件,但没必要你自己去啊。”
朱允熥说:“我不自己去,又怎么能看到真实的情况呢?这总得有人去啊。”
张士成说:“可你是太子,你去的话风险太大,如果实在要有个人去,那为什么不能是陛下去呢?
你完全可以留在宫里,处理朝政,让陛下微服私访去了解情况呀?”
此话一出,在场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提议不错。
再看朱标,脸都绿了。
好好好,小丑还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