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陈蒨被迎入中书省,杜棱等人跪地请求他继承皇位。

他却连连摆手:“这怎么行?

我哪敢当此大任!”

这时,大将侯安都大步走进来,直截了当地说:“殿下,如今国不可一日无君,除了您,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您得顾全大局,别拘泥于小节了!”

陈蒨听了,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侯安都见状,知道不能再拖,转身就往外走。

他直奔大殿,召集文武百官,高声说道:“请章皇后下诏,立临川王为帝!”

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先开口。

为什么?

原来,先帝陈霸先在位三年,太子陈昌被北周掳走,至今未归。

陈霸先一直盼着儿子能回来,所以迟迟未立新储君。

直到临终前,他已口不能言,竟连继承人都没指定。

一代枭雄,临死前连传位之事都未安排妥当,真是可叹!

中领军杜棱等人见状,只得直接面见章皇后,恳求道:“国不可无主,请立临川王为帝!”

章皇后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点头道:“……就依你们所言吧。”

这皇后啊,到底是个妇道人家,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她一会儿想着亲生儿子,一会儿又觉得临川王主动让位挺懂事,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是做不了决定。

朝堂上那些大臣们早就摸透了皇后的心思,可谁也不敢先开口。

这时候,侯安都实在看不下去了,“啪”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现在天下还没太平呢,哪有工夫去接远在边疆的皇子?”

他瞪着眼睛,声音像打雷一样响,“临川王为国立下大功,就该他继位!

谁要是有意见——”

说着“唰”地拔出佩剑,“先问问我的刀答不答应!”

这一下可把满朝文武吓坏了。

那些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缩着脖子喊:“侯将军说得对!”

“就该这么办!”

侯安都收了剑,转身就往内宫走。

见到章皇后时,他直截了当地说:“娘娘,请把玉玺交出来吧。”

皇后脸色发白,手都在抖。

她心里明白,这会儿不交也不行了。

只好颤巍巍地把传国玉玺捧出来,递给侯安都。

“去叫中书舍人拟旨。”

皇后有气无力地吩咐道,“今天就颁布新君继位的诏书。”

诏书说:“上天不仁,降下灾祸,大行皇帝突然驾崩,举国哀痛,百姓如丧至亲,悲痛至极。

诸皇子年幼,归国无期,须立贤明君主以安定天下。

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蒨,乃皇室血脉,功勋卓着,德才兼备,众望所归,宜继承大统,使宗庙有继,万民安宁。

我(未亡人)苟延残喘,饱经忧患,感伤难抑。特此宣告!”

临川王陈蒨接到章皇后的诏令时,心里直打鼓。

他搓着手对身边的大臣说:“这皇位,我实在不敢当啊!”

大臣们却齐刷刷跪了一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以社稷为重!”

推辞再三后,陈蒨终于迈进了太极殿。

登基那天,阳光照得金銮殿闪闪发亮。

他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大赦天下,老百姓听了都拍手叫好。

“先帝的谥号定好了吗?”

新皇帝问礼部尚书。

“回陛下,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陈蒨点点头,又下令尊奉章氏为皇太后,立自己的发妻沈氏为皇后。

朝堂上,侯瑱升了太尉,侯安都当上司空,杜棱成了领军将军。

文武百官都加官进爵,个个喜气洋洋。

两个月后,先帝下葬万安陵。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百姓们站在路边窃窃私语。

“听说先帝打仗可厉害了,总能出奇制胜。”

“是啊,可惜......”

说话的人突然压低声音,“这皇位来得不太光彩。”

确实,陈霸先是个能人。

他当皇帝后,政令宽厚,自己过日子也特别节俭。

有次御膳房多上了几道菜,他当场就皱起眉头:“撤下去!

朕用不了这么多。”

身边的太监小声提醒:“陛下,这已经是减了又减的......”

“百姓还吃不饱呢!”

皇帝把筷子一放,“以后每餐不许超过四样菜。”

他请客吃饭更简单,用的都是瓦碗蚌盘。

后宫妃嫔们穿的衣服都不许绣花,更别说戴金首饰了。

歌舞表演?

想都别想!

宫里严禁这些享乐。

“陛下,这样会不会太......”

皇后欲言又止。

“太什么?”

皇帝反问,“梁朝怎么亡的?

不就是骄奢淫逸!”

朝野上下都夸他是明君。

可背地里,老百姓的议论就没停过。

“听说先帝的位子......”

茶摊上,一个老汉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嘘!不要命啦?”

同伴赶紧捂住他的嘴。

确实,陈霸先的江山来得不光彩。

他再英明,也逃不掉“篡位”的骂名。

结果呢?

国土比宋、齐、梁时都小,在位才三年就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最惨的是,连个送终的儿子都没有。

宫里的老太监常跟小太监们念叨:“看见没?

光有聪明才智没用,还得讲德行。

靠耍手段得天下,终究坐不稳啊!”

这话传到皇帝耳朵里,他也只能苦笑。

可不是么?武力能打天下,仁德才能守天下。

可惜,这个道理他明白得太晚了。

至于后来的事,那就说来话长了。

且说这高洋啊,当上皇帝后越发荒淫残暴。

他嫌宫殿不够奢华,又大兴土木,造了三座高台。

百姓们被强征去修长城,从东到西,足足三千里。

民力耗尽,怨声载道。

这一年,黄河两岸突然闹起蝗灾。

黑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啃得精光。

百姓们望着光秃秃的田地,欲哭无泪。

高洋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今年收成怕是要完。”

他转头问魏郡丞崔叔瓒:“这蝗灾怎么回事?”

崔叔瓒是个耿直人,直言道:“陛下,《五行志》上说,大兴土木,不顾农时,必招蝗灾。

如今您外修长城,内建三台,劳民伤财,正应了天象。”

高洋一听,脸色骤变,拍案大骂:“放肆!你敢说朕的不是?”

左右侍卫见状,立刻冲上前,按住崔叔瓒。

高洋冷笑:“既然你这么懂天象,不如尝尝粪水的滋味!”

即使左右殴击,且把他倒浸厕中,使尝粪味。

侍卫们揪住崔叔瓒的头发,将他头朝下按进粪坑。

恶臭扑鼻,崔叔瓒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

片刻后,高洋一挥手:“拖出来!”

侍卫们拽着崔叔瓒的脚,把他从粪坑里拉出来。

他浑身湿透,臭不可闻,趴在地上干呕不止。

高洋居高临下,冷笑道:“崔爱卿,粪味如何?”

崔叔瓒喘着粗气,心中悲愤,却不敢再言。

他只能默默擦去脸上的污秽,踉跄着离开皇宫。

叔瓒无可奈何,只好自认晦气罢了。

走在街上,路人纷纷掩鼻避让。

崔叔瓒苦笑一声,心想:“这世道,说真话竟比粪水还臭。”

先是齐国有个术士,预言道:“灭亡高氏的人,必穿黑衣。”

北齐皇帝高洋听了,心里直打鼓。

他问左右侍从:“天下什么东西最黑?”

侍从们面面相觑,答道:“要说最黑,那肯定是漆了。”

高洋眉头一皱,心里琢磨开了。

他想:“漆……‘七’?

莫非应在排行第七的人身上?”

他兄弟里,上党王高涣正好是老七。

“来人!”

高洋一拍桌案,冷声道,“传库直都督破六韩伯升,立刻去召高涣进京!”

伯升领命,快马加鞭赶到高涣的封地。

高涣见他神色匆匆,心里已猜到了七八分。

“伯升,陛下召我何事?”

高涣试探着问。

伯升勉强一笑:“王爷去了便知。”

高涣冷笑一声:“怕是去了,就回不来了吧?”

两人一路无言,行至紫陌桥时,高涣突然拔剑,直刺伯升胸口!

“王爷,你——”

伯升瞪大眼睛,话未说完,已倒在血泊中。

高涣知道大祸临头,立刻渡河南逃。

可天下之大,哪有他的容身之处?

逃到济州时,他还是被人抓住了。

“押回邺城!”官兵厉声喝道。

高涣被五花大绑,押入大狱。

铁链哗啦作响,牢门重重关上。

他望着漆黑的牢房,苦笑一声:“黑衣之祸,终究还是应在了我身上……”

永安王高浚,是高洋的三弟。

高洋从小不修边幅。

有一次和弟弟高浚一起去见大哥高澄。

高洋鼻涕流到嘴边,自己却浑然不觉。

高浚看不过去,转头责备高洋的随从:“你们怎么不帮二哥擦擦鼻涕!”

就这一句话,让高洋记恨了一辈子。

后来高洋当了皇帝,高浚被派到青州当刺史。

说来也怪,这个在京城里娇生惯养的王爷,到了地方上反而干得风生水起。

老百姓都说:“永安王办事公道,是个好官。”

可高浚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件事——他听说二哥在宫里整天喝得烂醉,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一天夜里,高浚和心腹在书房议事。

烛光摇曳中,他皱着眉头说:“二兄现在嗜酒如命,满朝文武没一个敢劝的。

我打算回京劝谏,就是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听进去。”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一声树枝断裂的脆响,吓得众人一激灵。

殊不知,这番话早就被人传到了高洋耳朵里。

高洋听说后,气得把酒杯摔得粉碎:“好个高浚,在青州待了几年,就敢对朕指手画脚!”

没过多久,高浚奉召回京。

兄弟俩一起去东山游玩,场面却格外诡异。

山间凉亭里,高洋喝得满脸通红,

干脆把上衣都脱了。他举着酒杯摇摇晃晃地说:“三弟,来,陪朕喝一杯!”

高浚看着眼前这个醉醺醺的皇帝,欲言又止。

周围的宫女太监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怎么?

看不起朕?”

高洋突然把酒杯砸在地上,碎片溅得到处都是。

高浚终于忍不住开口:“二兄,您是一国之君......”

话还没说完,高洋就哈哈大笑:“少来这套!

今天只管喝酒!”

说着又让人斟满酒杯,继续纵酒狂欢。

山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这场酒宴上的诡异气氛。

高浚进谏道:“这非人主所宜。”

高洋一听,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他心想:“这小子竟敢教训我?”

但碍于君臣之礼,他强压怒火,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

高浚见高洋不悦,心里也明白自己触怒了皇帝。

但他性子耿直,不肯就此罢休。

他私下找到杨愔,质问道:“你身为重臣,为何一味迎合主上,助长他的过错?”

杨愔表面恭敬,拱手道歉:“殿下教训得是。”

可一转身,他脸色就变了。

他心想:“高浚仗着自己是皇亲,就敢指手画脚?”

更关键的是,高洋曾下令,禁止大臣与诸王私下往来。

杨愔抓住这点,立刻向高洋告状。

高洋一听,勃然大怒,拍案骂道:“高浚这小人,性情狂妄,实在可恨!”

他越想越气,连酒宴都无心继续,直接拂袖回宫。

高浚见势不妙,只得告辞返回封地。

但他仍不死心,又写了一封奏折,言辞激烈地劝谏高洋。

旁人劝他:“殿下,多说无益,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啊!”

可高浚不听,执意上书。

果然,高洋看完奏折,怒火更盛,立刻下旨召高浚入宫。

高浚接到诏书,心里明白:“这次进宫,恐怕凶多吉少。”

他冷笑一声,对左右说道:“皇上正在气头上,我若去,必遭不测。”

于是,他干脆称病,拒绝奉召。

没过多久,就有锦衣卫骑着马飞奔而来,催促高浚赶紧上路。

高浚在当地当官的时候,对百姓很是照顾,做了不少好事。

所以当百姓们得知他要被带走,都十分不舍。

老老少少一大群人,流着眼泪来送他,足有好几千人呢。

看着这一幕,真让人感慨,人心都是肉长的,高浚善待百姓,百姓自然也爱戴他。

高浚被押到了邺中。高洋下令,把他和上党王高涣一起关进铁笼,扔到北城的地牢里。

这地牢环境那叫一个恶劣,吃喝拉撒全在一块儿,臭气熏天。

好好的人被关在这样的地方,真是生不如死啊。

后来,高洋到北城巡视,顺道去地牢看看。

他站在地穴边上,唱起了歌,还让高浚和高涣跟着唱。

高浚和高涣又伤心又害怕,声音颤抖,声嘶力竭地跟着唱。

他们这凄惨的样子,连高洋看了都忍不住掉下泪来,心里想着要把他们放出来。

这时候啊,要是高洋能狠下心来放了他们,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可偏偏这时候,长广王高湛出来搅局。

高湛是高洋的第九个弟弟,他和高浚一直有矛盾。

只见他走上前,在高洋耳边进谗言说:“猛虎可不能放出洞穴啊。”

这话一出口,就把高洋给镇住了。

高洋听了,沉默不语。

高浚听到高湛这么说,气得直呼高湛的小字:“不落稽,天不容你!”

在这暗无天日的地牢里,高浚这话既是对高湛的愤怒控诉,也是对上天不公的呐喊。

可这世道,哪有什么天道可言呢。

高湛听到高浚骂他,不但不生气,还在一旁笑骂起来,

故意挑动高洋的怒火。高洋本来就犹豫不决,被高湛这么一挑,顿时火冒三丈。

他抄起一根槊就往笼子里刺高浚。

高浚也不示弱,伸手把槊给拉断了。

这一下,可把高洋给惹急了,他的怒火就像被点燃的干柴,越烧越旺。

高洋命壮士刘桃枝,拿着槊在笼子里乱刺。

高浚和高涣也不坐以待毙,他们一边躲避,一边伸手拉住刺过来的槊。

地牢里,他们的呼号声震彻远近,那声音,充满了绝望和痛苦,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可高洋根本不管这些,他还让人往笼子里扔薪火,要把高浚和高涣活活烧死,

然后又让人往笼子里填土石。

可怜这两位王爷,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

后来,有人把他们的尸体挖出来,只见皮发都烧没了,遗骸就像木炭一样。

旁观的人看到这惨状,都感到十分痛心和愤怒。

可高洋呢,他就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根本不把这当回事儿。

三台建成后,皇帝亲自前往游玩设宴。

酒喝得正畅快,兴致高涨,皇帝竟拿槊开玩笑刺向都督尉子辉,尉子辉当场就死了。

这时候,常山王高演,也就是皇帝高洋的六弟,正好在一旁侍奉。

他看到高洋无缘无故就杀了人,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高洋察觉到了高演的反应,看着高演说:“只要有你在,我为啥不能尽情玩乐!”

高演不好直接劝谏,只能伏在地上哭泣。

高洋这时候好像突然良心发现,把酒杯一扔,说:“你大概是嫌我喝酒太多,以后谁再敢给我进酒,杀头!”

高演一边拜谢一边祝贺。

高洋当场任命演为录尚书事。

可谁能想到,还不到三天,高洋又像以前一样酗酒发狂了。

高演自己写了一份劝谏的文书,打算呈给高洋。

他的朋友王曦极力劝阻他,

王曦说:“大哥,你这一递上去,说不定要惹大祸呀。”

高演不听,说:“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上这样下去。”

然后就把文书递了上去。

果然,这一下可把高洋惹火了。

高洋把高演召到面前,命令御史弹劾高演的过错。

高演心里紧张得不行,他低着头,等着御史开口。

御史站在那里,犹豫了半天,最后什么话也没说。

高演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他暗自庆幸,看来这次算是逃过一劫了。

要是御史真的弹劾他,那自己的下场可就难说了。

高洋看着御史不说话,哼了一声,挥挥手让高演退下了。

高演赶紧退了出去,出了门,他才发现自己后背都被汗水湿透了。

经历了这件事,高演也明白了劝谏皇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他心里还是想着,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劝皇上改改这酗酒杀人的毛病,毕竟这对国家对百姓都没好处啊。

而御史这次没有说话,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觉得高演的劝谏并无过错,或许是害怕得罪高演。

不管怎样,高演这次是平安无事了。

话说有人想要让高演和妻子离婚,还许下诺言,要为高演广泛寻找贤淑的女子。

高演虽然按照旨意纳了妾,但他和原配元氏的感情还是那么好,一点都没变。

高洋呢,又赏赐给高演一些宫女,高演就把她们领回去了。

可谁能想到,高洋后来喝多了酒,把这事儿给忘了,居然说高演擅自取用宫女。

他把高演召进宫里,狠狠责骂。

更过分的是,高洋自己拿起刀环,在高演的肋骨上乱打,打得高演差点昏死过去。

打完后,才让手下人把高演抬回府里。

高演这心里啊,那叫一个气。

他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心一横,干脆绝食,就等着一死了之。

要知道,高演和高洋、高湛他们,可都是娄太后生的。

太后担心高演真有个三长两短,从早到晚哭个不停。

高洋酒醒之后,也有点后悔了。

他听说太后那么伤心地哭泣,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每天都去看望高演的病情,还安慰高演说:“你得努力多吃点饭啊,我会把王曦还给你的。”

为啥这么说呢?

原来啊,王曦是高演的好朋友。

高洋怀疑高演那些劝谏的奏章,都是王曦写的,就把王曦剃了头发,发配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会儿,高洋当面答应把王曦还回来,马上就派人把王曦释放了,让他去劝高演。

王曦来到高演的住处,高演勉强撑着身体起来,抱住王曦,有气无力地说:“我现在气息都快没了,恐怕再也见不到你啦!”

王曦听了,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

他说:“上天是有眼睛的,怎么会让殿下您就这么死在这屋子里呢!

皇上他毕竟是您的亲哥哥,又是一国之主,您就别跟他计较啦。

再说了,您要是不吃饭,太后也跟着不吃饭。

殿下您就算不为自己着想,难道就不想想太后吗?”

高演听了王曦这番话,心里也有点触动。

他强忍着难受,坐起来吃了点饭。

慢慢地,他的身体也有了点起色,病情渐渐好转了。

这故事说到这儿啊,高演的情况暂时稳定了。

可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
趣趣阁最新小说: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从成为悍匪开始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