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灵只笑笑。
她说道:“不管谁拿祠堂做文章,总会想到查油,江氏知道,吴氏也知道。
江氏是绝对不会让人查到她拿了油的,要么就让人去买补上,要么就另辟蹊径拿到油,她怎么可能让旁人有机会将怀疑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
“所以只能是第二种,她早就知道祠堂着火的严重,等着吴氏将疑点落到她身上。”
李晚顺着李毓灵的思绪说道。
李毓灵坐在床上,整个人靠着枕头,看起来懒洋洋的,虚弱的面容上露出几分笑意,她的眼睛弯弯,这副模样,倒是刺得李晚瞳孔一缩。
当年孔南椿就是这样,用这样一副模样与她说完最后一场对话。
平心而论,李晚是喜欢李毓灵的母亲孔南椿的。
心中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些年来她也不愿意跟吴氏或是江氏走得近。
见到李毓灵这副模样,李晚内心有些触动,她愣神了一瞬,很快恢复正常。
将目光放到紧闭的窗户上,想到她刚才来时,屋檐下还摆放着一把太师椅,这太师椅与李毓灵会客用的并不是一套,李毓灵房内的太师椅多以典雅优美为主,符合大家闺秀的刻板喜好,而檐下那把,却是庄严又沉重。
李晚知道那是谁的。
整个太傅府,也只有老太爷那儿是这样的太师椅。
父亲来了?
李晚否决这个想法。
父亲的身体状况母亲虽不与她明说但李晚能猜到几分,总归是越来越不好了,下这么大的雨,又怎么可能撑着病体来葳蕤居,给他一个刚迎回来没多久的孙女撑腰。
所以,那把太师椅真正的主人,是李琨和。
她那被人寄予厚望的侄儿。
“守玉待你,倒是上心。”李晚顺嘴提了一句,在心里感叹血缘的强大,李琨和冷情冷意这么多年,就连对养育他长大的祖父祖母都是恭敬远远大于亲昵,但到了李毓灵这儿,倒是一次又一次做出他原本不会做的事。
这些事让府中的人大跌眼镜,同时也让李毓灵的在府中的地位慢慢有了实质,不单单只是一个虚名。
这一次李毓灵生病,可怜得紧,但也确实再一次看清了李琨和的心到底在哪儿,他有多看重这位嫡亲的姐姐,都甘愿冒着大雨将老太爷赠他的太师椅搬到这葳蕤居,以椅代身,彰显威严。
李晚对于李毓灵,比当暖对孔南椿还要再多几分喜欢。
她很聪明,又生得美丽,很难不让人起爱才之心。
但李毓灵又太过聪明,这让李晚有一种自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刹那的紧张。
“弟弟他也是太紧张了些,不过是一次小风寒…”李毓灵尽量把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晚却笑而不语,对李毓灵的客套话不落在心里。
葳蕤居这儿姑侄二人的话,在兴央居一一实现。
江氏静坐等待着,听着外面漂泊大雨与翻箱倒柜搜查的动静,她的脸色从一开始的尴尬僵硬到后来的慢慢染上委屈。
吴氏分两拨人,一拨去了厨房,一拨在兴央居。
但让人失望的是,厨房账目并没有不对的,那管事被吴氏的人关在了柴房;兴央居也没有找出什么实质性证据。
吴氏的心一沉,暗想这江氏可真是狡猾,将那狐狸尾巴藏得严严实实的,一点儿不露。
江氏却是顺势而为,可怜兮兮地问道:“嫂嫂可听到方才下人来报…?兴央居没有什么可疑之物的呀…”
她的话语一波三折,语气软糯,倒真是将她江南的女子气质展露了个十成十。
可吴氏又不是老爷们,不吃这一套,她看着江氏那让人作呕的表演,冷笑一声:“三弟妹好皮囊,这么会演,怎么不去戏台子上唱两句?”
一提及戏,这可是踩到了江氏藏起来的狐狸尾巴,江氏眸光闪过一丝狠厉,对吴氏的话语思绪飞转。
原来吴氏已经知道了她的事?还是在诈她?
江氏选择装聋作哑,不回答吴氏的话,以喝茶为借口,躲了过去。
吴氏甩袖子走人,临走前,江氏却也想刺一刺吴氏,便喊住了她。
吴氏回头,就见广袖高髻着蓝衣的江氏面容上扬着一个和煦慈祥又温柔的笑,她的眼睛似春波碧水,声音如泉水叮咚,与窗外的雨声一起滴滴答答落到吴氏的耳朵里。
“嫂嫂可千万要保重身子。”
吴氏与江氏隔空对视,隐藏的火苗在空中相碰后又快速弹开,江氏率先收回视线,她垂下眼睫,亮色的烛光铺在她的脸上,未施粉黛的脸与年轻时相差不多,茶盏被她拿至唇前,微微倾斜,嘴唇贴向杯口,热气晕染她的面容,有些模糊。
江氏啜了一口茶。
吴氏终于收回视线。
她走出门,眼前是淅淅沥沥的雨,雨势已经转小,贴身的陪嫁吴嬷嬷已经撑开了伞,吴氏似乎有些腿软,下意识扶着吴嬷嬷,手抓着吴嬷嬷的手腕,颇有些用力。
吴嬷嬷感受到了吴氏的异样,心思翻转,轻声道:“夫人,有什么事,先回了院子再说。”
在外头,遇着天大的事也不能让人看出来虚弱,更不能露出一点怯懦。
吴氏知道吴嬷嬷的言外之意,她点点头。
等回到了二房的院子,吴嬷嬷便道:“三夫人或许只是猜疑,并不真的拿捏准了消息。”
吴氏道:“那江氏一向猜的准,她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一旦起了这个心思,她是绝对会认为我怀了身孕的。”
吴嬷嬷道:“祠堂纵火一事姑娘办得好,在老太太那儿得脸,可若办得不好,那可真是…”
吴氏听到这儿,苦笑一声,她又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棘手的事,可她是当家主母!执掌中馈!老太太予以重望…
“姑娘不若把这件事交出去。三夫人贼喊捉贼,瞧瞧她怎么把这事儿办漂亮,姑娘也乐得自在,好好养胎。”吴嬷嬷就如江氏所说,是个以退为进的性子,她想出来的法子,对目前的吴氏来说,的确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