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再次进场,她是圈内着名主持人,几句幽默而得体的开场白,便将现场的气氛调动起来。她一次介绍了到场的嘉宾:导演司文、制片人兼主演林年、郑穆清及其女儿、于蓝、周睿宁等人。
“首先我们先有请既是制片人也是主演的林年给我们讲两句吧?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部电影是你第一次直接在制片人一栏写上你的名字?和你的另外一个身份‘演员’相比,你觉得制片人的角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择制作这样一部影片呢?”
“大家晚上好,”林年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放映厅,“首先,我代表《成蝶》剧组,感谢每一位今晚到场的嘉宾、媒体朋友和观众,谢谢你们,愿意花时间来见证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
她顿了顿,讲述起电影的缘起:“我是一个泛体育爱好者,无论是足球、篮球、网球还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我都有所涉猎,最喜欢奥运会了,一次性能看到各种不同的赛事,平时自己也保持着运动习惯。几年前的一天,我站在观众席亲眼见证穆清姐夺得大满贯的辉煌时刻。当然,那一刻我也并没有想到几年后我会将她的故事搬上大荧幕。”
主持人:所以你们早早地就认识了?
林年:并没有,我一直都是悄悄看球。大家都知道,偶像嘛,是用来崇拜的,所以我都是一个人‘悄悄’看球,这么说也不对,倒是登上过娱乐版或体育版头条,但也从没主动去结识穆清姐。直到春田影视找上我,邀请我来出演原型人物郑穆清这一角色,我想都没想都就同意了!能将穆清姐的故事搬上大荧幕,是我的荣幸,也是我接近偶像的时刻,所以我毫不犹豫。真正结识穆清姐则是机缘巧合,当时我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制片人。当我为了这个角色开始体训时,我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并接近穆清姐,和她深聊过以后,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一个关于母亲、关于女性、关于在看似绝境中如何打破自我设限的故事。为了确定剧情走向,我们反复商讨,因为我们不是要歌颂完美,因为没有完美,一切都是为了呈现真实的挣扎和力量。
主持人:看来筹备过程有诸多不容易啊,能给我们展开讲讲吗?
林年:当然,当初换我做制片人,也是因为寻找投资艰辛,你们也知道,我公司本身就有‘影人支持计划’,所以在和公司高管商量过后,决定由我司做主投人,由我做制片人。确定要拍摄这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后,我就开始召集编剧们反复打磨剧本,当时我们公司所有的编剧都曾被我薅过来给我们出主意。拍摄期间也不容易,为了还原真实的比赛场景,剧组辗转多个国家取景,遭遇过天气突变、设备故障,诸如此类,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电影。制作一部电影,就像打一场漫长的网球赛,你会遇到强劲的对手,比如资金、技术和市场,会有落后的时刻,会有体力不支的疲惫,甚至会怀疑自己能否坚持得下去。但是就像穆清姐在赛场上告诉过我们的,也是我们在电影里试图表达的,只要你还握着这把名为‘信念’的球拍,都有可能是逆转的开始。
主持人:那作为演员,你的个人经历和运动员差异如此大,你是怎样体会她的呢?
林年(扭头看了一眼穆清姐,这才重新面向观众):扮演穆清姐,是我演员生涯中最珍贵,也是最艰难的经历。我走进她的世界,体会她的痛苦,感受她的喜悦。确实,我们有着际遇完全不同的人生,可是这并不代表,我无法感受她,尤其是我拍摄产后第一次拿起球拍的戏,我握着那支冰冷的牌子,突然就哭了……(停顿片刻,林年声音中带着一丝丝哽咽)那一刻,我想到的不是剧本,而是穆清姐当年真实的心情,那种对热爱的渴望和对身体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太沉重了。但也是球拍给予了她力量,坚定了她要回归网球的决心。
主持人:非常感谢林年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其他视角的电影故事吧。我们都知道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人之一就是导演了,但是今天我们先让导演再等一下,而是和我们的原型人物郑穆清聊一聊。我也随着林年的称呼,喊您一声‘清姐’,听说,电影中也有您的参与,旁观别人演绎自己并参与其中,您个人感觉如何,会觉得别扭吗?
郑穆清:说实话,拍摄电影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个感受,反倒是坐在底下看成片会让我感觉奇妙,电影的拍摄是碎片化的,有时候一个镜头反复拍摄几十遍才能过。所以感受不到这种奇妙。但是,观看成片则让我感觉仿佛在看一个不是我的我。很多人说我是‘网球天后’,是一个天才运动员,但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热爱网球的有一些天赋的运动员,还远称不上天才。当初产后复出的路,比我想象得更难,身体的恢复、外界的质疑、对女儿的牵挂……看着林年的重新演绎,这一切都历历在目。就像我和林年在过去聊过的那样,支撑我走下去的从来不是什么‘天后’的光环,而是‘我想打球’的初心,所以我在得了一个大满贯后不满足,还想再得一个,再得一个。《成蝶》这个电影名我很喜欢,蝶必须在茧里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成蝶。没有茧的束缚,就没有蝶的自由。我想,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成蝶’的过程。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勇气,去打破那个困住自己的‘茧’。
主持人:您退役后也在做教练,退役前后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听说您女儿也在学习打球,还在影片中扮演了林年的对手,对此,您又有什么感受呢?对于女儿以后成为网球运动员怎么看?
郑穆清: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从想要退役到最终决定退役的过程心态上变了很多。运动员都是一身伤病,年龄也确实是一道坎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不能恢复原来的高强度,即使心态、技术都可以促使我战胜对手,但一轮过后随着体力的下降,再丰富的经验也无济于事,倒不如去帮助那些更加天才的年轻运动员。至于女儿,我尊重她的所有选择,她打球还不错,继承了我那一点天赋,如果她以后想要进入网球这一行业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我肯定会倾尽全力支持她。但是如果她不想成为运动员,而是想做其他的,我也不会反对。她的性格很坚毅,也很独立,我想就算不做运动员,在其他行业也会取得应有的成就。这一点我很有信心。(看向坐在身边的女儿,伸手抚摸了下她的脑袋。)
主持人:感谢清姐的分享,导演,现在来分享一下您的感受吧?
司文:谢谢主持人,我看时间也不早了,肯定有很多影迷朋友们想要和我们主创团队进行交流,我就简单说两句,然后把时间交给观众。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是在这个作品里,我看到了不遗憾的努力。感谢观众的共鸣,谢谢!(说完,站起身,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