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猪近前问道:“姐夫,我刚才在宫门口碰到唐姑娘,她说你要制造什么物件?”
吴天点了点头:“嗯,我正要找你言说此事。赶紧寻摸一个地方,安排工匠配合红菱生产一种新式武器。”
“武器啊?咱们有现成的军工厂,想要生产什么?我直接吩咐下去就行。”
“不不不,这次要打造的东西有些特殊,会格外危险,需严格保密,最好单独有一个隐蔽之所。此事还要快,前线等着用。”
三猪不禁为难:“额……重新建厂的话,颇为耽误工夫,目前人手也不够,都在抓紧制造军需装备。”
“你想办法抽调工匠……”吴天说着话,猛然想起当年环儿曾从江中心岛上拉回来大齐保藏。那里有现成的房屋,乃是早年间龙吟水军藏宝和楚玄策大军驻扎的地方。
遂一拍额头:“有一个现成的地方,既安全也够隐蔽,你派人直接去收拾收拾,将所需之物运去即可,应该能马上投入使用。”
“哪里啊?”
“长江中心有一座岛,名为八卦洲。”
“……”
吴天向钱三猪详细嘱咐了很多事项,而后静候佳音。
实指望图纸齐全、原料不缺,应该很快能量产出成品才对。哪曾想这一等,竟然等了一月有余,仍未见成效。
只因眼下的制造水平参差不齐,要是单做一件的话,那么集合所有能工巧匠之力,必然不难。
只是要想做到大规模生产,而且为了保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不同匠人之手。每个零件最终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不是密封不够严实,就是碰撞后点不燃火药,要不就是极易走火,不碰也爆。
据唐红菱回来汇报,工匠已经死了上百人,皆因不小心触碰了明火,炸了个粉身碎骨。
丫头禀告的时候依旧心有余悸,她实在想象不到那么一个小玩意儿,是怎么会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
据她所言,现在火器厂的所有人都管那玩意儿叫“掌心雷”,直说是仙家法宝。
红菱目前特别肯定前段时日吴天胡言乱语之下说的话,可能真是佛祖托梦传下来的手段。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蔓延到后来逐渐变了味道。有人说太上皇乃是佛祖化身,下凡普渡众生来了,不然何以身携如此神通。
吴天得知以后,赶紧辟谣,严惩胡说八道之人,更是狠狠训斥了唐红菱一番。直骂的丫头眼眶红红,背地里一连呸了好几天。
对于雷火弹的生产不顺利,加之时不时爆炸伤人,吴天很是心痛。怎奈国之所需,停工不得,唯有忍痛命人继续打磨工艺。
他心里清楚,工匠之间需要磨合,火器厂里的模具也需要调整。一个新产品,不经过千锤百炼的实验,不可能严丝合缝,一蹴而就。
眼下,唯有加派人手,反复改良工艺条件,提高匠人们之间的合作默契,力求找到最精准的成品契合度。
再一耽搁,眼瞅着跨入了深秋。
东吴秋收以后粮食紧缺问题得到了大大缓解,可是战况依然并不顺利。
南边倒是还好,大德夫妇统领的十多万大军,虽然敌不过南诏重骑,不过仗着装备精良,守国暂且无碍。
孙真寒坚守东海城不出,北元狼骑一时间拿他也没有办法。双方三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互有死伤。
楚玄策在朝廷所有武将之中,属于佼佼者,弓马娴熟,胸有韬略,为人更是鸡贼。
靠着十五万亲手训练的悍卒,歪招频出,骚扰、偷袭、火攻、下毒等等,什么都来。愣是把西辽兵马挡在了徽州地界以外。
这段时日,宋铁柱统领两万金陵守卫巡视长江,已经碰上了好几股穿过战区的敌方小部队,打了不少场偷渡战役。
江面之上时不时喊杀声震天,残肢断臂随处可见。搞的金陵城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各方局势紧张,战事胶着,而让吴天最为担忧的却是祝淮阴那支五万人的绿林军。
一来他们人数最少,二来缺器少甲。五万对大金三十万人马,任你什么武林高手,也扛不住啊!
说实话,祝淮阴能拦住这头东北猛虎如此之久,吴天颇为不敢置信。
绿林新军并没有配备东吴的传信渠道。自易厂走水路前去给他们补给物资以后,也没见回来。
朝廷全然不知道他们的伤亡情况究竟如何。近几个月下来,唯有从东海城传来的军报之中方能知晓大金之人尚未兵临城下。那么从侧面分析,绿林军应该没有溃败,依旧在死死咬着东北虎不松口。
吴天心中很是忧愁……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大雨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炭火和粮草消耗的极快。眼下各路大军死伤惨重不说,战况也对吴方不利。
然而他最痛心疾首的,则是如今逃难来江南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百姓为了避免沦为番邦蛮夷的口粮,疯狂往南边流窜。
奈何战事已起,为了防止敌寇渡江,长江之上全然封锁。无数华夏子民走投无路,跪在对岸祈求东吴放他们前去避难。
吴天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能为力。他不能开放江面,这种情况下,长江天堑乃是华夏最后一道屏障,如若门户打开,那么无异于将整个江南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说是开门揖盗都不为过。
故而他狠下了心,选择了视而不见。此番和往常不一样,他不能为了一小部分人,而将所有人的生命拿来冒险。
江对岸时常有蛮夷贼寇追杀而至,举着屠刀大肆砍杀那些跪地祈求活命的老百姓。
吴天某次从火器厂巡查返城之时,曾亲眼所见一个扎着小辫的蛮夷壮汉,刀尖挑起一个数月大的婴儿,满脸狰狞的舔着刀柄上的鲜血,嘴里呜呜轩轩的嚎叫。
这种事情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只看的他面红泪目,咬紧牙关默不作声。血债只有血偿,今日之仇,他日必定千百倍的讨回来。
某日清晨,吴天独坐御书房之中研究军情。北方各路大军纷纷传来八百里加急,言说支撑不住,请求能否退守江南?
他实不愿走到这一步,因为心里清楚,当真要是缩回防线,可谓是苟延残喘了。
正自思量之际,唐红菱气喘吁吁的小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