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雅典王宫的会客厅里,英国驻希腊大使埃德蒙·克勒拉得恩爵士将一份军事援助协议推到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面前,羊皮纸封面的“君士坦丁堡收复计划”在水晶灯下泛着冷光。希腊首相德米特里奥斯·拉利斯前倾着身体,指尖划过协议上“英国提供2000支步枪、50门火炮及100万英镑贷款”的条款,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爵士,您是说,英国真的支持我们收复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一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目光死死盯着地图上那座被土耳其控制的古都,“自从1453年之后,君士坦丁堡就一直是希腊人的心病,要是能收回它,我们就能重建东罗马的荣光!”
埃德蒙·克勒拉得恩爵士端起咖啡,语气带着掌控一切的从容:“国王陛下,英国向来支持希腊的合理诉求。”他话锋一转,指了指协议附则里“希腊需配合英国控制达达尼尔海峡”的条款,“不过,君士坦丁堡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权,需要由英希共同掌控——毕竟,英国为这次军事行动承担了巨大的成本,总得有相应的回报。”
德米特里奥斯·拉利斯立刻接话:“这是自然!只要能收复失地,希腊愿意跟英国达成任何合作。”他顿了顿,又面露难色,“只是,土耳其的凯末尔最近在安纳托利亚集结了不少兵力,苏维埃还承诺给他们提供军事顾问,我们担心……”
“首相先生不必担心。”埃德蒙·克勒拉得恩爵士打断他,从公文包掏出一份情报,“印度帝国陆军大臣斯科特勋爵已经同意派两个师进驻士麦那,作为希腊军队的后援;另外,巴西橡胶公司(英国资本,东方橡胶公司死对头)会给希腊军队提供充足的橡胶轮胎,保证装甲车的机动能力——凯末尔的那些农民军,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消息传到安卡拉的土耳其国民政府总部时,凯末尔正对着地图部署防御。伊斯麦特·伊诺努匆匆闯进来,手里拿着军情局截获的英希协议副本,声音带着焦虑:“凯末尔同志,英国不仅给希腊出钱出枪,还想让印度军队进驻士麦那,他们是想把土耳其彻底变成殖民地!”
凯末尔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英国的贪婪和希腊的野心,早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他走到地图前,在安卡拉与士麦那之间画了一条红线,“让南方战线的指挥官穆罕默德·费夫齐·恰克马克加强防御,同时,你立刻去联系南洋党驻土代表——苏曼(南洋党党首)不是承诺给我们提供武器吗?现在是他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没过多久,新加坡南洋党总部的会议室里,苏曼正对着陈德康(南洋党副党首)递来的土耳其求援电报冷笑。电报上“急需1万支步枪和20门迫击炮”的字样格外醒目,旁边还附着凯末尔承诺“战后让东方橡胶公司独占土耳其橡胶市场”的条款。
“英国想借希腊的手打压土耳其,进而独占中东的石油和海峡利益,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苏曼把电报扔在桌上,拿起东方橡胶公司的市场报表,“中东的橡胶需求每月都在增长,要是让英国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我们的橡胶运输成本至少会增加20%——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陈德康立刻建议:“那我们就按承诺给土耳其提供武器,同时让邱瑞峰大臣(联合帝国海军大臣,南洋党人)派印度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去地中海,名义上是‘保护南洋党在土商业利益’,实际上是牵制英国海军——只要英国的注意力被分散,希腊军队的补给线就会出现漏洞。”
“不仅如此。”苏曼补充道,“让卢鼎元(联合帝国驻里约热内卢大使,南洋党人)给巴西橡胶公司施压,要是他们继续给希腊提供橡胶轮胎,东方橡胶公司就终止对巴西的橡胶供应——巴西的种植园还在受病虫害影响,他们不敢跟我们硬刚。”
帝都北方党总部的书房里,李光(联合帝国首相,北方党人)正听着金铭远(联合帝国财政大臣,北方党人)汇报局势。金铭远手里拿着黄金集团的贷款报表,“英国已经拖欠我们3亿华夏元的贷款,要是他们在土耳其得手,很可能会进一步拖延还款;而南洋党要是给土耳其提供大量武器,又会得罪英国,影响联合帝国的整体利益。”
“南洋党的短视只会把事情搞复杂。”李光皱起眉,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让韩建国(联合帝国驻莫斯科大使,北方党人)跟列宁谈,要是苏维埃愿意减少对土耳其的军事援助,北方党可以同意降低勒拿河的关税,方便苏维埃的粮食出口——我们不能让中东局势彻底失控,否则金刚集团(联合帝国垄断全球钢铁市场)在中东的钢铁订单就会泡汤。”
金铭远又问:“那希腊那边怎么办?要是他们真的收复了君士坦丁堡,英国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对我们在中东的石油生意很不利。”
“给希腊找点麻烦。”李光嘴角勾起一抹冷意,“让宋旭辉(联合帝国驻柏林大使,北方党人)跟德国总理古斯塔夫·鲍威尔谈,要是德国愿意给土耳其提供少量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炸药),北方党可以延长德国的赔款期限——不用太多,只要能让希腊的进攻受挫就行,我们要的是中东局势的平衡,而不是某一方独大。”
1920年10月,希腊军队在英国的支持下,从士麦那向安纳托利亚发起进攻。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土耳其军队的武器装备突然得到了补充,而且德国提供的化工原料让土耳其制造出了更多炸药,进攻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埃德蒙·克勒拉得恩爵士多次向伦敦发电报,要求加大对希腊的援助力度,却收到了“印度军队需优先应对波斯湾局势”的回复——原来,苏俊峰(波斯湾辖地总督,李光亲信)趁英国注意力在土耳其之际,扩大了波斯湾的石油开采权,英国不得不分兵应对。
安卡拉的临时指挥部里,凯末尔看着前线传来的捷报,嘴角露出笑容。伊斯麦特·伊诺努走进来,递过一份南洋党发来的电报:“苏曼女士说,东方橡胶公司的第一批橡胶轮胎已经运到,还承诺再给我们提供500吨粮食——不过,他们希望我们能加快士麦那的烟草收购,用来偿还武器贷款。”
凯末尔接过电报,目光望向窗外:“各国的援助都带着条件,这很正常。”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只要能把列强和希腊军队赶出土耳其,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等战争结束,我们再慢慢跟他们谈条件——土耳其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地中海的海浪拍打着希腊军队的运输船,英国的巡洋舰在达达尼尔海峡游弋,南洋党的商船则悄悄给土耳其运送武器——这场围绕君士坦丁堡的博弈,早已不只是希土两国的战争,而是英国、联合帝国各党派、苏维埃等多方势力角逐中东利益的缩影,而1920年的这场冲突,不过是漫长博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