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圣六年,秋,中书令袁诰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带着太后曹节和小皇帝袁仪去往郊外狩猎。
今年很是奇怪,太后曹节居然病了,袁仪作为孝子,自然要求留下侍奉母亲。
不过,袁诰还是强行带走了袁仪。
对于袁诰来说,只要小皇帝在手,自己就是把整个大燕帝国的权力掌握在手里,而且洛阳到处都是自己的眼线,完全不用担心。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自信越是容易出错。
袁诰就是这样的情况,司马懿也是靠着袁诰此时的自负,才能发动政变的。
在袁诰看来,正常想要攻破洛阳,没个十万人,不可能!
而,司马懿准备了多少呢,三千!
而且是无装备的死士三千。
正常情况,司马懿的这些部队,就是在送死。
可是,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在兵马司工作,他们知道一样在洛阳很是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洛阳的武备库。
太宗袁谦跟他爷爷袁绍一个德行,喜欢把部队最为重要的装备,都放在都城内部集中起来,除了执勤的站岗人员,其他人是没有装备的。
即便袁熙已经实行了府兵制,而且在邺都改革了装备补给制度,袁谦在洛阳又改回去了。
因此,司马懿在袁诰秋猎离开洛阳之后,立刻跟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攻打了武备库,迅速拿下了洛阳城内最为精良的甲胄和武器。
洛阳城内,除了在执勤的少量城守和禁卫有装备,其他人都没有。
因此,没有傻子会跟全副武装的部队硬扛。
洛阳城只在一个上午就被司马懿控制了。
而宫内生病的太后曹节也是突然就病好了,还帮助司马懿下了懿旨,列举了袁诰的三十多条罪状,说袁诰是密谋造反,司马懿则是勤王救驾。
然后,司马懿带着太后曹节的懿旨,接管了洛阳城的部队,直奔秋猎的场地,誓要把小皇帝袁仪给抢回来。
“所以,司马懿的想法就是以曹节的名义,挟持袁仪,号令天下!他还真是在学曹操和我,不过,这次他没这个机会了!”此时已经回到洛阳周边的“老祖宗”袁熙,看着洛阳内部传来的信息,自信的说道。
“父皇料事如神,司马老贼怎么都不会想到,我和六哥早就在洛阳附近待着了,这次他的阴谋注定会失败!”楚王袁谋(原十三皇子)正在袁熙身边,这次袁熙重返洛阳,彻底放弃了使用干支营,直接调动了雅利安王袁谛在邺城,以及楚王袁谋在汝阳的陪都城守军。
而且,袁熙还是让姜维亲自前往这两处陪都调动部队的。
“洛阳八关全部哑火,小十四和司马懿都没意识到,说明他们对兵马司的控制还是太弱了!偏偏他俩还这么自信!”雅利安王袁谛也在旁边说道。
“他们俩大概率是忘了,洛阳八关的守军本来就是父皇在邺都安排的原八台营,里面的将领多数是老近卫营家里的人,他们能听谁的,只能父皇的!”袁谋一脸嘲笑道。
“父皇,这次您就别走了,留下复位!儿子支持您!您看您走这十几年,整个大燕国鸡飞狗跳的,一个个在外建国的有,在内叛乱的有,没人镇得住场子!”袁谛一脸诚恳地说道。
袁谛说完,袁谋也是一脸的期待。
“你不用再劝我了,我是不会复位的!既然皇位传承了出去,就得延续下去。我活着,自然要保着你大哥这一脉。如果我死了,你们真有能耐,想抢皇位,我也拦不住,至少别被其他世家豪族的人给抢了去!行了!我们去西郊,让司马家的人清醒一下!”袁熙看了看两个野心勃勃的儿子,知道这完全是太宗袁谦给他留的难题。
不过,袁熙现在的心态,只有一个,那就是临死前,把司马家跟他一起带走,只有这样,大燕国才有机会延续下去。
袁谛和袁谋一听袁熙这么说话,立刻意识到袁熙是生气了,立刻老实起来:“是!”
袁熙一直以来跟儿子们的交流都是偏向轻松的,可是儿子还是怕他,就是因为袁熙的脾气一旦上来,那就是无限恐怖,除了不怎么随便杀人,袁熙用来折磨人的手段也不少。
干支营平时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因此,对于袁熙来说,除了司马家,干支营也得进入历史舞台了,否则后面的皇帝很难处理这种前任皇帝留下的秘密遗产。
虽然,袁熙和袁谦都把干支营的阴曲当做了传承之物,但是那些人员如今已经跟行轨督监处结合到了一起,不用过于隐秘,可是阳曲的这帮人基本上就是袁熙自己在控制。
如今阳曲里面的干支营成员已经明确出现了叛徒,袁熙就更不可能留下。
现在还没动手,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懿还没被除掉。
一旦动了司马懿,干支营的那些叛徒就一定会反击。
袁熙不能赌,他的每一步都是在计划中的。
因此,对司马家动手,必须在洛阳城外,因为干支营的叛徒成员都在洛阳城内监视,只有把这两者分开才行。
而且,据姜维所说,这次假用“地”字令的人,已经通知了所有干支营阳曲成员在洛阳内集合,袁熙也是故意装作不知的。
而姜维已经带着蓟城的精锐部队偷偷潜入了洛阳,就等着干支营阳曲的成员集合,一击杀之!
现在,洛阳城内部管理的司马昭完全没意识到,暗处已经有着一支埋伏的部队了。
主要原因是司马昭必须在兵马司尚书全琮家中看着全琮,作为唯一一个还在坚持着不肯跟司马家和太后一起谋反的人,全琮只有一个坚持,那就是必须有老祖宗袁熙或者皇帝袁仪的命令,否则他不会同意尚书台或者太后那边的旨意。
司马懿必须尽快去往西郊去解决中书令袁诰,没时间跟全琮耗下去,于是命儿子司马昭看守住全琮。
之所以不杀全琮,就是因为全琮作为兵马司尚书在朝中待的时间太长了,朝中遍布全琮的人,很多将军、中层将领都是他全琮一手提拔的,一旦杀了全琮,这些人但凡有个反抗的,可能都让司马懿措手不及。
而司马懿看到袁诰的“秋猎”队伍居然完全还没意识到他们时,就觉得自己稳了。
之后就是很简单的事了,袁诰的“秋猎”队伍被司马懿围困,双方谈判,最后袁诰天真的以为司马懿会放过他,袁诰投降。
然后,袁诰被司马懿在返程的路上所杀。
袁熙在知道司马懿居然如此决绝的时候,给袁谛和袁谋下了命令:“不用留手了!”
“是!”袁谛和袁谋同时发兵对着司马懿的部队发动了偷袭。
只一合,司马懿的部队就被冲散了!
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二人带着少量的亲信,逃往了黄河沿岸,准备渡河返回河内老家。
在岸边,他们父子俩遇到了自己所谓的后手,雍州刺史邓艾的部队。
当得知司马懿父子已经败了之后,邓艾也不再假装,直接将司马懿父子二人捆绑到了洛阳,交给袁熙处理。
至于在洛阳驻守的司马昭,因为干支营的缘故,死在了乱战中。
主要是姜维带去的蓟城部队,用了最新的铁炮武器,威力很大,准头有点低,司马昭是被流弹击中,当场死亡。
所谓铁炮武器,其实就是老牌火药式火枪。
干支营的叛徒们一开始没见过这类铁炮,还以为姜维在吓唬他们,结果都被“突突”了。
大燕帝国铁炮的第一战,就是击杀了干支营的主要力量。
此次没被击杀的干支营其余人员,在后来也陆续被通缉杀害!
而司马懿、司马师被抓,司马昭惨死的时候,太后曹节正在太极殿上看着皇位发呆。
曹节抚摸着皇位,激动地坐了上去,然后,她大笑道:“父亲,我为曹家做到了,我为曹家做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曹节大笑的时候,一声声“咚、咚、咚”传来,那是拐杖击打地面的声音。
曹节看着太极殿的大殿门前,充满着诧异,因为她看到了那个她一生都有些害怕的男人:袁熙。
一个看起来风中烛年,但是仍然精神卓绝的老人。
“你为什么还没有死!”曹节指着袁熙,撕心裂肺地吼道。
“大胆曹氏,僭越皇位,该当何罪!”姜维一边扶着袁熙,一边指着曹节,大吼道。
袁熙看了看曹节,那个年轻的美人,如今也已是个老女人了,让他十分感慨,说道:“没想到你如此执着,看样清河当初给你们的教育确实有问题,是我疏忽了。”
然后,袁熙转向旁边,对着也在扶着他的袁仪问道:“小仪啊!你该怎么处置你母亲呢?你可是她亲生的!”
袁仪此时已经被救了出来,虽有些脏乱,但是不失君主风范,他回答道:“回禀爷爷,大燕国以‘孝’立国,作为儿子,不能弑母,不过,母亲以后应该也不会离开甘泉宫了!”
“说的好!就这么办吧!”袁熙说完转身向殿外走去,只留下曹节在那歇斯底里地咒骂着。
袁熙一步步走到殿外,突然心口一痛,他仿佛知道了什么,拉着孙子袁仪这个大燕帝国的皇帝一起坐在台阶上,说道:“我想司马懿你肯定不会留下来,司马家也该连根拔起了。但是爷爷求你个事儿,我死后让司马懿共享我的太庙!”
“司马老贼,祸乱朝纲,与曹家、贾家早就在布局此事,爷爷为何还要原谅他们?”袁仪有些不解。
“就因为他在我这一朝、你父皇那一朝的贡献,就不该埋没他,他也是开国功臣,老头子我不想负了他!他全家都要死了,给他一个身后的虚名,不算什么!”袁熙有点悲怆地说道。
“好,朕答应爷爷!”袁仪看着袁熙那悲哀的表情,说道。
“你之前写信问爷爷,朝中多是老十四和司马家的人,不知哪些人可以重用?爷爷给你推荐几个。第一个就是小姜、姜伯约(姜维),跟了我几十年了,做事相当可以,再加上干支营阴曲本来就是他参与建设的,你父皇把阴曲改良的不错,继续交给小姜管理就是!还有全琮、邓艾、羊祜、杜预等等,慢慢的,你就知道该用哪些人了!”袁熙看着袁仪仿佛在交代后事一般。
姜维一听,知道袁熙这是要把他作为近臣交给袁仪这个皇帝,赶紧下跪给袁仪叩头。
袁仪看着姜维这个一直在爷爷袁熙身边的人物,赶紧去扶起姜维。
然后,袁仪就看到姜维对着袁熙的方向哭了出来,姜维还大吼道:“老祖宗!”
袁仪赶紧回头看向袁熙,只见袁熙已经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倒在了台阶上。
昭圣六年九月九日,燕太祖袁熙驾崩。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