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看着大棚里有些被冻得萎靡的蔬菜,眉头紧锁,说道:“现在国内还没有大棚种植技术,咱们也处于刚开始,这大棚的保温问题必须得解决,不然蔬菜都得遭殃。”
回到村里的会议室,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解决大棚保温的办法。杨开率先发言:“我觉得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增加覆盖物。就像之前说的,在大棚外面加盖一层草苫子。草苫子能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晚上把它放下来,能有效阻止大棚内的热量散失。”
杨民点头表示赞同:“这方法可行,草苫子成本也不高,而且咱们可以组织村民自己动手编,既省钱又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一位年轻的村干部提出疑问:“杨开,这草苫子虽然能保温,但它比较重,时间长了会不会把大棚压坏啊?”
杨开解释道:“这个问题咱们可以考虑加固大棚的骨架。用更粗更结实的竹竿或者木头来搭建骨架,增强大棚的承重能力。而且在铺设草苫子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铺设的方法,让重量分布更均匀。”
接着,杨开又说:“除了草苫子,咱们还可以在大棚内悬挂反光幕。反光幕能把阳光反射到蔬菜上,增加光照和温度。我在外面见过,效果还不错。”
村长摸着下巴,有些犹豫地说:“这反光幕得花钱买吧,咱们村里资金有限,能负担得起不?”
杨开说:“村长,咱们可以先买一部分,挂在几个关键的大棚里做试点。看看效果,如果好的话,再想办法筹集资金扩大使用范围。而且反光幕能用好几年,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
这时,一位老村民开口了:“杨开,我听说有些地方在大棚里生炉子取暖,咱们能不能也试试啊?”
杨开思考了一下说:“生炉子取暖是个办法,但有一定的风险。一方面,燃烧煤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如果通风不好,会对蔬菜和人都造成危害。另一方面,生炉子需要专人照看,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火灾。不过,咱们可以做一些改进。可以采用水暖加热的方式,在大棚外建一个小锅炉,通过管道把热水输送到大棚内的散热片上,这样能均匀地提高大棚内的温度,也比较安全。”
杨民兴奋地说:“这个办法好啊,虽然前期投资可能大一些,但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温问题。”
杨开又补充道:“而且在建造锅炉的时候,可以考虑利用村里的一些废弃材料,这样能降低成本。同时,咱们要安排专人负责锅炉的操作和维护,确保安全。”
大家听了杨开的话,都觉得很有道理。
最后,杨开总结说:“解决大棚保温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咱们多种方法结合,逐步完善。咱们先按照这些方案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相信一定能找到最适合咱们村的保温办法。”
杨开皱着眉头说:“现在国内大棚种植技术刚起步,咱们得想办法降低成本,这样大家才能有更多的收益。”
回到村里的会议室,一场关于降低大棚种植成本的讨论热烈地展开了。
杨开首先发言:“咱们可以在肥料上做文章。现在咱们用的化肥价格不低,而且长期使用对土壤也不好。咱们可以利用村里的牲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制作农家肥。”
村长有些疑惑地问:“杨开,这农家肥能行吗?效果会不会比化肥差很多?”
杨开耐心地解释道:“村长,农家肥虽然肥效来得慢一些,但它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长期使用对蔬菜的生长非常有好处。而且咱们村里养了不少牲畜,秸秆也有很多,这些原材料几乎不用花钱。咱们可以在村头建一个堆肥场,把粪便和秸秆堆在一起,经过发酵处理,就能变成很好的农家肥。”
旁边一位年轻的村干部眼睛一亮:“这办法好啊,既解决了肥料成本问题,又处理了村里的废弃物,一举两得。”
杨开接着说:“除了肥料,在灌溉方面也能降低成本。咱们现在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浇水方式,效率低,还浪费水。咱们可以采用滴灌技术,虽然前期需要铺设管道和滴头,有一定的投资,但长远来看,能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力成本。而且滴灌能精准地把水送到蔬菜根部,提高水的利用率。”
老村民王大爷摇了摇头说:“杨开,这滴灌技术咱都没接触过,万一出了问题,咱们也不会修啊。”
杨开笑着安慰道:“王大爷,咱们可以请专家来给大家培训,教大家怎么安装和维护滴灌设备。而且咱们可以先在几个大棚里试点,等大家掌握了技术,再全面推广。”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会计李叔开了口:“杨开,我觉得在大棚的建造材料上也能想办法降低成本。咱们现在用的塑料薄膜质量一般,使用寿命短,经常需要更换。我听说有一种回收的塑料薄膜,价格比新的便宜很多,咱们能不能考虑用这个?”
杨开想了想说:“李叔,回收的塑料薄膜价格是便宜,但质量可能不太稳定。咱们可以先买一些回来,做个对比试验,看看在保温、透光等方面和新薄膜有多大差距。如果差距不大,咱们就可以用它来降低成本。”
杨开又补充道:“另外,咱们还可以和周边的村子合作,共同采购大棚建造材料和种子、农药等物资。这样批量采购,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村长听了大家的发言,脸上露出了笑容:“杨开,你们想得都很周到。咱们就按照这些办法去做,相信一定能把大棚种植的成本降下来。”
杨家庄村委会里,杨民等村干部围桌而坐,杨开、江岛大棚专家、县里农业同志以及省城大学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
杨民清了清嗓子,看着大家说:“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主要是咱们种植的大棚蔬菜要成熟了。这可是咱们村第一次搞大棚种植,从无到有,多亏了大家的帮忙。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咱们也得好好商量商量后续的事儿。”
江岛大棚专家推了推眼镜,率先发言:“从目前蔬菜的生长情况来看,品质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在采摘和储存方面,咱们还得注意一些细节。采摘的时候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蔬菜。储存的话,现在咱们没有专业的冷库,只能尽量找阴凉通风的地方,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保鲜期。”
县里农业同志点点头说:“江岛专家说得对。而且咱们还得考虑销售渠道的问题。现在咱们的蔬菜产量不少,如果销售不出去,那可就白费功夫了。”
省城大学的专家教授摸着下巴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先做一些市场调研,了解周边城市对蔬菜的需求情况。看看哪些蔬菜更受欢迎,价格行情如何。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
杨开站起来说:“我也一直在考虑销售的事儿。我觉得咱们可以和一些超市、饭店建立合作关系。咱们的大棚蔬菜绿色无污染,品质有保障,应该能吸引他们。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渠道,把咱们的蔬菜推广出去。”
杨民皱了皱眉头说:“和超市、饭店合作,这事儿能成吗?人家会不会看不上咱们这小村子的蔬菜啊?”
杨开自信地说:“姑父,咱们的蔬菜质量好,这就是最大的优势。我可以先去和他们联系联系,带上咱们的蔬菜样品,让他们尝尝。只要他们认可了,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时,一位年轻的村干部提出了疑问:“杨开,如果和超市、饭店合作,价格方面怎么谈啊?咱们可不能卖便宜了,不然大家的辛苦就白费了。”
省城大学的专家教授笑着说:“价格谈判是个技术活。咱们要了解市场价格行情,同时也要考虑到咱们蔬菜的成本和品质。可以先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然后在谈判的时候,突出咱们蔬菜的优势,争取一个好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