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四路联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气势磅礴地向李傕和郭汜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这场浩大的战役中,刘岱这位汉室宗亲被推举为主帅,他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余各路军队都对他唯命是从。
马腾和韩遂虽然是边疆的杂号将军,但他们也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因此毫不犹豫地听从了刘岱的指挥。而张允、李严率领的荆州军以及吴懿、张鲁所带领的益州军,更是将自家主公的命令视为圣旨,全心全意地听从刘岱的调遣。
这场战争的目标非常明确——既要攻下长安,又要尽可能地保全自己麾下的士兵。毕竟,士兵们的生命也是宝贵的,不能轻易牺牲。
然而,在这场战争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刘协已经不幸身亡,天下不能没有天子,汉朝需要延续下去。因此,必须从汉室宗亲中挑选出一位杰出的人才来继承皇位,以确保汉室的正统地位得以延续。
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先为刘协复仇,否则即使再立天子,也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如今的长安虽然已经有大部分的世家官员死去,但杨家仍然存在。只要杨彪和其他老臣能够站在新天子这一边,那么新天子就能够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成为汉朝的新主人。
杨彪这个人,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软骨头,在朝堂之上始终没有明确地站在哪一方阵营,简直就是墙头草的典型代表。然而,正是他这种看似摇摆不定的做法,却让他在这充满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朝堂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要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方势力都可能在瞬间崛起或衰落,而杨彪却能够一直保持中立,不被卷入任何一方的争斗之中,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当然,这也可能与他本身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关,使得各方都对他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对他下手。
不过,这种中立的立场虽然让他暂时得以自保,但如果遇到一位真正有作为的中兴之主,恐怕他这样的臣子早就被发配边疆了。毕竟,对于一个想要重振朝纲、恢复汉室荣光的君主来说,是绝对容不下这种首鼠两端、没有明确立场的臣子的。
再看看那所谓的十九路诸侯联军,虽然号称有十九路之多,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凑齐的人马却只有区区十万人而已。相比之下,益州、荆州、兖州和凉州这四个州,地域广阔且繁华,所凑齐的人马却已经是十九路诸侯的一半,一共足足有五万人马。其中,兖州只有五千人马,荆州稍微多一些,有两万,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各有一万,而益州则有一万五千。
众所周知,刘焉推行的州牧制度,其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地方上自立为王,实际上,其中的道理刘宏心里也很清楚。他之所以同意刘焉这么做,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汉室的延续做好准备。
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汉室已经势微,各地诸侯纷纷崛起,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地方的实力,恐怕汉室的江山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然而,这十九路诸侯联军表面上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所凑齐的人马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应付一下而已。真正把这场联军当回事的,恐怕只有曹操等少数几个忠臣了。
刘焉和刘表所占据的地方,无疑是整个大汉最为肥沃的地区。其中,荆州和益州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在刘焉和刘表的精心治理下,这两个州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政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他们明智地选择了不参与十九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而是专注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如今,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轻松地派出足额的人马,而不会对自身造成太大的影响。荆州更是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凑出十万荆州甲士来拱卫这片土地。相比之下,益州虽然稍显逊色,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险地势,也能够凑出足额的五万人马来为自己构筑坚固的防御。
然而,与刘焉和刘表的相对顺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岱的悲惨境遇。兖州地处四战之地,周边诸侯如狼似虎,对其虎视眈眈。更为糟糕的是,刘岱的麾下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曹操,时刻对他构成威胁。刘岱之所以参与讨伐李傕郭汜,实际上是别有用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自身的压力。
至于西凉的马腾和韩遂,他们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地盘。这两人的野心昭然若揭,无需多言。
刘岱虽然在当时的名声并没有那么响亮,但他毕竟也是汉室宗亲,还是有一定实力和才能的。在掌控了军队之后,他迅速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立刻开始着手建设防御工事。
要知道,此次前来征伐长安城绝非易事,长安作为洛阳的陪都,其防御体系堪称固若金汤。相比起攻城战,刘岱更希望李傕和郭汜这两个对手能够派遣他们的西凉铁骑与自己进行野战。然而,李傕和郭汜也并非愚笨之人,他们自然明白野战的风险和时机的重要性。
事实上,李傕和郭汜二人各自单独领兵时,都算不上特别出色,但当他们联手时,却能够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刘岱深知这一点,他在简易的军事沙盘前沉思良久,最终果断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围三缺一。
由于兖州与荆州接壤,刘岱决定亲自率领张允和李严二人在东门安营扎寨;而吴懿和张鲁则被派往南门安营扎寨;马腾和韩遂则负责北门的防御。这样的部署,不仅能够形成对长安城的包围之势,还能让敌人在面对三面压力的情况下,迫使李傕郭汜二人从西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