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五更鼓刚过,叶明便带着刑部差役和御林军包围了崔府。
晨雾中,朱漆大门紧闭,门楣上\"清河崔氏\"的匾额在灯笼映照下泛着冷光。
\"开门!奉旨查案!\"李天宝上前叩响铜环。
门内一阵骚动,半晌才有个老仆颤巍巍拉开条门缝:\"大人,家主不在...\"
叶明直接推开大门:\"搜!重点查书房和账房!\"
差役们鱼贯而入。崔府下人惊慌失措,女眷的哭喊声从后院传来。叶明径直走向书房,路上注意到几个小厮正鬼鬼祟祟往后院搬运东西。
\"拦住他们!\"叶明厉声道。
御林军立刻控制住那几个小厮,打开他们搬的箱子——全是账册和信件!
\"大人饶命!\"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跪地磕头,\"是...是管家让我们把这些烧了...\"
叶明随手拿起一封信,火漆印还没拆,落款是杨毅。他冷笑一声:\"统统封存,带回刑部!\"
书房内陈设典雅,四壁书架上摆满典籍。叶明仔细检查,在西墙第三个书架后发现异样——几本《春秋》的装帧明显比其他书新。取下这些书,后面露出一个精巧的铜环。
\"暗格。\"叶明拉动铜环,书架无声滑开,露出里面尺许见方的空间。
暗格里整齐码放着账册和信件。最上面是一本蓝皮名册,翻开一看,叶明倒吸一口凉气——这上面详细记录着六部中被崔家收买的官员名单,足有四十七人!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了收受的财物和把柄。
\"好个崔元峰...\"叶明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被撕去一角,边缘残留着朱砂痕迹。这抹红色鲜艳异常,像是...御用朱砂?
继续搜查,叶明在暗格底部找到一个铁匣。撬开后,里面是崔元峰亲笔写的\"七月初五行动细则\",详细到每个城门的接应人员名单,甚至标注了太庙刺杀的备用方案。
\"大人!\"一个差役匆匆跑来,\"在账房发现密室,里面堆满金银,还有...还有兵部的文书!\"
叶明随他来到账房后的密室,只见十几个大箱子敞开着,有的装金银,有的装绢帛,最醒目的是中间案几上摊开的几份兵部调令——全是盖了印的空白文书!
\"这是要伪造调兵手令啊...\"随行的刑部主事擦了擦汗。
搜查持续到午时。当叶明带人离开时,崔府正门已经贴上了封条。
他特意绕到后院墙外,发现一处新翻的泥土。令人挖开后,竟起出五具尸体,都是被勒死的年轻男子,后颈处依稀可见狼头刺青。
\"是杨家的死士。\"叶明蹲下检查,\"看来崔家早就开始清除证据了。\"
回到刑部,叶明立即提审崔府管家。那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起初还嘴硬,但当叶明拿出从他卧房搜出的私账时,顿时面如死灰。
\"大人明鉴!小的只是奉命行事...\"管家趴在地上磕头,\"那些金银往来,都是老爷亲自经手...\"
\"那这些呢?\"叶明甩出几封管家与杨府往来的密信。
管家见铁证如山,终于崩溃招供。他交代崔杨两家合作多年,杨家负责与胡人联络,崔家则专攻朝堂渗透。
最惊人的是,他证实崔元峰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收买禁军将领,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有崔家眼线!
录完口供,已是日影西斜。叶明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准备回国公府。
刚出刑部大门,就看见自家马车停在路边,车帘一掀,露出叶瑾笑嘻嘻的脸。
\"三哥!娘让我来接你!\"
叶明上车才发现,小妹还带了食盒。打开一看,是还温热的葱油饼和卤牛肉,香气顿时充满车厢。
\"三个,慢点吃。\"叶瑾递过帕子,\"你都一天没吃东西了。\"
叶明这才感到饥肠辘辘,三两口就解决了一张饼。叶瑾双手托腮,眼睛亮晶晶的:\"三哥,今天查抄崔府刺激吗?找到什么好东西了?\"
\"机密。\"叶明故意板起脸,\"小孩子别打听。\"
\"我都十二了!\"叶瑾撅嘴,\"再说,我可是帮过你的!\"
她突然压低声音,\"我认识崔府的一个丫鬟,可以帮你打听消息...\"
叶明立刻严肃起来:\"不许胡闹!崔家现在狗急跳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叶瑾不情不愿地应了,趁叶明不注意,突然抽走他袖中露出半截的纸页。
\"还来!\"叶明去抢。
叶瑾灵活地躲闪,瞄了一眼:\"'七月初五...玄武门...弓弩手...'\"她突然僵住,\"这是...\"
叶明夺回纸页,见小妹脸色发白,叹了口气:\"现在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
叶瑾默默点头,再不敢胡闹。
回到国公府,叶明先去书房向父亲汇报。叶凌云正在研究从崔府带回的地图,听完汇报后,指着图上几处标记:\"崔家的布局比我们想象的还周密。若非提前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还有一事。\"叶明取出那本被撕掉一页的名册,\"这最后一页用的可能是御用朱砂。\"
叶凌云眼神一凝:\"你是说...\"
\"宫中可能还有崔家的重要眼线。\"
叶凌云沉思片刻:\"此事暂不要声张。明日早朝,你先将其他证据呈递御前。\"
晚膳时分,李婉清特意吩咐厨房做了全蟹宴。肥美的河蟹配上姜醋,还有叶明最爱的蟹粉狮子头。连一向严肃的叶凌云都松了口,允许子女小酌一杯桂花酿。
\"案子总算有眉目了。\"李婉清给儿子夹了块蟹肉,\"多吃点,这几天都瘦了。\"
叶瑾叽叽喳喳说着女学的趣事,逗得全家发笑。叶明看着灯下家人温暖的笑脸,多日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
次日早朝,叶明将查获的证据一一呈上。当崔元峰亲笔所书的行动计划被宣读时,朝堂上一片哗然。
\"陛下!\"御史中丞崔琰出列——他是崔家远亲,\"这些所谓证据,焉知不是有人栽赃?叶明与崔家素有嫌隙...\"
\"陛下!\"太子李君泽突然开口,\"儿臣这里有崔府管家的画押供词,详细记录了崔元峰如何指使他销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