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谁人能对美人不动心?就算英雄难过美人关。
若能将元赵国诸如王妃、公主之类统统押为阶下囚,充入西北诗州青楼,以此为噱头广为宣传,吸引更多士人、行商到来,说不定能使得诗州一跃成为当世大城。
陈白象还有所秘密耳闻,听说北境世子林渊北上游历之时,曾与元赵几位王女缠上渊源。
他心中一动,细细思量后,觉得哪怕不能因此掣肘后者,使得皇女宸宁与其产生间隙、用计让陇王与其不和,倒也算利器一件。
如此底牌,就算此时不拿出来,握在手里,有朝一日必也能用上。
陈白象欣然接过陈裔使者所绘的防岸图与美人图,安顿了后者,快步走向正堂,陇王赵雨镰就在那儿等他的消息。
赵雨镰对美人图只瞟了一眼,就被那张精细工整的图画黏住了目光。
他脱口道:“此人是个人才啊!”
“绘图本领如此高超,整座西北都找不出几人吧。”
那美人图纤毫毕现、惟妙惟肖,防岸图上不仅将部分守军标注,连地形地势都是十分形象,让人一目了然。
经都府的建制仿造朝廷,内部有一座绘工署,皆是经过培养训练的画工,赵雨镰却一眼看出,绘署内几无人能及此人。
陈白象附和着道:“陈裔中还是有不少能人的哩,毕竟曾经能北逃的大部皆是陈朝精英士人。”
“待王爷攻下元赵,便可大大弥补我经都府才士短缺的局面。”
赵雨镰心情舒畅至极,“这个尚书令刘泓倒是个识时务的,虽然气节不佳,不过我西北大军正需要这样的人,待覆灭了元赵,请旨给予他个大学士虚衔安抚一番吧。”
“王爷英明。”
……
赵国门下省侍郎刘泓,陈裔遗民中官职最高之人。
赵国有三省六部,门下省封回诏令、审议政事、侍从归谏,作用相当不小,在赵国主元真改革之后,一般都由陈裔遗民士人所把控。
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与贯彻,这两省皆被羯族人担任,几乎与门下省的陈裔遗民们泾渭分明。
门下省并不参与具体决策,通常只负责审议,这让陈裔遗民士人们内心总有一种不落实地的漂浮惶惶感。
刘泓时时觉得,他能在如此异国安身立命,又位高权贵,应当好生报效国主。
赵国主元真是一位颇具雄心伟力的明主,或许用不了多少年,他就能帮着他将国家提升到一种新高度,届时,刘泓也能跟随留名。
然而,让他万万预料不到的是,赵国主元真,居然死了!
刘泓坐在书房里,窗外的风吹得无声。
案上的公文堆积如山,墨迹未干的奏表还摊开着,上面是他刚写一半的谏言。
新国主不会听他的,他已经有所预感。
他盯着那几行字,忽然觉得可笑。
赵国主死了。
那个曾许诺带他们重回中原的男人,那个在羯族贵族环伺下仍敢重用陈裔的枭雄,就这么折在了西域的沙海里,消息是几天前传来的,赵国的王子们瞒着他们,很快决定了王位归属与权力划分。
刘泓慢慢折起奏表,扔进了炭盆,火舌卷上来,吞没了那些精心斟酌的词句。
门外有窃窃私语声,是门下省的几位同僚,他们站在廊下低声交谈,声音压得极低,刘泓依然能够猜到他们忧心忡忡的谈论,自己族群未来叵测的命运。
刘泓知道,赵国要乱了,彪悍且心中无束的各羯族部落,不会服从一个没有强势君主的朝廷,登基的三王子几乎是靠着先知晓消息,侥幸占领王位,连赵国王祖的支持都没有,只有一个沉默的国师。
本来强大的国师,在这场战争中好像处处失算,自从他败给那位北境世子以后。
似乎也印证了那句话,个人之力无法扭转本来必败的浪潮,只能加速,或者拖延。
或许不久之后,陈裔会沦落为先失势的一批,汹涌的羯族人只会乱争斗,不会容忍他们这些外族官员继续骑在他们脖子上,这不让他们干,那不让他们干。
刘泓想,还不如,让他来加速这座国家的灭亡,少死一些人,也算报答元真国主了。
刘泓转身从暗格里取出一册簿子,上面记满了王城各家的底细——哪家女儿貌美,哪家库房充盈,哪家与哪家的联姻关系。
这些,原本是他前些年特意搜集,以供元真国主制衡朝廷,现在竟能成为他降于景朝的资本。
作为胜利者的景朝西北大军,被胡族人袭扰威慑了几百年的他们,定然会对这件礼物感兴趣的。
这是胜利者的权利。
……
内有高官通敌,外有人心惶惶。
领土丧失三四成,君主态势软弱。
此时的赵国早已不复开战之前意气风发的赵国。
王城人心迥异,举国上下竟是只靠一个大将元唐卓支撑。
拿到防卫图的景朝大将李光鬓立刻组织发起猛烈渡河。
悬空楼炮船开道,修士灵力布设河桥,气血武夫阵前冲锋。
元赵大军无法完整驻防东北第九支河,遭到强行渡送数万大军。
大势不可挽,天倾无法扶。
上三境修士缺乏,中三境修士丧胆。
士气充沛,经历血战磨砺的西北经都府士卒更非早已丧失了胜利心念的元赵大军可比。
最擅长打顺风仗的李光鬓,用兵如针,打开缺口后,再度击溃瀚海北岸赵军第一道防线。
率先崩溃的是氐族和陈裔军团。
这些乱兵冲击着元唐卓费力费力拉扯起的第一防线。
他的本意就是想要氐族和陈裔人充当炮灰送死,可惜此时赵国大势已去,谁还愿意平白受死。
残兵退守芒山第二防线。
三日后,芒山失守。
景军楼船沿瀚海支河南下,炮火轰开第三道防线,元唐卓亲率骑兵反扑,被景朝飞舟骑兵生擒。
五万羯族赵军投降,余部退守王城。
诸王子大惊失色,终于放下己见,出钱出力,于王城外百里,勉强构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元赵崩溃,后燕大军自然不愿陪葬,早已先一步带着军队逃回了后燕国内。
景朝西北各路大军实现合围。
将元赵王城方圆百里,团团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