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儿想想也是的,在这个时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从来就没有停过,革命先辈不就是在这个环境里面坚持抗争的吗?
于是,大家就分头行事。
这一次,他们更谨慎,小心了,为了掩护他们的印刷行动,沈小姐牵头发起了全民读书活动,向校长提议说教书育人功在千秋,但是社会上也有很多没有机会读书的女孩子,我们可以发动全校师生去拿着书本去给她们念,甚至送书给她们,让他们有一个接触知识的机会。
校长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士,非常轻易的同意了,学校的其他老师和同学都纷纷响应,不过说到送书,大家就有点犹豫,因为在这个时代,书本还是比较珍贵的,也价值不菲,就算这个学校里面的学生家境起码是中产以上,比社会上很多家庭都要富裕,但是把自己的书送给一些毫不相识的,不认字的人,多少还是有些舍不得。
这时候,沈老师又提出,可以通过募捐,得来的钱,用来买纸,然后利用学校的印刷室,印一些历史故事,譬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等,做成小册子,大家拿着这些小册子去给不识字的普通民众朗读朗读完了,可以顺便把小册子也送给他们,这些故事都是蛮有趣的,相信他们也乐意保留,这样他们既可以认字,又有小册子时时翻看,达到了认字的效果。
这个提议大家都觉得非常好,马上就同意了,并且募捐的效果也非常好,许文杰很快就忙碌了起来,而他们的任务,革命宣传册,也可以混在这一批识字小册子里面一起印了。
这一次依然由桂儿去送印好的革命宣传小册子,不过这一次的数量比较多,又要印那种识字的小册子,所以出入印刷室的同学,老师非常多,一直到放学的时候,桂儿才悄悄的从沈小姐那里拿到了要送走的革命宣传册。
沈小姐对她说:“因为现在当局对我们的搜捕非常的严格,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跟上级研究过后决定不会送到任何一个固定的联络点,而是约定好地点,直接去那里交接,你这一次要送去的地点是邮电局,你到了那里才会有下一步的指示。”
桂儿有点忐忑的接过了,沈小姐递过来的一碟宣传册,手掌大小,每本不过是几十页纸。大概有50本左右。
桂儿紧紧抱着那叠革命宣传册,心中既紧张又兴奋。这一次任务的难度明显增加,她深知责任重大,想了一下,连忙回教室拿出一张信笺,临时写了一封祝贺沙莉莉结婚的信,打算以此作为幌子去邮局送东西。写完了之后她深吸一口气,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学校。
此时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桂儿对来接自己的阿诚说:“阿诚哥,莉莉要结婚了,我写了一封祝贺的信,听说邮局有很漂亮的明信片,我打算去买一张,放在一起寄回去给他也好,让他有个留念。”
阿诚点点头,对黄包车夫说:“去邮局。”
快到邮电局时,桂儿的心愈发紧张起来。她看到邮电局门口人来人往,有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也有前来寄信、发电报的民众。桂儿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试图找出接头的人。
突然,她注意到一个戴着黑色礼帽、穿着长衫的男人,他站在邮电局的一侧,看似在看报纸,眼睛却时不时地朝桂儿这边瞟。桂儿心中一紧,难道他就是接头人?还是说他是当局的特务?
桂儿从黄包车上下来,让阿诚和黄包车在原地等,自己则不紧不慢的往里走。
就在这时,一个卖花的小女孩走到桂儿身边,甜甜地说:“姐姐,买朵花吧。”桂儿刚想拒绝,小女孩却悄悄塞给她一张纸条,然后迅速跑开了。桂儿心中一惊,不动声色地展开纸条,上面写着:“进邮电局,到左边第三个窗口,将书放在柜台上,接头人自会取走。”
桂儿深吸一口气,走进邮电局。她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是落在自己身上,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好不容易走到左边第三个窗口,她将宣传册轻轻放在柜台上,然后假装填写寄信单。
然而,就在这时,邮电局的大门突然被撞开,几个穿着黑色制服、戴着墨镜的特务冲了进来。他们大声喊道:“都不许动!例行检查!”桂儿心中大骇,手不自觉地握紧了笔。
珍绣坊特务们开始在邮电局内四处搜查,逐个盘问民众。桂儿低着头,心跳急速加快,她知道自己不能露出任何破绽。一个特务走到她身边,上下打量着她,问道:“你在干什么?”桂儿强装镇定,说道:“我……我在寄信。”特务一把夺过她手中的笔和纸,看了看,又扔了回去,冷哼一声,继续去盘问别人。
桂儿趁特务不注意,偷偷看了一眼柜台,发现宣传册还在那里。她心急如焚,不知道接头人是否还能顺利取走。就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穿着邮电局工作服的人走到柜台前,拿起宣传册,若无其事地走进了里屋。桂儿心中大喜,但脸上依旧不敢露出任何表情。
特务们搜查了一阵,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便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桂儿松了一口气,连忙选好明信片,把寄给沙莉莉的信寄了出去,然后缓缓走出邮电局。此时的她,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走在回家的路上,桂儿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次任务虽然惊险万分,但终究是成功完成了。她深知,在这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每一次传递革命的火种都充满了危险,但她也更加坚定了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她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有一天,能冲破这黑暗的统治,迎来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