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卫骑兵纵马来回驰骋,厉声呼喝,刀光闪烁,迅速将混乱的人流分隔成有序的队列。
苏落不再多言,她迅速戴上特制的口罩和手套,提起一个沉重的药箱,目光投向龙王庙深处那呻吟最密集的区域,对身边几位核心医官沉声道:“随我来!潞州之疫,源头或在庙后污井!”
靛青的身影逆着涌向食物的人流,决绝地踏入那片代表着死亡与疫病的黑暗深处。
风雪吹动她的衣袂,那抹靛青,成了这片绝望之地中,最醒目也最令人心安的灯塔。
数日后,潞州府衙。
曾经的夏国府衙大堂,如今成了“安夏靖抚使”苏落的临时行辕。空气中弥漫着消毒药水的气味。
堂下,跪着几个被捆成粽子、面如死灰的原潞州官吏。
沈诗雅一身玄甲,按剑立于苏落身侧,眼神冰冷如霜。她的“靖安卫”已如同梳篦般,将潞州府上下筛了一遍。
一名靖安卫校尉捧着一卷染血的账册和几袋发霉的粟米,厉声禀报:“禀圣女、沈掌事!查!潞州知府张裕,勾结仓吏,私吞朝廷首批抵运之赈粮一千三百石!以霉变陈粟、麸糠充数,高价倒卖!更暗中散布谣言,污蔑圣女赈济为收买人心、欲行不轨!致东城流民聚众冲击粥棚,死伤数十!疫病源头也已查明,乃此獠为掩盖贪腐,命人将染疫尸首抛入城中水井所致!罪证确凿!”
“噗通!” 张裕瘫软在地,裤裆瞬间湿透,腥臊弥漫。
苏落的目光扫过那发霉的粮食,扫过账册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最后落在张裕那张因恐惧而扭曲的脸上。她的眼神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洞穿腐朽的冰冷。
“斩。”
清冷的一个字,如同断头台上的铡刀落下。
“饶命!圣女饶命啊!下官…” 张裕的求饶声戛然而止!两名如狼似虎的靖安卫已将他拖死狗般拖出大堂!片刻后,门外传来一声短促的惨叫,随即是重物落地的闷响!
大堂内外,一片死寂。所有被“请”来观刑的原夏国官吏,无不面无人色,抖如筛糠。
苏落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惊魂未定的面孔,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张裕之下场,尔等亲眼所见。”
“皇上仁德,予尔等戴罪立功之机。自今日始,潞州府衙,由本使暂领。尔等各司其职,协助赈灾防疫,清点田亩,安顿流民。凡尽心竭力、抚民有功者,既往不咎,量才留用。”
“若再有阳奉阴违、贪墨赈资、鱼肉百姓者——”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案头尚方剑冰冷的剑鞘。
“张裕,便是榜样!”
“下官…遵命!定当鞠躬尽瘁,戴罪立功!” 劫后余生的官吏们扑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声音带着哭腔。
苏落不再看他们,转向沈诗雅:“沈掌事,城东流民冲击粥棚,死伤者需妥善抚恤。查清为首煽动者,若系被张裕蛊惑之愚民,惩戒即可。若系旧族死士…杀无赦。”
“是!” 沈诗雅抱拳领命,玄甲铿锵。她转身离去时,目光扫过那些瘫软在地的旧吏,如同看一堆亟待清理的垃圾。
潞州城东,临时医所。
浓烈的药味中混杂着新生与死亡的气息。一排排简易的草棚下,躺满了得到救治的病患。咳嗽声减弱了,呻吟声变成了安稳的呼吸。学堂的医工弟子们穿梭其间,喂药、换药,动作麻利,眼神专注。
龙王庙旧址的空地上,一口被彻底清理、消毒并加盖的新水井旁,树立起一座简易的石碑。石碑上,没有名讳,只有一行苏落亲笔书写、再由匠人深刻的大字:
“潞州新生之源——
记癸未冬疫,葬贪腐,活万民。”
石碑旁,燃起了几堆驱寒防疫的药草,烟雾袅袅。
更令人心头微热的是,在医工弟子的组织下,一处由草席和木架搭成的简易学堂,竟已开课!
十几个面黄肌瘦、却洗得干干净净的孩子,穿着发放的厚实棉衣,坐在小马扎上,跟着一位声音沙哑却异常认真的老童生,潞州本地侥幸未染疫的寒儒,一字一顿地念着:
“人…之…初…”
稚嫩的、参差不齐的读书声,虽然微弱,却顽强地穿透了药草的烟雾和冬日的寒风,在潞州城这片刚刚经历死亡与新生的土地上,袅袅升起。
一个裹着厚厚棉袄、小脸被冻得红扑扑的小女孩,正是当日在神龛下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紧依偎在母亲怀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草棚学堂的方向,又望了望远处那几辆静静停放着、如同钢铁守护神般的蒸汽运输车。她伸出小手,指向学堂,奶声奶气地问:
“娘…那里…亮亮的…是什么?”
母亲紧紧抱着失而复得的女儿,看着孩子眼中那久违的、属于孩童的好奇光芒,又看看草棚里那些专注念书的小身影,泪水无声地滑落,嘴角却努力扯出一个笑容:
“那里啊…是灯。”
“是…苏圣女点亮的…启明灯。”
更远处,潞州城残破的城楼上。苏落与沈诗雅并肩而立,俯瞰着城中点点燃起的灯火,新设的赈济点、医所、学堂,倾听着那随风飘来的、微弱却无比清晰的读书声。
“以庆国之法,治夏国之地…” 沈诗雅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慨,“大姐,你点亮的不只是灯。”
苏落的目光投向更辽阔、依旧被黑暗笼罩的安夏大地,投向那些尚未抵达的、在饥寒与绝望中挣扎的角落。靛青的衣袖在寒风中微动。
“一盏灯,照不亮千里暗夜。” 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但千万盏灯汇聚,便是星火燎原,足以焚尽一切腐朽,照亮…归途。”
城下,潞州新立的石碑旁,药草的烟雾与稚嫩的读书声交织升腾,融入铅灰色的天穹。
而天际尽头,一缕微弱的晨曦,正顽强地刺破厚重的云层,预示着漫长寒冬之后,终将到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