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县城青灰色的城墙染上了一层橘红色,城内城头之上,往日迎风招展的商号旗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猎猎作响的红营战旗,以及无数忙碌奔走的人影。
城门口大群大群的老弱妇孺,带着各自的家当涌出,却没有一丝慌乱和哭喊,孩子们紧紧拉着母亲的手,老人被青壮搀扶着,在红营干部的引领下向着预定的撤退和隐蔽之处而去,他们脸上有离家的不舍,有对未来的茫然,但更多的是一种信任。
与此同时,更多的青壮年,包括城内的居民、附近的农民、商铺的伙计、学堂的学子、放下笔杆的文书干事,乃至一些不输男子的健妇,全都动员了起来,他们按照事先划分的区段,如同辛勤的工蚁,投入到加固城防的繁重劳作中。
城墙上,人们喊着号子,用吊篮将一块块条石、一筐筐泥土运上墙头,加高加固着原本仅有三米高的城墙,余姚城仅有的八处马面,此时都正在被重点强化,木石结构的外部包裹上了厚厚的泥土,以抵御可能的炮火。
城墙之下,靠近内侧的区域,一条条“暗沟”正在被紧急挖掘,若是敌军突破城门,这些暗沟之中埋伏的近战步兵就能冲出来进行封堵,阻止其进一步行动,与此同时,城内关键地段正挖掘地道,与城内主要建筑相连,以便在城破后仍能进行持续的抵抗,挖掘出的泥土则被直接堆砌在城墙内侧,形成缓坡,既方便人员上下增援,也增加了城墙的厚度。
城内街巷之间,同样是一片繁忙,主要街道的交叉口,用门板、柜箱、甚至是拆下的房梁,构筑起了一道道简易的街垒,临街的房屋窗户被砖石木板封死,只留下可供射击的孔洞。一些重要的官仓、丝栈、银库周围,工事修筑得尤为坚固。
黄宗羲也正领着族人和门生在修筑的防御工事,那些年轻的学子们,脸上还带着稚气,却和工匠、农夫们一起,奋力扛运着木石,汗水浸透了他们青色的学衫,红营在余姚的县长,则跟在黄宗羲身后,汇报着最新的情况:“我们已经派人快马去求援,城内的百姓,还有周围的村寨乡镇,已经按照预案将老弱向内陆和山地撤离,各村的田兵也已经发动起来,按照先前的计划,组成余姚的外围防线。”
“城内的治安队也已经动员了起来,附近的驻军也正在陆续赶来,他们会在泗门镇、汝仇山、龙泉山、横塘等地布置防线,节节防御,同时西津渡和三江口设置防线,控制住姚江。”
“城内,我们抓紧时间加固城墙、布置射孔和箭窗,城内街巷,我们分成了三个区域,靠近城墙的东门街、北门街为外围区,我们拆除了部分民房,清理出一片开阔地带,挖掘壕沟,再利用房屋布置鸟铳手和轻炮快炮,敌军若是突破城门和城墙,就必然在此开阔地带暴露在我们的火力之中。”
“东市街、南市街,还有附近的部分街巷,我们当作缓冲区,每二十米巷口设置栅栏和街垒工事,两侧房屋门窗封死,只留下射击孔,敌军沿街推进,以街垒阻滞,以两侧房屋埋伏的铳手进行火力打击。”
“县衙、粮仓、火药库等关键地点,我们布置为核心区,依托建筑街巷构筑街垒,这也是咱们最后的防线了……”那县长顿了顿,环视一圈周围,凑得离黄宗羲近了一些,压低声音说道:“南雷先生,余姚有我们在,一定能够坚持到援军抵达,但是…….敌军大举扑来,余姚小城,实在危险,南雷先生不如先撤到后方去…….”
“撤?为什么要撤?”黄宗羲手上动作不停,脸上露出一丝淡然却又无比坚定的笑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陈县长,你年轻,和老夫这个老头子也没有多少接触,你不了解老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黄宗羲微微一顿,环视四方:“当年清军铁骑南下,江北四镇土崩瓦解,扬州十日、金陵沦陷、嘉定屠城…….锋镝所指,江南几成焦土,尸骸塞道,血染江河,可面对这尸山血海的景况,老夫都没有害怕过,硕肤先生、雨殷先生于余姚起兵抗清,老夫变卖家产组建世忠营响应,转战于浙江诸府,彼时满清杀得尸山血海,老夫也不曾怕过!”
“如今郑家和红毛番泛海来侵,不过是一些利令智昏的海寇,勾结番邦丑类,趁水患来袭,行此不义之举,魑魅魍魉之徒,又有何可惧?老夫又怎会怕了一群宵小贼寇?”
黄宗羲猛然直起身子,双目之中闪烁着一丝寒光:“而且……说起来,老夫和郑家还是有一段恩怨血仇的,当初雨殷先生为鲁监国东阁大学士,却为把持朝政的郑彩所杀,一心抗清的当朝重臣,却因党争而死于权臣之手!老夫当年也是此事心灰意冷,最终避居…….恩相血债,郑家也是要还的!”
陈县长面上一急,赶忙劝说道:“南雷先生高义,但是……若是您遭了什么意外,我如何向上面,向侯掌营交代?”
“用不着你交代,老夫也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是一个百姓而已,城内这么多百姓军民都不走,老夫也不能逃!”黄宗羲微笑着摇了摇头,依旧坚定的拒绝:“你不用管我,一心守城便是,守住余姚城,老夫自然安全无忧!”
陈县长还要再劝,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马上骑手远远便挥着手喊道:““急报!郑逆与红毛番联军已在泗门滩涂抢滩登陆,临山盐场那边已经打起来了!”
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心绪,周围的百姓虽然大多是自愿留下,已经有了准备,但听到大敌踹门的消息,依然不免紧张起来,黄宗羲却放声大笑,高声安抚着:“乡亲们放心!当年余姚守不住,是因为只有老夫的世忠营和少数明军义民在抗争,而如今我们上下一体、团结一致,这余姚城,就必然不会落入贼手!”
“我们的家,一步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