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菲看着这些中年男人一个个心花花,对李元青不自觉摆了几次臭脸。
李元青只能更加殷勤。
“这些负面新闻太伤你眼了,咱看点别的。
比如说《梦华录》剧本。
咱俩还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月底就去湖北?”
“对,参加完陈曦婚礼,咱们月底就出发。”
“行,不让你出丑了,这段时间好好养精神。
参加完陈曦婚礼后,就去江城看姥姥。”
对于这个安排,李元青没意见。
“月底紧接着就是国庆节,让咱妈带着多多或者龙龙也去江城玩几天,看望他们太姥姥呗。”
“也行,国庆七天假,足够他们玩了。”
两口子商量完,就计划起九月下旬的行程并准备齐全要带的物品。
陈曦的婚礼从简。
回了黑龙江定了家酒店,摆了十来桌。
在座大部分是两口子的亲戚。
同事也就请了潘粤明、李元青、刘奕菲蒋雪柔、张昭等人,不多,两桌就足够。
合作伙伴都没请。
虽然陈曦想低调。
可作为青奕公司总裁,李元青麾下第一大将,怎么能让她这么寒酸?
当天以她的名义给公司每位员工都发了红包,让他们都沾沾陈总的喜气!
李元青给两口子准备的份子钱也价值不菲。
一千万的支票写好后,夹在一份礼盒里,礼盒里的首饰都是纯金,珠宝也不便宜。
陈曦会跟李元青客气?
“反正你有钱,我收的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李元青笑道。
“这点物质可比不上这些年你对青奕的贡献,本来就是你该得的!”
李元青和刘奕菲也是第一次出现在陈曦和他丈夫的亲戚面前。
婚礼现场没有外来记者。
所以李元青允许他们热情合影签名。
李元青还笑称“大家都是一家人”!
“我和陈曦合作这么多年,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没她,就没有现在的公司!
我对她心怀感恩!
我算她编外娘家人!”
老潘表现得更亲密。
“我把陈曦当亲妹妹,我就是你娘家人!”
无论在外面如何呼风唤雨。
陈曦今天在丈夫面前依然表现得温柔懂事。
李元青等人给陈曦长了脸面。
而她为丈夫长了脸面。
这顿席很温馨,没有影视公司的激烈竞争,也没有外面的勾心斗角。
就是两个家族在庆祝两位新人组成新的家庭。
吃到一半。
李元青接到了徐薇的电话。
“业内在传票补结束了,正式文件最晚这周内会公布。”
“知道了,出了文件给我发一份就好。”
第二天,李元青和刘奕菲启程前往江城时,徐薇将最新公布的文件发到了李元青手机上。
上飞机前,李元青看了一眼。
新规主要包含四条。
一、停止一切线上票补,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但不包含影院线下售票。
二、第三方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含票务系统),院线\/影投不得参与分配。
三、未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将无法开展预售。
四、线上售票上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十一起要求即时结算。
新规从十月一号正式实行。
这基本意味着“群众喜闻乐见”的票补时代宣告结束。
这是好事吗?
就像当年李元青第一次整出票补一样。
有支持也有不少反对声量。
如果全面取消票补,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或许是观影消费成本的上升。
发行、营销方面的公司对此反应最为激烈。
“其实现在华国电影市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老百姓并没有把看电影变成一个日常消费,比如像最近这两天全国大盘不到四千万,这意味着全国每天也就一百万人左右进电影院,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这个数字并不好看。”
他说的其实有一定道理。
高票价会影响观众观影积极性。
观众观影积极性下降,对整个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讯号。
价格让利习惯了,再让观众买原价。
很多观众就会觉得不值。
从而放弃掉这一个消费选项。
而且片方使用票补对电影票房的效果立竿见影!
九块九、八块八买张票。
在一个环境还不错的电影院吹两小时空调,哪怕电影是烂片,观众也愿意捏着鼻子认了,大不了在影院睡两个小时呗。
可现在,这份优惠取消了。
一方面,票补的好效果在逐渐消散。
同一时期上映几部电影都搞票补,那能吸引来的观众就会分流。
另一方面,票补抢占市场渐渐成了大资本的游戏,中小成本影片在低价大片潮中举步维艰。
其实从今年春节档,泛滥的票补潮受到限制。
据媒体报道,上级有关部门表示从除夕至元宵节,全国影院票价不低于19.9元,且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
九块九的电影票已经被终结了八年。
只是出现了《后来的我们》这种利用票补抢占大量排片,接着又出现大量退票的恶劣事件屡屡发生。
票补的危害大过其积极意义。
取消票补也是顺应潮流。
最难受的一方还是网络票务平台。
线上平台失去优势,院线格局将被改写。
对于影院来说,不能收取服务费,经营业绩中将损失一块净利润来源。
而对于电影宣发而言,营销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长远来看,电影市场的增速不是一个票补可以轻易影响的,关键还是依靠影片的口碑。
票补取消其实是对一段时间以来“影视行业追逐资本短期暴利”的纠偏,是促使整个行业竞争重回内容轨道。
李元青也得承认一件事。
【没有任何一个爆款是靠票补砸出来的。】
包括《火星救援》在内,最后靠的还是故事精彩程度。
好电影,砸点票补就是锦上添花。
差电影,开局优势再明显,后续口碑跟不上,票补也挽回不了颓势。
就像房龙的《天将雄师》。
开局格外强势,因为砸了六千万票补。
可最后的总成绩都没有超过同期上映的《澳门风云2》。
后者是公认的烂片。
但它就是赢了。
是票补没作用吗?
不是。
只是因为《天将雄师》更烂,所以砸钱也没用。
青奕公司一直吸取教训。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
总之,内容为王!
拍的出好电影,青奕公司就永远不会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