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叶氏集团。
栾博走进办公室时,王董秘已经候着了,脸色比昨天更凝重几分。“栾总,赵老……还有其他几位董事和高管,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他递上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
栾博接过,标题刺眼:《关于剥离非核心文化资产及优化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建议书》。提案核心内容直指叶氏旗下最优质的艺术品投资公司“艺境”和其管理的数支基金,要求“优化”(实为大幅缩减规模或出售)以回笼资金,填补集团其他业务的亏损缺口,尤其是南美矿贸的窟窿。提案措辞冠冕堂皇,打着“聚焦主业”、“提升资金效率”的旗号。
“理由?”栾博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他们认为,”王董秘斟酌着措辞,“艺术品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在当前集团面临严峻现金流压力的情况下,属于‘华而不实’的非核心资产。不如及时变现,支持科技研发和康养扩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栾博翻看着提案后面附带的签名名单,赵元老的名字赫然排在首位,后面跟着几个平时就对他“艺术生”身份颇有微词的高管和股东代表。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试探,甚至逼宫。他们想砍掉的,恰恰是他目前能直接掌控、并寄予厚望的未来增长点——整合艺术与康养、科技的战略核心!更是他个人专业和人脉最能发挥价值的领域。
“知道了。”栾博将提案放在桌上,语气平淡,“安排一下,下午三点,请赵老和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下午三点,赵元老带着两位高管,准时出现在栾博宽敞却略显冷硬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赵元老脸上挂着惯常的“和煦”笑容:“栾总,提案您看过了吧?我们也是为集团大局着想啊。现在是非常时期,壮士断腕,才能轻装上阵嘛。”他刻意加重了“非常时期”和“壮士断腕”几个字。
栾博没有请他们坐,自己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他们,看着脚下川流不息的城市。阳光勾勒出他挺拔却透着一丝孤寂的背影。
“赵老,”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笑容,眼神平静得像深潭,“您知道‘艺境’管理的‘珍珠基金’,上一财年的回报率是多少吗?”
赵元老一愣,显然没料到他会问这个。“这个……具体数字记不太清,但艺术品嘛,波动大……”
“年化收益,28.7%。”栾博清晰地报出数字,声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跑赢了集团旗下所有科技风投基金的平均水平。而且,是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整体盘整的背景下实现的。”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凝滞。
“至于风险,”栾博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提案,指尖点了点,“你们认为的风险,恰恰是它价值的护城河。顶级的艺术品,尤其是经过严格筛选、拥有清晰传承和学术支撑的杰作,其稀缺性和抗通胀属性,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是比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资产更可靠的避风港。”他的语气开始带上讲课时特有的、剖析本质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