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点:叶寸心失踪约6个月后,栾博31岁
粉笔灰在午后斜射的阳光里打着旋儿。阶梯教室坐满了学生,目光聚焦在讲台中央那个穿着熨帖的浅灰色衬衫、袖口随意挽起的男人身上。
栾博的声音清晰、沉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将巴洛克时期艺术品的华丽与动荡娓娓道来。他指尖划过投影幕布上鲁本斯画作的复制品,光影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线条。
“……所以,巴洛克的‘不规则珍珠’,其内核是冲突、运动与戏剧性的张力,是信仰与世俗、光明与黑暗的极致碰撞。它从不回避复杂,甚至拥抱混乱,在动荡中寻求一种震撼人心的平衡。”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就像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艺术品市场,真正的价值,往往诞生于对复杂性的驾驭,而非简单的逃避。”
一个前排的女生举手:“栾老师,那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当代,我们如何保持这种‘驾驭复杂性’的眼光?”
栾博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笑意,这笑意短暂得几乎难以捕捉,却让提问的学生精神一振。“很好的问题。核心在于两点:**深厚的专业基石**,以及……**面对混乱时,守住内心那点纯粹的锚定**。”他的眼神似乎飘远了一瞬,随即又聚焦,“比如,无论市场如何喧嚣,一件艺术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承载、创作者注入的灵魂,这些核心要素,永远是我们判断的‘锚’。守住它,才不会被浪打翻。”
教室后排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助教小陈探进半个身子,脸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朝栾博快速打了个手势——有紧急电话,必须立刻接。
栾博脸上的那点笑意瞬间敛去,快得仿佛从未存在过。他沉稳地点头示意知道了,随即面向学生,语气依旧平和:“精彩的讨论往往需要沉淀。今天的课先到这里,关于当代市场的复杂性,我们下节课结合几个争议案例深入探讨。大家回去可以思考一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收拾书本的窸窣声中,栾博已利落地合上讲义,步伐沉稳却迅疾地走向门口。他脸上最后一丝属于“栾博讲师”的温润被一种沉凝的平静取代。教室门外走廊的阴影里,那点平静也迅速剥落,露出底下深不见底的疲惫和紧绷。
“谁的电话?”他问小陈,声音压得很低。
“叶氏总部,王董秘。他说…情况紧急,几位元老和高管在会议室,需要您…**立刻**到场主持。”小陈的声音也压得很低,带着紧张。
栾博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子里只剩下冷硬的决断。“知道了。帮我取消下午的导师见面安排。还有,”他顿了顿,“联系吴昊和刘哥,让他们直接去叶氏总部等我。”
“好,栾老师!”小陈连忙应下。
他没有回办公室,径直走向电梯。电梯下降的数字跳跃着,倒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叶寸心失踪半年,他拒绝了官方“阵亡”的定论,像个疯子一样动用一切资源搜寻。叶母在心力交瘁和“海外突发重大事务”(一个他至今未能完全探明,但直觉与叶寸心那位“意大利生父”脱不了干系的巨大阴影)的双重压力下,于一个月前正式签署文件,将叶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权柄,全权移交给他这个“艺术生讲师”。
这权杖,是信任,更是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