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的火焰在暮色里跳动,像一捧被风托着的星光。
顾繁星蹲在窑口左侧的青石板上,手里攥着本牛皮纸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火焰颜色、窑温变化,连通风口的开合角度都标得清清楚楚。
纸页边缘已经被松烟熏得泛黄,却写得满满当当,没有一处空白。
“又在记?”裴洛南走过来,把一个灌满热水的保温杯塞进她手里,“杜飞说,火温已经稳定在1200度了,你去休息棚喝口热汤,换我来守半小时。”
顾繁星摇摇头,目光还锁在窑口的火焰上。
“再等等,陈师傅说后半夜可能会刮山风,火温容易降。我多守会儿,等确定风向不变了再歇。”
裴洛南无奈地笑了:“那我陪你一起守。刚让民宿老板煮了姜茶,我去拿过来。”
正说着,远处的山路尽头亮起两束车灯,慢悠悠地顺着坡路往上爬。
没过五分钟,裴家的车就停在了坡下的空地上。
裴妈拎着两个硕大的保温桶,踩着平底鞋快步走上来:“星星!快过来,粥还热着呢!我特意多放了香菇和鸡肉,你这几天天天蹲在坡上,肯定没好好吃饭。”
看到裴妈的出现,顾繁星差点惊掉下巴,连忙迎上去:“阿姨,这么晚您怎么来了?山路黑,多不安全。”
“放心,你叔叔开车送我来的,他在下面看着车呢,怕挡住其他车的路。”
裴母拉着顾繁星的手往休息棚走,还不忘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东西。
“对了,我前几天看天气预报,说夜里会降温,就给你缝了个护腕。你记火温的时候戴着,别让风冻着手腕。”
顾繁星接过护腕,还有淡淡的薰衣草香,应该是裴妈特意熏过的。她戴在手腕上,暖意顺着腕骨一点点往胳膊肘蔓延。
“阿姨,您太细心了,连这个都想到了。”
“跟阿姨客气什么。”
裴母笑着打开保温桶,香菇和鸡肉的香气立刻飘了出来。
“快盛一碗吃,我还带了小菜,是你爱吃的凉拌木耳,放了点醋,解腻。”
这时,陈工匠也从窑口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个测温锥——刚才他每隔一小时就会往窑里插一根,观察融化情况。
裴母见状,立刻盛了碗粥递过去。
“师傅,辛苦了,快喝点粥暖暖身子。”
陈工匠接过粥,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裴夫人太客气了,我就是喜欢这行。再过六七个小时,就能稍微降点温,让釉色更润——这还是多亏了裴总联系的保温棉,不然夜里降温,火温肯定保不住。”
提到保温棉,裴母才想起什么,朝坡下喊了一声。
“老裴!你快上来,把东西拿过来!”
很快,裴父提着个黑色的公文包走上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刚在下面跟守护队的老张聊了会儿,他说你们这几天守窑辛苦,特意煮了红薯,等会儿让他儿媳妇送过来。”
他把公文包递给裴洛南,“这里面是保温棉的参数表,我联系了市里的保温材料厂,他们明天一早再送一批过来,厚度和耐高温系数都按陈师傅说的来的,你让杜飞明天跟厂家对接一下。”
裴洛南打开公文包,里面除了参数表,还有一张手写的便签,上面是裴父标注的重点:窑尾通风口处需多铺两层,防止热量流失;窑门缝隙用防火棉密封,避免冷空气进入;每卷保温棉都要检查厚度,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
顾繁星凑过去看,字迹工整,连数据后面都画了小圈,显然是反复核对过的,甚至还标注了厂家技术员的联系方式,怕现场会有突发情况。
“叔叔,您还特意标注了这么多细节,连技术员的电话都写上了?”
“那当然。”
裴父笑着说,“我怕厂家的人不清楚情况,就特意标出来,还跟技术员聊了半小时,把烧窑的需求都跟他说透了,到时候让他们按这个来铺,有问题直接找技术员,别耽误事。”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顾繁星手里的笔记本上,轻轻翻了两页,看到里面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手绘的窑火变化曲线,忍不住点头。
“你这记录得真详细,——比我当年做工程项目时的记录还认真,难怪能把‘清宁窑’的事做得这么扎实。”
顾繁星有点不好意思:“我怕记漏了,以后再复烧的时候就没参考了。这些数据得好好保存,说不定以后其他考古队研究宋代民窑,还能用到。”
“说得好。”
裴父点点头,语气里满是赞赏。
“做考古就是这样,既要敢闯敢挖,也要细心记录。你能把这些细节都记下来,说明你是真的把‘清宁窑’放在心上了。
我还记得去年你来我们家,跟我们说想找‘清宁窑’的时候,眼里就有光。那时候我还跟洛南说,这姑娘有股韧劲,做事踏实,肯定能成——现在看来,我没看错。”
顾繁星听着这话,心里暖暖的。
她想起第一次去裴家,裴母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全是她爱吃的,裴妈还把传给裴家儿媳的传家宝送她,还骗她是送她的普通回礼。
后来裴洛南说那是裴家传给儿媳妇的传家宝,她还想着她和裴洛南是协议关系,得找机会把它还回去。
那时候她还担心,裴家人会不会觉得考古太辛苦,不支持她的工作,现在才知道,他们不仅支持,还一直默默关注着她的每一步进展,连她自己都没注意的细节,他们都记在心里。
“叔叔,谢谢您和阿姨一直这么支持我。”
“傻孩子,跟我们还客气什么。”
裴母盛了碗粥递过来。
“快趁热喝,粥要凉了。你要是需要什么,尽管跟我们说,别自己扛着。洛南这孩子有时候不开窍,你要是受了委屈,跟阿姨说,阿姨替你教训他。”
裴洛南在一旁无奈地笑:“妈,我什么时候不开窍了?我天天给星星准备早餐,提醒她带防晒帽和驱蚊水,比您还细心呢。”
大家都笑了起来,休息棚里的暖意在蔓延。
顾繁星喝着热粥,看着裴家人忙碌的身影:裴母在帮队员们分小菜,裴父在跟陈师傅讨论明天降温时的窑火控制技巧,裴洛南在整理保温棉的参数表,还顺手给她剥了个橘子。
突然觉得,这守夜的时光一点也不辛苦,反而像一家人围在一起过年,满是温馨。
后半夜,山风果然刮了起来。
裴父和裴洛南一起,帮着队员们在窑尾加铺了两层保温棉,裴父还亲自上手,用防火棉把窑门的缝隙塞得严严实实。
裴母则在休息棚里煮了姜茶,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连守护队巡逻的老张都没落下。
顾繁星守在窑口,看着火焰依旧垂直向上,笔记本上的记录越来越多,心里满是踏实。
她知道,有这么多人陪着她、支持她,明天的青瓷,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