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在调整队形,升龙距离岸边二百里,张世泽不会一开始就直奔升龙。
郑芝龙在旗舰的大仓,对各路将军指着地图通报情况。
黎朝如今分南北朝,皇帝是皇帝,实权归实权。
万历二十年,天朝在剿灭叛乱和援朝的时候,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叛乱的莫朝,重返升龙。
郑松权势滔天,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
这称号就能看出来,完全是太上王。
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
皇帝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 ,‘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是升龙的实际情况 。
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郑松崛起的时候,麾下大将阮淦之子阮潢担心猜忌送命,便自请出镇南边。
阮淦、阮潢,父子俩在南方积极经营,争取人心,现在已发展成‘阮主’政权。
如今安南有两个国都,郑主居升龙,阮主居顺化。
彼此相距一千五百里,以河静横山为界,完全切断与北方朝廷的隶属关系。
阮主乃阮福源,阮潢的六子,自称仁国公。
阮主所在的顺化,设置了掌诉讼的舍差司、掌钱粮的将臣吏司、掌祭祀及支给正营军饷的令史司,法政财三司分立,任命知府、知县管理民政,独开科举。
阮潢又将女儿嫁给郑松之子郑梉,结成姻亲。
如今郑主郑梉自号清都王,乃阮主阮福源的姐夫,但郑阮对峙早已形成,连年在河静地区大战,近十年双方已经发生两次五万人以上的战斗。
总体上,北强南弱。
但南方有横山山脉和灵江天险,北方也无法南下,安南被一分为二。
阮主阮福源比郑主更开放,佛郎机人在南边有两个大港,阮主的军队人少,更精锐,火铳、火炮更多,尤其是佛朗机炮,不比大明的少。
不过,阮福源是个聪明人,与郑主的大战只是为了保持其统治,并非想占据北方。
阮福源真正的目标是占城、真腊,不停派军队屠杀两族,占据山中地盘和南边土地,如今两族几乎成为其藩国,只剩下一个名义。
再过几年,阮福源估计会攻占暹罗的大城王朝。
郑芝龙介绍完了,众人都看向窗口的张世泽,等待命令。
陆天明给张世泽的命令是归治南海,给郑芝龙的命令是攻占南海,经营马六甲,打通奥斯曼的海路。
谁主谁辅清清楚楚。
张世泽麾下两个中军官,曹鼎蛟、还有表弟宋子帅,再有就是从军阿济格、杜度、多铎、德川赖宣,以及北面的和鄂尔勒克、楚琥尔,朝鲜两万水军属于商号节制。
一个副手方世玉,剩下的全是商号的人,负责人是张世泽叔叔张之相。
张世泽在众人注视下回到主位,托腮缓缓说道,“行船一个半月,本官没有聚将,看了四十天的安南舆图和地理,论安南作战,没人比我张家熟悉,战争很简单,战争也很复杂,我们要把简单的事情搞清楚,复杂的事情搞简单。”
众人轰然躬身,“请大将军下令。”
“先说简单的问题,我们要归治这里。无论对面那群不孝子承不承认,他们与我们都是三皇五帝的后代,为何他们会反复叛乱呢,诸位想过这个问题吗?”
郑芝龙一挥手道,“宣德皇帝说过,安南仗着山高皇帝远,以少数人牵扯大量兵力,以小博大,以弱博强。”
曹鼎蛟,“末将认为风俗大不相同,对面那群猴子花脸光脚,毫无礼仪可言。”
宋子帅,“哪来那么多说法,就是欠揍,仗着中原王朝把他们当做同宗,为所欲为。”
方世玉摸摸下巴,淡淡说道,“畏威而不畏德是笼统的说法,实际是没什么利益可言。”
自己的将军说什么都行,但他们受传统思维影响太大,张世泽把目光投向几位从兵将领。
阿济格无奈出头,撇撇嘴道,“就是吃的太饱了,安南平原不缺粮,山区不缺食物,战争不影响吃喝,山大王不抢劫就能活下去,当然毫无顾忌叛乱。”
张世泽笑了,“诸位知道安南人为何称自己为京族吗?”
郑芝龙立刻道,“内外之别,华蛮之别。”
张世泽点点头,“本官有先祖的笔记,对安南人为何不停叛乱研究甚深,安南从不认为他们是越族,而是华族,一直使用汉字,穿儒袍,只不过他们的口音与中原差别很大。
自汉武帝灭南越,一直到五代乱世,安南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并没有独立的地位。
开宝元年,宋太祖建立宋朝,同一年,安南经历千年汉化,第一次成立完整的统治—丁朝。
若宋太祖当时归治,想必不会有后来的反复。
即便如此,安南统治者、儒士等所有人,仍然认同自己是华族。
因为中华并不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称呼,是浓厚的文化共生族群。
安南毕竟偏远,鞭长莫及,孱弱的赵宋归治失败后,给元明两朝造成更大的阻力,安南渐渐有了特殊的定位,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华南朝’。
中华南朝,与我们说的南北是两回事,我们的北方是黄河以北,南方是黄河平原以南,安南人嘴里的北方是岭南以北,南方是岭南以南。
所以,他们不会自称越族,因为这是个地名,就像我们不会自称中原族一样。
七百年前,丁朝刚建立的时候,安南儒士自称京人。
这是个内外相对的称呼,就像我们平时说的,‘自己人、外人’。
京人就是自己人的意思,是安南儒士为了保持中华文化,中华血统的自称。
也可能是口音问题,也可能是统治需要,总之,京人即己人。
而安南的外人,就是蛮人、寨人。
儒士聚集的地方,即现在的升龙城,逐渐变为京畿人的自称,区别与‘外乡人、山里人’。
再然后,京人的统治地盘扩大,归治山里蛮族,逐渐成为整个安南人的自称。
所以,诸位明白为何安南不停反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