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不是杨镐担任任辽东经略的话,或许大明军队,在萨尔浒之战或许不会败得如此惨烈。】
【因为,大明王朝的萨尔浒之战中,损失太多了,不管是精锐,还是名将,都损失巨大与惨重的。】
【也有人说,若是李化龙没有病逝,那么辽东经略之位,也不会由杨镐来担任了。】
【若是能让李化龙担任辽东经略,并主导讨伐努尔哈赤的征战的话。】
【以李化龙统筹帷幄的军事才能,或许会摒弃分兵冒进之策,转而依托辽东堡垒群固守,以消耗战迟滞后金攻势。】
【因为杨镐选择的“多路同进,分兵合击之策”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朝鲜战役”“播州之乱”的影响。】
【杨镐认为“多路同进,分兵合击之策”,必然会让努尔哈赤,重蹈播州杨应龙的覆辙。】
【然而,杨镐却不知道,自己离开大明官场,又远离大明军事的十多年里,大明王朝的上上下下,都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今日的大明朝廷与明军,已非昔日朝鲜战场,播州之乱时的大明朝廷与明军。】
【最主要的是,萨尔浒之战中,很多人都认为,是杨镐首先因轻敌低估后金军的真正实力,又忽视地理气候对明军的不利影响。】
【在各种条件,都不利于明军的情况之下,尤其是上情报方面,完全不知道后军金的实力与动向时。】
【居然还敢在在战略上,又采用“多路同进,分兵合击之策”,却导致兵力分散,被后金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
【并认为杨镐在指挥调度混乱,军纪松弛,后勤保障不力,各方将领都在存在矛盾尚未化解与处理之时,就发起了战役,从而导致明军的全面惨败。】
【后世也有人说,萨尔浒的战败,也不能全怪罪在杨镐的身上。】
【虽说,杨镐虽对萨尔浒之战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明军惨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所有罪责都归咎于他。】
【因为,真正发起萨尔浒战役的人,并非是杨镐,而是明神宗朱翊均,以及那些大明朝廷中的高官大臣们。】
【在《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中就提到,明神宗朱翊均,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各科言官的弹劾,还有大明的文官集团等因素。】
【都在不断的催促着杨镐,要杨镐赶快出兵剿灭叛贼努尔哈赤的侵犯,以正大明天威。】
【因为,在萨尔浒战役爆发前的军费消耗是惊人的,同时,还有着朝廷上的巨大舆论压力。】
【在《筹辽硕画》记载中提到,辽东战事月费高达三十万金,若是长期拖延不战,会将拖垮明朝财政。】
【三十万金折合成白银的话,就相当于,每一月要消耗掉大明的军费,就高达三百万两白银。】
【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军费消耗?】
【因为在萨尔浒战役爆发之前,大明各地向辽东集结的大军,是号称四十七万大军。】
【但实际上,在萨尔浒战役爆发时,大明王朝实际出征,并且能战之兵,却是不足十万。】
大明诸帝
明太祖朱元璋错愕道:“每月军费消耗三百万两白银?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实际出征能战之兵,仅不足十万?”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怒道:“他娘的,这后世的贪官真的太他娘的狠了。”
“能战之兵,不足十万,他们虽然敢口称47万大军,怪不得他们,要拼命催促出战了。”
“大明的国库收入一年才三四百万两白银,它一个月就要烧掉三百万两白银,这场战还怎么打?”
.......
明成祖朱棣冷冷的道:“战役爆发前,一个月就烧掉三百万两白银?拖上几个月或一年半载的,不就直接把大明的财政给拖垮了吗?”
“难怪天道在之前会盘点,后世大明军队中的腐败,是各地方军官与兵部官员,联合串通在一起吃饷的信息了。”
“看来,这大明的贪污与腐败,远超过了朕的预料~!”
......
明仁宗朱高炽喃道:“后世的官员武将,怎会变得如此的堕落腐败?”
......
明英宗朱祁镇怒道:“朕大明的国库与白银,就是这样被那些贪官污吏给吃掉的?”
随后明英宗朱祁镇目光一转,看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问道:“说,那些在后世的祸害大明王朝的贪官污吏,是不是他们这群大臣的后代?”
“还有,你们当中,是不是有人,已经在朕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在偷偷的贪污私吞大明的财产与白银了?”
......
明世宗朱厚熜喃道:“看来朕现在手上的这点钱,到了后世,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了。”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惊讶道:“我滴亲娘啊,一个月的军费就高达三百万两白银,这也太贪了吧?”
百姓乙:“太狠了,也太贪了,这些贪官全都该死。”
百姓丙:“对,大明真正的敌人,并不是外贼蛮夷,而是那些腐败的贪官蛀虫。”
百姓丁:“在天道盘点到后世大明的‘萨尔浒’的战败是因为那杨镐造成的。”
“现在看来,谁在杨镐的位置上,都会面临一样的局面,到最后可能还会是一样的结局。”
百姓甲:“怪不得天道会说,即使后世的大明没有萨尔浒的战败,也同样会有另一场大败。”
“原来那时的大明,已经腐烂到根里了,换谁上都不好使。”
百姓乙:“确实如此,后世大明王朝面临着这么多,无法快速解决的问题,只要坚守不战,把所有物资与粮食严控禁止起来,才是最明智的作法。”
“但,还是,可惜了~!”
......
【四十六年(1618)五月,杨镐担任辽东经略时,努尔哈赤已经出兵侵犯铁岭,并占据了铁岭的十一座军堡。】
【由于,此时辽东巡抚李维翰隐瞒了战报,所以此时的杨镐虽担任了辽东经略,并不得知真正的军报实情。】
【但杨镐,人虽没到达辽东地区,就已经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并开始向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边军朝廷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