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看向远方,马上笑道:“世人都说江南好,不知江南有何好。”
余下目不转睛看向黄香,自然对这话心不在焉,当子午拿手指头在他眼前晃了晃,这家伙才缓过神来,马上叹道:“江南的好,恐怕只有迁客骚人才可感同身受。尤其这鄂州的黄鹤楼,便是古往今来,迎来送往许多被贬谪之人的必经之地。”
普安笑道:“哎呀呀,余下,你心不在焉想什么?”
余下愣了愣,乐道:“想什么,当然在想江南好了。江南的风景秀丽,江南的人杰地灵,江南的美人如玉,江南的锦绣文章。江南实乃天上人间,岂不闻苏杭繁华,名扬天下。”
赵香云饶有兴趣之际,问道:“江南是锦绣文章之乡,这话可是曹孟德所言?曹孟德总爱口出狂言,世人早已司空见惯。”
武连笑道:“不错,曹孟德当年征讨江南,派张辽在逍遥津大战孙仲谋。形势危急,可东吴战将周泰、甘宁等人奋力厮杀,护佑孙仲谋逃离险境。此番张辽虽威震逍遥津,可惜没能活捉孙仲谋。事后曹孟德面对大江东去,仰天长叹的说:‘老夫一统塞北,荡平四方,可谓天下无敌。可惜江南未平,此为一大憾事。如今眼看逍遥津要活捉孙仲谋了,难料江南锦绣文章之乡,也有如此虎将。看来欲要踏平江东,须待时日。’”
黄香伸手一指,笑道:“曹孟德这个糟老头子真有意思,如何想踏平江东。”
子午若有所思道:“他想称王称霸么?可是他已做到了,不过曹孟德想做秦皇汉武,他不想做割据一方之主,我想这也是曹孟德不称帝的缘由。”
余下笑了笑,自言自语道:“我想也是,可见曹孟德与众不同。他的大气魄非常人可比!虽说曹孟德不是皇帝,这也只是名义上的空缺,可浩浩青史之中,如何没有曹孟德?想必曹孟德也可与秦皇汉武并列。”
武连为了在赵香云跟前显摆,就笑道:“我倒想起一首诗来,这首诗可不简单。你们听听看!”说话间,吟诵开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黄靖大惊失色,赞不绝口之际,叹道:“果然头头是道,饱读诗书。这杜牧的《题乌江亭》居然也记得。这首诗是大唐杜牧为怀念楚霸王所作,对楚霸王的所作所为不敢苟同,讥讽之意,跃然纸上。倒是与太史公司马迁所言有些相似意味了,正道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子午又想起李清照的诗,就叹道:“李清照夫人却对楚霸王的英雄气概很以为然。这首诗,我们此番说过很多回了,早已烂熟于心,兄弟们,一起来。”说话间,普安、武连、余下三人同子午一同齐声吟诵开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普安笑道:“对楚霸王乌江自刎之事,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说楚霸王不该过江东,比如李清照夫人。有人认为楚霸王应该过江东,比如大唐的杜牧。你们说说看,这楚霸王该不该过江东?”
余下笑了笑,应声道:“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本来楚霸王稳操胜券,得天时地利人和。但楚霸王却一败涂地。不得不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可细细想来,不难看出,楚霸王的一败涂地,乃是他咎由自取。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便为垓下之战的乌江自刎埋下了伏笔。这是楚霸王个人的悲哀,不可怨天尤人。”
赵香云听了这话,马上想到九哥赵构,心里难过起来,不觉寻思开来:“九哥当然不如楚霸王了,李清照夫人的话分明是冷嘲热讽九哥,九哥他如若听了自然也羞愧难耐。不过细细想来,如若九哥也不肯过江东,恐怕眼下大宋就名存实亡了。如何会有眼下江南的安居乐业!不过南渡毕竟并非光彩之事,如若不能出师北伐,还于旧都。九哥这皇帝岂不是偏安一隅的小皇帝了!毕竟江南的皇帝只能称之为国主,北方的皇帝才是皇帝。秦皇汉武以来,历朝历代皆是北方一统山河,从未有过从南方可一统北方之事。不管世人如何看九哥,做妹妹的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就想有生之年见到九哥,告诉他,要出师北伐,还于旧都。这是太祖皇帝的遗愿,也是我大宋世世代代黎民百姓的心愿。至于九哥听不听我这个南归妹妹的话,就听天由命了。”想到这里,心如刀绞。
黄靖看气氛又有些沉闷了,就笑道:“你们就不必说这些了,今日带你们出来走一走,就是散散心。郾城大捷,黎民百姓喜出望外。这天下太平也就指日可待!江南的锦绣江山与江南的锦绣文章一样,都是不可胜数。”
黄香马上会意爹爹的话,顿时笑了笑,道:“江南多才子佳人,如今更是不可胜数。有一首诗叫做《黄鹤楼》 ,我感觉江南的书生意气,便更上一层楼了。眼下南渡以来,这般气息便更加浓厚。”
黄靖介绍道:“说起黄鹤楼,不得不说这黄鹤楼的传说,颇具神仙境界。吕洞宾的道场便在黄鹤楼,如今依然是道场。”
武连赞不绝口道:“黄鹤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靖介绍道:“三国时东吴黄武二年,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了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便失去了边防之用,随着江夏城地繁盛,自此黄鹤楼成为官商行旅游宴玩乐的观赏楼。”
赵香云道:“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堪称黄鹤楼的绝唱!想必后人也望尘莫及,当以崔颢的《黄鹤楼》为天下第一。”说话间,情不自禁,吟诵开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武连见赵香云如此喜上眉梢,也随声附和,赞不绝口起来:“这首诗堪称天下第一,如若想起黄鹤楼,必得想起这首诗。”
子午叹道:“可不是,如此境界,可谓无出其右。”
余下道:“我最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句,听上去很是押韵,还赏心悦目。”
普安道:“不错,读了这首诗,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黄靖笑道:“如若‘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句话里没有愁,就好了。”
黄香笑道:“好一个‘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的这首诗,果然气度不凡。”
黄靖介绍道:“南朝祖冲之在《述异记》中有‘驾鹤之宾’的故事记载。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有一道士路过口渴难忍,辛氏便热情招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道士临行前在酒楼墙壁上画了一只飞鹤,并对辛氏说,这飞鹤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归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一去不复返。辛氏为答谢这位帮她发家致富的仙翁,便在原地起楼,取名‘黄鹤楼’,自此名扬天下。”
余下笑道:“既然如此名扬天下,自然有许多迁客骚人至此,会留下许多妙笔生花了,诸位可记得?”
黄香道:“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黄鹤楼的又一绝唱。”见赵香云如此吟诵,自然很不服气,也跃跃欲试,吟诵开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子午道:“不过,我感觉这首诗,却是为扬州而作。黄鹤楼的名气并未凸显多少,反倒是这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后人都心驰神往了。”
余下点了点头,笑道:“不错,‘烟花三月下扬州’这诗仙太白果然妙笔生花,如此一句让后人都想去扬州走一遭,想去看看三月的江南美景了。这扬州城的黎民百姓自然对诗仙太白要感激不尽,感恩戴德。”
普安历来喜欢李太白,便笑道:“诗仙太白的诗作历来都是气度不凡!虽说黄鹤楼的诗作里崔颢为第一,可诗仙太白的这首有关黄鹤楼的诗作却是流传于世,反而比崔颢的诗更为喜闻乐见。”
武连叹道:“崔颢本也名不见经传,如若不是这首诗《黄鹤楼》 ,恐怕他就隐介藏形,无人知晓了。”
黄香道:“自古以来,有些人写了许多大作,却难有名扬天下的。可有些人却只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就名扬天下。崔颢的《黄鹤楼》便是一首诗名扬天下!当然诗仙太白却很是与众不同,他的诗歌不但多,而且还名声显赫。堪称李唐诗人里的一座高峰,后人难以攀越。诗的大唐,李太白当拔得头筹。”
赵香云听了这话,便不服气道:“我看未必!想必后人诗歌数目超越诗仙太白者,也大有人在!”
黄靖捋了捋胡须,笑道:“殿下所言极是,虽说是诗的唐朝,可我大宋的诗歌也不容小觑。王安石、苏东坡,他们的诗歌就不错!虽说为数不多,可也精益求精,雅致不减。”
子午道:“王安石的文章不错,词作不错,诗歌的确也不错。我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叫做《泊船瓜洲》 ,很是妙笔生花。”说话间,吟诵道: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余下喜道:“这首诗果然气度不凡,堪称唐诗气韵有所流传。其中的一个‘绿’字用的实在妙极!如此生动、鲜活,既有动感美,又具意象美,可谓巧夺天工,出神入化。想必后人在做文章时,也会效仿也未可知。”
普安听了这话,佩服不已,便点了点头,道:“所言极是,我倒也想起王安石的另一首诗了,叫做《梅花》 ,其中的语句很是自然而然,仿若浑然天成,没一丝穿凿附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其中韵味令人为之动容。这可是我大宋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感触,便是温文典雅,神游物外。”说话间,赞不绝口,吟诵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武连毫不示弱,马上迫不及待之际,点评道:“这首诗,最妙的就是两个字‘暗香’,世人皆知梅花的高洁与孤傲,不过却不知雪后梅花的与众不同。王安石这个人可是一个老顽固,做事极度一以贯之,桀骜不驯。这与梅花自然同病相怜!不过在此,后人读到这首诗,却无半点哀怨忧伤,反倒是静静的观赏,很是赏心悦目之感了。”
众人听了这话,点头一笑,喜上眉梢,一个个谈笑风生,极目远眺,但见江水滔滔,白浪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