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林宇和高育良之间的师生情绝非普通。赵承平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梳理着这些线索。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这很可能是精心安排的医疗救助。
高育良深知老刘在整个腐败链条中的关键地位,一旦老刘扛不住审讯,供出关键信息,整个团伙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他利用与林宇的特殊关系,安排林宇在老刘被拘留期间制造心脏病突发的假象,然后以身体不适为由将其改为监视居住,
从而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来销毁证据、统一口径。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双管齐下,一边继续监视公寓动态,一边调查那家提供服务器的科技公司,誓要在这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撕开一道口子,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先是召集了负责监视公寓的小组。小组成员们迅速围拢过来,个个神情严肃,眼中满是期待。赵承平双手撑在桌上,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沉声说道:“高育良团伙在公寓那边必定还有动作,之前销毁服务器只是他们的一步棋,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接下来,加大监视力度,24 小时不间断,任何细微的动静都不能放过。”
组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信任与决心。其中一个年轻的组员主动请缨:“赵队,我保证完成任务!就算不睡觉,也会盯紧那公寓。”
赵承平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辛苦大家了,这是一场硬仗,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安排好公寓监视任务后,赵承平又马不停蹄地着手调查科技公司。他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思维敏锐的同事组成调查小队。
在会议室里,他展开了详细的部署:“那家科技公司提供的服务器至关重要,高育良团伙销毁服务器,说明里面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们要从公司的注册信息、业务往来、员工关系等方面入手,深挖他们与高育良团伙的关联。”
赵承平带领着调查小队风风火火地赶到了那家提供服务器的科技公司。公司位于一座现代化的写字楼内,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整栋建筑看上去气派而规整,可在赵承平眼中,这里却可能藏着高育良团伙腐败的关键线索。
一进公司大门,前台小姐礼貌地拦住了他们,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眼神中却透着一丝警觉。
赵承平亮出证件,表明来意:“我们是调查组的,来调查一些业务相关的问题,希望你们能配合。” 前台小姐微微一愣,随即拿起电话通知了相关负责人。
没过多久,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匆匆赶来,他自我介绍是公司的业务主管。
男子脸上堆满了笑容,可眼神却飘忽不定,赵承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心中暗自警惕。
调查小队迅速展开工作,他们兵分几路,有的查看公司的业务合同档案,有的与员工交流了解日常工作情况,赵承平则专注于公司的财务报表。
他坐在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前堆满了一沓沓文件,手中的放大镜在数字间来回移动,每一个小数点、每一笔款项都不放过。
随着调查的深入,赵承平发现这家公司主要的业务确实是为政府机关提供信息系统服务,从合同签订到项目交付,流程看起来都十分规范。
然而,当他仔细核对资金流水时,几笔异常的大额资金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资金均来自海外,而且走的是技术咨询费的名目。
赵承平从公司财务负责人那毫无结果的问询中出来,心中的疑云愈发浓重。那几笔异常的大额海外资金就像一团乱麻,死死缠住他探寻真相的脚步。
他清楚,仅仅从公司现有的人员和资料入手,很难再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另辟蹊径。
回到办公室,赵承平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目光落在墙上那张写满线索的白板上。他的手指在白板上轻轻滑动,思索着下一步的调查方向。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去找找公司离职的员工?那些离开的人或许没有太多顾虑,能透露一些内部的真实情况。
他迅速安排同事们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该科技公司离职人员的信息。经过一番紧张的搜索和筛选,一位前技术主管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这位技术主管名叫林辉,在公司工作多年,对公司的技术业务十分熟悉,且离职时间不长,应该掌握着不少关键信息。
赵承平决定亲自去联系林辉。他通过电话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林辉的联系方式。电话那头,林辉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警惕,当赵承平表明身份和来意后,林辉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林先生,我知道这件事可能会给您带来一些困扰,但这关乎一个重大的腐败案件调查,您提供的信息可能会成为关键。”
赵承平诚恳地说道,语气中满是期待。
林辉又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赵警官,我也是看不惯公司里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才离开的。既然您在调查,我就把我知道的告诉您。
我们公司确实为‘特殊客户’开发过加密通信和数据存储系统。”
赵承平的心猛地一紧,追问道:“能详细说说这个‘特殊客户’吗?还有这个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
林辉叹了口气,说道:“‘特殊客户’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公司里都是高层在对接。
但从开发的系统来看,这个加密通信和数据存储系统非常高级,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加密算法,能确保信息的高度保密。
我猜测是用于一些不能公开的业务,可能涉及到违法或者敏感的内容。”
赵承平听着,脑海中迅速将这个信息与高育良团伙联系起来。那些被销毁的服务器,还有异常的海外资金,一切似乎都渐渐有了关联。
他继续追问:“那这个系统的核心代码呢?您有接触过吗?”
林辉苦笑一声:“核心代码只有老板掌握。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只负责一些外围的开发工作,核心部分老板都是自己处理,连备份都没有。
他对核心代码看得比命还重要,生怕泄露出去。”
挂掉电话,赵承平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虽然得到了重要线索,但新的难题又摆在面前。
核心代码只有老板掌握,而老板显然是高育良团伙的关键一环,想要从他那里拿到代码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就在调查似乎渐入佳境、即将取得重大突破之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位同事满脸凝重地走了进来,手中紧紧攥着一份文件。
赵承平下意识地挺直了身子,从同事的表情中他预感到有不好的消息。
“赵队,刚接到的通知。” 同事快步走到他身边,将文件递了过去。赵承平迅速接过,目光扫过文件内容,瞬间如遭雷击。文件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高育良即将出席在北京举行的重要会议。
他的手微微颤抖,文件在指尖簌簌作响。高育良要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这无疑表明他目前的政治地位依然稳固,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赵承平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排山倒海般袭来,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怎么会这样?我们掌握了这么多他腐败的线索……” 赵承平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不甘与愤懑。他一拳重重地砸在桌面上,茶杯里的水溅了出来,浸湿了摊开的文件。
窗外,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涌起了乌云,黑沉沉地压在城市上空,仿佛在呼应他此刻沉重的心情。赵承平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思绪万千。
他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团队成员们日夜奔波,费尽心力才搜集到的那些线索,那些被销毁的服务器、异常的海外资金、神秘的加密系统…… 每一个线索都像是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的指引,可如今,高育良即将出席重要会议的消息,就像一道冰冷的屏障,横亘在他们面前。
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调查是否触动到了某些更强大的利益集团?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极力庇护高育良,想要阻止他们揭开真相的步伐?
无数的疑问在他脑海中盘旋,让他感到无比困惑和迷茫。
会议期间,整个城市都仿佛被一层庄重而严肃的氛围所笼罩。赵承平在办公室里,依旧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调查资料中,试图从蛛丝马迹里揪出高育良更多的腐败证据。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却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真相执着追寻的光。
同事匆匆走进办公室,手中挥舞着一份报纸,脸色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懑:“赵队,您看看这个!” 赵承平放下手中的文件,接过报纸,目光迅速扫到了那篇占据大幅版面的文章 ——《高育良谈反腐倡廉与制度建设》。他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坐回椅子上,开始认真阅读这篇专访文章。高育良在文中侃侃而谈,大谈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言辞恳切地阐述着制度建设的种种规划和愿景,乍一看,俨然是一位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好官员。然而,字里行间却隐隐透露出一股委屈和不满,暗示自己是被恶意举报,仿佛自己是无端遭受污蔑的受害者,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相信组织会还他清白。
赵承平越读,心中的怒火越盛。他将报纸重重地摔在桌上,怒声说道:“哼,颠倒黑白,这是想混淆视听!” 他一拳砸在桌面上,震得茶杯里的水溅出了些许。
他清楚,高育良这是妄图借助舆论的力量,来为自己洗白,企图在民众心中塑造一个无辜者的形象,进而影响调查的走向。
他冷静下来后,开始思索这背后的谋划。他敏锐地注意到了专访记者所在的媒体,心中一动,立刻安排同事去调查这家媒体的背景。
很快,同事带回了关键信息:该媒体的总编是高育良的大学同窗。
得知这个消息,赵承平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一切都昭然若揭了,这显然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舆论公关。
高育良利用与总编的同窗关系,操纵媒体为自己发声,企图通过舆论引导来压制调查,给调查组施加更大的压力。
然而,又一个更棘手的消息如同重锤般狠狠砸来。
一位同事神色匆匆地闯进办公室,手里紧紧握着一份文件副本,气喘吁吁地说道:“赵队,不好了!高育良在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完善反腐败立法的提案,而且还获得了不少代表附议。”
赵承平的身体猛地一震,原本就紧皱的眉头此刻拧得更深,眼神中闪过一丝震惊与难以置信。他迅速从同事手中夺过文件副本,快速浏览起来。
提案中的文字条理清晰、言辞恳切,从当前反腐败工作的痛点难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完善立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每一句话都似乎充满了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这怎么可能…… 他自己就是腐败分子,怎么能提出这样冠冕堂皇的提案?” 赵承平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愤怒和不甘。他用力地将文件副本摔在桌上,文件像受伤的鸟儿般散开在桌面。
高育良的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他试图用这样一份看似正义凛然的提案,将自己包装成反腐先锋。
在会议的热烈氛围中,不少代表被提案的内容所吸引,纷纷附议,这使得高育良在众人眼中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积极推动反腐败立法的人,竟然是自己调查的腐败对象。
面对这重重阻碍,专案组会议室里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每个人的脸色都格外凝重。
侯亮平站在会议室的前端,目光在每一位专案组成员脸上缓缓扫过,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当前局势的忧虑,更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此时的他,身上那件笔挺的西装似乎也因这份沉重而显得有些紧绷。“同志们,” 侯亮平开口了,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高育良那边动作不断,我们必须更加谨慎行事,不能再有丝毫闪失。”
赵承平坐在会议桌旁,双眉紧蹙,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有节奏却又略显烦躁的声响。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之前调查的种种线索,那些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拼图,似乎在高育良的反击下又变得支离破碎。一想到要暂时放弃对公寓的监视,他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扯了一下,满是不甘。
侯亮平继续说道:“赵承平之前对那公寓的调查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现在高育良警惕性大增,我们再继续深入,很可能就会暴露,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所以,我决定让承平暂时撤回对公寓的监视,避免打草惊蛇。”
听到这话,赵承平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诧异与不舍。他刚要开口反驳,却被侯亮平一个坚定的眼神制止了。
“承平,我知道你不甘心,” 侯亮平语气缓和了些,“但我们不能只盯着一处,外围证据同样关键。
我们得换个思路,从别的地方打开突破口。”
于是,赵承平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那家科技公司的外围调查之中。随着调查的深入,赵承平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在众多的资金支出项目中,“专利使用费” 这一项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这些费用支出的频率极高,几乎每个月都有几笔大额款项流向境外。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报表上的数字,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一家主要为政府机关提供信息系统服务的科技公司,为何会有如此频繁的境外专利使用支出?
他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他先是联系了局里的金融调查专家,详细询问关于这类 “专利使用费” 支出的合理性。专家在电话那头仔细听完赵承平的描述后,语气谨慎地说道:“老赵啊,一般来说,企业的专利使用支出是比较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像你说的这么频繁,而且金额还不小,就有点不太寻常了。特别是收款方要是境外公司,那就更得小心,有可能存在资金转移或者洗钱的嫌疑。”
赵承平听着专家的分析,心中的疑虑更重了。他挂断电话后,立刻安排同事去调查收款方公司的详细信息。同事们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国际商业数据库、金融监管机构等,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几个小时后,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赵承平看到收款方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时,他的心跳陡然加快。
开曼群岛,这个在国际金融领域以税收优惠和高度保密着称的地方,常常被不法分子用来进行非法的资金操作。
他深知,公司的人员架构与业务开展情况往往能反映出诸多问题,于是,调取科技公司近三年的员工名单便成了他下一步的关键行动。
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办公室里弥漫着纸张受潮的淡淡气味。赵承平坐在办公桌前,身前高高堆叠着一沓沓从科技公司费尽周折才调取来的员工名单。这些名单纸张有些发黄,边角微微卷曲,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藏着等待被挖掘的真相。
他戴上老花镜,眼神专注而锐利,开始逐页翻阅这些名单。每翻过一页,手指都轻轻摩挲着纸面,像是在探寻着什么微妙的线索。一旁的同事小李不时凑过来,帮忙查找关键信息,他年轻的脸庞上满是认真,笔尖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录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仿佛在为这场紧张的调查伴奏。赵承平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微微舒展,脑海中不断梳理着这些员工信息。当他翻到一份项目组的人员名单时,目光突然停滞,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小李,你过来看这个。” 赵承平声音低沉,手指紧紧点在名单上的一处。小李赶忙快步走过来,顺着赵承平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这份项目组的人员名单显示,近三年来,这个项目组的人员流动异常频繁,平均三个月就会全部更换一批新人。
“赵队,这也太奇怪了。正常情况下,一个项目组就算有人员变动,也不至于这么频繁地大换血啊。” 小李皱着眉头,语气中满是不解。
赵承平靠在椅背上,摘下眼镜,用手轻轻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紧急会议结束后,赵承平马不停蹄地安排同事们去联系那些从异常项目组离职的员工。
同事们各自领命,通过电话、邮件、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地寻找那些离职员工的下落。办公室里弥漫着紧张而又忙碌的气氛,只听见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赵承平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不时抬起头,目光扫过忙碌的同事们,心中默默祈祷着能从这些离职员工口中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同事们陆续带回了与离职员工沟通的情况。每一次汇报,赵承平都听得格外认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随着信息的不断汇总,一个神秘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这个特殊项目组确实专门负责所谓的 “保密项目”。一位曾经在项目组工作过短短两个月的年轻程序员在电话里向赵承平描述道:“赵警官,我刚进项目组的时候,就感觉气氛特别压抑。大家都不怎么交流,每个人都埋头干自己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