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工部!
工部尚书正在听取属下的汇报。
汇报的内容,是关于蔚山的扩建。
皇帝的那一指,让蔚山从安夏的屏障,变成帝国重要的枢纽。
“大人,户部拨出三百万两,可还有两百万的缺口,需要我们自筹。”
禀报完进展,总是要提一下困难的。
“不用担心,这两百万自有人出。”
邓尚书表现得十分淡定。
下属不敢继续追问,弯腰告退。
“林侍郎,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邓尚书看向坐在一侧的官员,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林侍郎,原工部林尚书之子,丁忧前是詹事府的少詹事。
对于支持自己的官员,皇帝从不会让他们寒心,这家伙在家里住了一段时日,便被皇帝夺情。
工部侍郎,是皇帝与杜学士反复商议的结果。
“大人放心,有了这份图纸,别说两百万,就算三百万,下官也能办到。”
林侍郎冲邓尚书拱手应下。
回到自己的房间,林侍郎拿出厚厚的一摞请帖,命人务必全部送到。
明日,他将在城东设宴,宴请名单上的客人。
收到请帖的客人无不受宠若惊,再上保证一定提前到达。
原因无他,这些客人的身份,都是商人。
再成功的商人,在面对朝廷官员的时候,都无法彻底的挺直腰板。
更何况,对方还是位高权重的侍郎。
第二日!
华灯初上,林侍郎一身常服,站在酒楼外迎接。
这家酒楼,今晚姓林。
商人卑贱,首先抵达的客人,差不多是连滚带爬的从车厢钻出,随后一路小跑上前。
侍郎温言安抚,命人将他领进了酒楼。
客人,无一人缺席。
约莫一刻钟过后,林侍郎在两位郎中的簇拥下入内。
所有人几乎同时起身,冲林侍郎拱手弯腰。
林侍郎笑着吩咐免礼,随即在主桌的主位上坐下。
酒楼的大厅宽阔,摆放十一张桌子,没有一点拥挤的感觉。
“诸位!”
林侍郎环视一圈,然后缓缓开口。
先说正事,不然这酒他们也喝不踏实。
大厅内鸦雀无声。
“有涉足营造的,相信已经收到工部扩建蔚山的消息。”
林侍郎开门见山,没有说一堆云山雾罩的废话。
有人在轻轻点头。
“但是,本官相信你们对蔚山城的规模一无所知。”
话音落下,有小吏入内,展开一幅巨大的地图。
那是皇帝亲自设计的蔚山规划图。
需要保密的地方,已经全部遮上,剩下的,是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和一栋栋统一规划的商铺。
作为成功的商人,他们的嗅觉都十分敏锐,仅仅从一份图纸中,就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蔚山,将来是帝国南北的中转站,这些商铺,都是炙手可热的产业。”
紧接着,林侍郎又补充了几句。
“大人,这中转站——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人高声问道。
“中转站?来自帝国南边的货物,将通过蔚山卖往北方。同样,北方的牛羊,必须从蔚山卖到南方诸省。”
林侍郎满脸的笑意。
“敢问大人,这蔚山城的商铺,售价多少?”
又有人问出心中的疑惑。
“价高者得!”
林侍郎的回答言简意赅。
————
就在林侍郎宴请商人的同时,皇帝也在乾清宫同邓尚书说话,
“舅舅,你觉得能筹集到多少?”
皇帝背着双手,在殿内踱步。
“至少四百万两。”
略一思索,邓尚书给出了一个自认为保守的答案。
“四百万?朕以为——六百万不止!”
皇帝轻轻摇头。
“陛下——”
邓尚书冲皇帝拱手,满脸的震惊。
“你看到的——是眼前,那些商人看到的,是未来!”
皇帝发出了一声轻叹。
“臣——不太明白!”
邓尚书如实回话。
“那些商人只要看到蔚山城的规划图,他们就一定能察觉到其中的商机,你要记住一条,那就是不能贱卖!”
皇帝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臣——明白!”
邓尚书冲皇帝拱手弯腰。
“舅舅!”
片刻之后,皇帝看向邓侍郎轻声喊道。
“臣在!”
邓尚书的腰又往下弯了弯,
“勋贵之中,你可有察觉到异常之处?”
“陛下,臣现在是朝廷的官员!”
邓尚书轻声提醒。
皇帝面露苦笑,冲邓尚书双手一摊。
“陛下——”
略一思索,邓尚书还是忍不住开口禀报。
“说!”
“除了世袭罔替的勋贵,几乎没有人会站在您的立场。”
“包括睿亲王和平亲王?”
“他们不是勋贵!”
“宗室之中,有多少人拥护?又有多少人反对?”
“臣不知!”
“说说你认为的威胁。”
皇帝干脆直指关键。
“那些勋贵看似能耐有限,可他们汇聚在一起,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邓尚书显得忧心忡忡。
“朕知道,说点新鲜的。”
皇帝不以为然。
“陛下,切不可掉以轻心。”
邓尚书几乎是一字一顿。
“舅舅到底在担心什么?”
皇帝微微皱眉。
“陛下,以前——臣还能听到部分反对的声音。”
‘以前’二字,邓尚书刻意加重了语气。
“说下去!”
“可现在,臣只听到一片颂扬。”
“有问题?”
“陛下,您有多久没听到反对的声音了?”
“昨日,皇后不让朕吃那碗红烧肉。”
“陛下——”
邓尚书提高了音量。
“好吧,你说!”
皇帝双手一摊,面露无奈。
“陛下,您不觉得每一道旨意,都能做到畅通无阻?”
邓尚书除了是帝国的官员,还是皇帝的舅舅。
“你觉得有问题?”
“至少——先帝也无法做到。”
“说清楚一些。”
“陛下,当朝廷和勋贵中间再无反对的声音,臣以为——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有人在暗中使坏。”
“朕知道了!”
“陛下——”
“朕说——知道了!”
听到皇帝加重语气的指示,邓尚书只能无奈的闭嘴。
等到邓尚书退下,皇帝将杜公公唤到身旁。
“老杜,你怎么看?”
皇帝的语气十分温和。
“陛下,奴婢以为邓尚书说得极是。”
杜学士弯腰回话。
“哦?”
皇帝看了杜公公一眼,神色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