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江南省国资统管办衙门内,气氛异常凝重。江南省监察部门已下达指令,要求对各级衙署所组建的官办资产进行全面的资产审议和核查工作。
姜云坐在主位上,一脸严肃地开口问道:“关于资产数目统计的情况如何?”他的声音在宽敞的衙门大厅里回荡,让人不禁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片刻后,一名中年男子站起身来,他的额头上微微渗出汗珠,似乎有些紧张。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汇报道:“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省内各级衙署的官办资产数量相当惊人,初步估计有六万五千家。”
这个数字如同重磅炸弹一般,在众人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即使在场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准备,但当真正听到这个庞大的数字时,还是不禁被吓了一跳。
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江南地区确实拥有雄厚的资本来开设公司并投资兴办产业。即使在新政实施之后,由于政治因素而被抽取了一部分资金,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江南地区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帝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于地方制官办企业都给予了一定的待遇和福利。例如,在贷款方面,省衙和相关部门会为这些企业提供担保,帮助它们获得所需的款项,以支持生产和其他相关工作。这种政策上的支持无疑为地方制官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姜云面沉似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皇家银行和其他两家银行的省分行行长在吗?立刻去约他们过来,让他们总行工作组尽快下来,针对当年做保的相关资金流向展开审议调查。”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头。要知道,这种政府性质的扶持款审批额度可是相当巨大的,而且利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一名男子面露难色地开口说道:“如果真的这么做,恐怕会有大量资金需要返还啊,那我们的财政……”他的话语戛然而止,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钱啊,钱啊,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姜云沉默了片刻,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似乎在思考着应对之策。终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省财政目前能够拿出多少钱?我们国资办又有多少资产呢?”
省财政的资产根据去年刚刚修订的相关条例预留的备用金,即便全部押上,估计都不够返还百分之五的,至于国资办的资产,就江南省这个国资情况,良性资产估计够呛,没增添负资产都已经谢天谢地了,情况还是有些复杂的。
一名工作人员开口道:"天子不是在江南吗?不如,我们请天子?"这个提议被姜云直接否决,帝国正在体制改革,天子已经很少插手,具体事务不是说不能插手,而是插手是要付出政治信誉的。就江南这档子破事儿,天子还不至于亲自出手。
京师内导部国资处,内导部结合江南地区相关资料,判定江南国资系统出了大问题,并且这个大问题是能够影响帝国安稳的。立即整理相关资料,一份转交中枢各部,另一份快马加鞭送至江南。
大宋帝国皇家事务所驻江南办事处内,赵宇正在听取办事处负责人汇报工作,毕竟皇家事务所是皇室资产,赵宇得靠着这过日子重视程度比国资更上心一些。
李忠轻轻地推开那扇略显沉重的门,缓缓地走进房间。他的目光落在正站在桌前向负责人汇报工作的赵宇身上,原本想要说出口的话语在看到这一幕后,突然变得有些难以启齿。
赵宇似乎察觉到了李忠的到来,他抬起头,眼神交汇的瞬间,李忠明显感觉到赵宇的眉头微微一皱。然而,赵宇并没有过多地追问,只是随意地挥了挥手,对负责人说道:“你先下去吧。”
负责人见状,连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转身快步走出了房间,顺手轻轻地合上了门。
赵宇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然后将杯子放回原处,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问道:“出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慌张?”
李忠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开口说道:“内导部发出了紧急预警,是关于江南国资的情况。”
赵宇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迅速伸出手,接过李忠递过来的资料。资料的纸张有些厚实,赵宇戴上特制的放大眼镜,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宇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表情也变得越发凝重。江南国资的情况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他反复翻阅着资料,似乎想要从中找到一些转机。
过了好一会儿,赵宇才缓缓放下资料,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然后开口说道:“江南国资的情况,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中枢对此有什么打算?”
李忠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他开口说道:“中枢已经决定采取紧急预案。”
赵宇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仿佛在权衡利弊得失,终于下定决心般说道:“让嘉熙这孩子也参与其中吧,放手让他去做,要是他收拾不了这局面,朕就亲自出马!”
李忠领旨后,立刻恭敬地退出了会客室。
与此同时,大宋帝国京师的中枢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他们结合了大宋帝国内导部提供的关于江南国资系统的预警报告,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江南国资系统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可能对帝国本土的政治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枢部门毫不犹豫地启动了应急预案。他们迅速抽调了监察系统的骨干成员,组成一支特别监察组,准备派遣他们前往江南地区,彻查国资系统的问题。
这支特别监察组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将深入江南地区,揭开国资系统背后隐藏的真相,揪出可能存在的腐败分子和不法行为,以维护大宋帝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特别监察组如同一股旋风般抵达了江南地区,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前来彻查江南国资系统的问题。这个监察组的组长是陈继云,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来自西宁学府。
按照惯例,特别监察组的成员通常是从预备役官员或在职的国立学府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然而,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中央意识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第三代金融从业者大多是科班出身,而且目前只有国立学府系统培养这类人才,这很容易导致国立学府在金融领域一家独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央采取了一项措施,直接从西宁和东辽两个学府的金融系统中调任尚在的一代和二代金融从业者。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与国立学府形成关联性关系,从而保持金融领域的多元化和竞争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特别监察组的金融系统专业人员全部来自西宁和东辽两个学府,并没有从国立学府调人。这显示了中央对于金融领域多元化的重视。
与此同时,大皇子赵嘉熙也首次参与到特别监察小组的工作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一次历练,也是中央对他能力的一种考验。毕竟,江南国资问题确实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帝国有关部门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始对江南国资系统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调查工作。他们将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查找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并确保国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