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是望着杨明月下的画舫,也是望着杨明月上的马车,当马车渐渐隐入远方后,张楚才缓缓收回了目光。
那不是梦。
现在张楚自然知道了。
其实当一头扎入大唐盛世的时候,张楚便反应过来了,结结实实的折腾了一晚上,就算是再猛烈的药,就算是再浓郁的酒,也都会醒来。
不过,张楚并没有多说什么。
那种情况下,陷进去,柔进去,便已是最好的语言了。
所以,在杨明月离去的时候,张楚才不过是装着闭上了眼睛罢了。
有些事,不必再多说了,若是四目相对,少不了的便是尴尬和挽不回来的决定,既如此,倒不如留给两人最空白的回味。
张楚拍了拍衣服,并且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了。
清晨清冷的晨风灌进来,让这里一夜的旋旎和旋旎过后所留下的特有味道,皆随着晨风消失无尽。
张楚走出客房,就看见一个老嬷嬷坐在萧婉仪身侧,小心翼翼的把毛毯往上提了提。
“奴婢见过秦川侯。”
当见到张楚,这老嬷嬷赶忙躬身。
张楚颔首,望着精心布置的菜肴,又看了看还在沉睡中的萧婉仪。
“秦川侯,杨姑娘在长安外便下了画舫,说是早已和你告别,所以,托付奴婢送侯爷和萧姑娘回长安。”
不等张楚发问,这老嬷嬷便解释道。
张楚轻叹一声,挥挥手,老嬷嬷再福了福身子,赶忙退下了。
他坐到了萧婉仪身侧,摸了摸茶壶,尚温,便直接对着茶壶嘴,痛饮起来。
一夜的折腾,口干舌燥的厉害。
更别说,这丫头不知道还给自己用了什么药。
呵·······
下次再见,若是不给某家一个解释,某家可不会轻易饶过你,真把某家当成畜生用了?
还用药·····
不过,张楚能感觉出来,这药应是秘技,和普通的春药还不同,这会自己除了身子有些疲累外,精神头,包括脑袋什么的都还不错。
听说,就算是在后世,那科技小蓝片吃进去,脑袋多也是会头疼,眩晕的厉害,光这一点,这丫头倒是有心了。
一口气把茶壶饮尽,望着四周。
画舫已渐渐驶入了曲江码头,这会码头前,一艘艘画舫并肩排列,端的是壮观。
虽说上元夜已是过了,可精明的商家可不会那么简单的就收手,毫无疑问,上元节后的数日内,这里恐怕仍旧是很热闹。
不过,这些和张楚没啥关系了。
萧婉仪醒了。
就在画舫入了码头时,轻轻撞在岸边的石头上,画舫轻颤的同时,萧婉仪也慢慢睁开了眼睛。
“嘶·······”
萧婉仪轻轻吸了口气。
她按着太阳穴,眉头轻皱。
“醒了?”张楚斜了她一眼:“正好,下船吧。”
说着,便拍了拍长袍,站了起来,沿岸码头道路上一辆辆马车,密密麻麻,不少才子佳人,世族子弟,花魁伶人等等,或步履蹒跚,或双腿无力,或最醉醺醺······
他们从画舫上下来,便再一头扎进了仆人所牵引等待的马车中。
张楚看到了王铁牛。
萧婉仪的眼眸中是有些狐疑的,她看了看桌边的酒坛:“昨夜,侯爷,奴家没有喝多少吧。”
“怎么就睡得那么沉?”
萧婉仪清楚自己的酒量,所以,她一下子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昨夜先不说喝的是果酒,单看自己喝下去的数量,就远远达不到让她不省人事的这种程度。
不过,张楚没让她多想。
直接拉着她,下了画舫。
“或许是你连日太过于劳累,昨夜画舫在水面上航行,未免有些颠簸,便摇摇晃晃的把你哄睡了。”张楚随口应付了一句。
不用说,昨天萧婉仪喝的酒壶里,定是混着迷魂药一类的东西。
萧婉仪挠挠头,尽管隐隐觉得是有什么地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索性便暂时不想了,不过刚登上码头,她突然一惊:“哎?侯爷,杨姐姐呐?”
“她走了。”张楚平静道。
王铁牛已是驱赶着马车赶忙迎了上来。
“走了?”
“离开长安了?”
“这么快!”
萧婉仪很是惊讶,扭头望着画舫,心里未免是空落落的:“就这么走了吗?昨夜,竟就是离别,哎呀,这么说,昨夜忘了和杨姐姐多饮几杯了。”
“上车吧。”张楚拉着萧婉仪直接登上了马车:“总有一别,早一天晚一天,倒也无所谓了。”
“铁牛,先把萧姑娘送往平康坊。”
张楚吩咐。
王铁牛应了一声,便驾着马车,奔向了汹涌的车流。
萧婉仪坐在张楚对面,还在叹息,忽然,她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突然双臂交叉抱紧了肩膀:“昨夜,侯爷,你没对奴家做什么吧。”
张楚白了她一眼,直接闭上了眼睛。
“没空。”
萧婉仪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确实是一点痕迹都没有,不过,她又是疑惑恍然的瞅着张楚:“侯爷,没空?”
“有什么事,比奴家还要勾人呐?”
张楚懒得搭理她。
马车一晃一晃的,这会他还真困乏的厉害。
估摸着,到了府里,最少也得睡上一天。
萧婉仪见张楚不理自己,便撇了撇嘴,也不说话了,安静的望着窗外,不知想着什么。
从平康坊再回到秦川府,顾不上吴娘大花她们的关切,便一头扎进了棉被里。
当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竟已是深夜。
上个厕所,翻个身,便再沉沉闭上了眼睛。
少年人高涨生命力的第一次宣泄,多少都伴随着过度。
毕竟,这是将近二十年的积累。
就算再旺盛的精气神,也顶不住这般索取。
所以,当张楚再醒来的时候,便感觉腰有些隐隐作痛了。
不过,当阳光笼于身上的时候,张楚舒展着身躯,他感到了春意正一步步走来了。
阳光很好。
风中也不再是只有冷冽,多了几丝撩拨人心的暖意。
并且长安似乎也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上元节过去了,年也算是彻底的过完了,张楚坐于院中的石桌前,突然发现,墙角处,竟露出来了几抹绿意。
浓郁的,喷薄的,持久的,强劲的春天,似乎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撞进了贞观九年。
然后,伴随而来的便是忙碌。
裴行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不过,张楚正饮着茶,吴娘便快步前来通禀,说是薛仁贵前来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