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厢,墨韫的家中。
他们的午膳已准备好,但仅有的几人还尚未到齐。
以前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如今只剩下墨韫,乔氏,墨胜华与墨庆华。
墨韫吹胡子瞪眼,“这个胜儿,简直不像话,难不成还要老夫亲自去请他?”
乔氏柔声劝慰,“老爷莫急,大少爷兴许是有事耽搁了,应该也快来了。”
“他一个闲人,有什么事可耽搁的?”墨韫至今还没想好以后要让墨胜华做什么。
除了入仕,墨韫什么都看不上,这条路原本走的还不错,可如今仕途早已断。
乔氏为墨胜华说话,“老爷切莫这般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事,大少爷也一样。”
他们说话时墨胜华走了进来,方才在外面他便听到乔氏为他说话,心中不免有几分感激。
以前兰如玉受宠时,他对乔氏毫无尊重可言,但她现在不仅没记恨,还会这般维护他。
这样的女人又岂是兰如玉所能相提并论,否则自己也不会被养成以前那样子的性子。
他进来先道歉,“父亲,姨娘,抱歉,我来晚了。”
墨韫怒斥,“让长辈等你,你也好意思,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老爷您少说两句。”乔氏道,“大少爷快坐下,你父亲就是性子急,你莫怪他。”
“我明白,是父亲今日心情不好。”墨胜华叹气,“我们家的人一年比一年少。”
墨韫冷眼看着他,“你若是真明白,那等出了孝便娶了女人回来,为墨家开枝散叶。”
墨胜华自嘲的拒绝,“儿子这种废物,怎能害人家姑娘,延续香火之事只能靠庆儿了。”
“庆儿才多大?你对这个家一点责任都不想负?”墨韫越说越气,“真是兰氏教出的好儿子。”
“好了,老爷,今儿个过节,您还是少说两句吧。”乔氏打圆场,“庆儿,给你父亲布菜。”
“是,姨娘。”墨庆华对她言听计从,当即拿起公筷,给墨韫的餐盘中夹了一些菜。
因着他们还在孝期,不能食荤腥,便是今日中秋佳节,也只有些素,丝毫没过节的气氛。
墨韫见墨胜华脸色不好,再想到兰如玉还被关在柴房,这才心软下来,没再继续说他。
一家四口终于开始用午膳,席间乔氏殷勤的为墨韫布菜,墨庆华也会贴心的帮忙。
他们三人其乐融融,透着几分温馨之感,墨胜华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的在心里感慨。
想当初兰如玉得宠之时,乔氏母子就像外人,现在则是他成了多余,在这里碍别人的眼。
用过午膳后,他向墨韫祈求,“今日乃是中秋佳节,能否让儿子给姨娘送点月饼过去?”
“你倒是有孝心,可惜用错了地方,你的腿变成这样,与她脱不了干系,都是她没教养好。”
墨韫只要看到他的腿,就会止不住的惋惜,继而一种愤怒感腾的升起,气他浪费了自己多年培养。
“父亲说的是,奈何事已至此,儿子再怎么怨恨也没用,既生为人子,总不能不认自己的生母。”
墨胜华何尝不怨恨兰如玉,孩子受大人的影响极大,若非是她教养的不好,他不会是这性子。
但因她是生母,给了他这条性命,他便连责怪是错的,只能自己认下这一切,默默的承受。
“你以前若是便有这等觉悟,好生侍奉你嫡母,她在府里能看到希望,兴许就不会与老夫和离。”
墨韫悔不当初,只要容清还在这个家里,即便宋昭愿不是他亲生女儿,也还会来走动。
墨胜华如何不后悔,只是为时已晚,“都是儿子不好。”
“行了,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你要送便去送吧。”墨韫不想再面对他,看了就来气。
“儿子多谢父亲,那儿子去了。”墨胜华起身行了一礼,比以前要谦逊有礼的多。
他早已准备好月饼,得了允许后便拿着月饼去了柴房,好歹让兰如玉过个中秋。
来到柴房外时,他听到里面传来兰如玉的声音,大概因现在是用膳时间,周围没人在。
故而她的声音有点大,“早知道还不如留着那老太婆,关键时刻还能帮上我们点忙。”
接着是秋菊的声音,比她稍微低一些,“毒都下了,人也死了,现在后悔也没用。”
墨胜华听不太清楚,便蹑手蹑脚往前走了些,从碰巧听到变成了刻意的偷听。
若是旁的事,他断是不会做出偷听之举,可涉及到下毒杀人,他便顾不上这么多。
兰如玉感激的道:“好在你嘴巴够紧,且早已毁尸灭迹,那贱人便是起了疑也没用。”
秋菊止不住的叹气,“哎……若非少爷已成了人证,便是避子汤之事,我也绝不会承认。”
提到墨胜华,兰如玉也来气,“我怎生了这么个儿子,他就是个讨债鬼,竟害我至如斯地步。”
秋菊倒是不敢怪墨胜华,“但愿墨昭华能念着他的好,莫要再记恨他曾经做的事,费心来对付他。”
她们同时被关入柴房,便无人给他们送消息,至今也不知宋昭愿认祖归宗,改名换姓之事。
“他的腿废了,等于人也废了。”兰如玉道,“那贱人都无需动手,他这辈子便已毁了。”
秋菊喘了口粗气,“也不知墨昭华的身世有没公开,府里这些下人只会看人下碟,啥都不肯说。”
她此前挨了罚,后续又没大夫来治疗,伤口已然溃烂,夜里睡着了都时常会被疼醒。
兰如玉心疼道:“世道如此,我如今别无所求,只求你能撑过这一劫,有大夫治疗更好。”
“这些就不想了。”秋菊苦笑,“我属于从犯,没直接打死我都算好,如何还敢奢望请大夫。”
她没承认兰如玉给墨老夫人下毒之事,并非她有多忠心,而是她也是参与者,同样要受罚。
兰如玉咬了咬牙,“那不孝子,今日是中秋佳节,也不知拉开看看我,我真白养了他这么多年。”
秋菊惋惜不已,“可惜小姐不在了,她的孝心要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