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于虎的保护措施,并没有阻挡住张信团伙要除掉这个仇敌的脚步。
他们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仍在千方百计地寻找于虎的踪迹,以及他的家庭住址。
正像于虎也在穷尽一切办法,也要找到他们一样。
双方都在寻找对方,谁暴露了行踪,便会在接下来的争斗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张信选择去了南洋。
张信的离去,并不是被康熙的打压吓破了胆。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男人,从来在困难面前就没屈服过。
这次下南洋,也是迫不得已才做的决定。
主要是身边多了一个负担,使他做事不能再为所欲为,而是瞻前顾后,无法放开手脚去做了。
这个负担就是方静。
他想卸掉这个包袱,以便更好地投入战斗。在国内没有更好的地方安置方静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去海外。
李标死后,方静又回到了他的身边。这一对恋人,在多年的分离之后,又聚在了一起,最终完成了心愿。他们都很珍惜这段感情,如果国内有一处安全的存身之地,他们就绝不会去海外生活。
然而,现在的环境,确实今非昔比,变得非常地残酷。想当年张信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过岁月流逝,他己由昔日皇家所倚仗的重臣,演变成为现在破坏国家大一统的罪犯,成为了朝廷重点打击的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他不死,还在人世,就会一直被追捕。
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如果身边没有方静,这种富含刺激的生活,还是蛮适合他的。
他已经在这险恶的环境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他生命中一大半的时间,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的。
能适应这种环境的人,抗压能力都特别强。
可是,方静来到他身边后,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他对方静各种呵护,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当然,在儿女情长中,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还要领导国内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他当然不会让方静与自己一起担风险。
为了给方静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他决定带上一部分从广元寺挖出来的财宝,出走南洋。
当然,他不能说是把方静个人送出去,那样她肯定不会接受。
他向方静保证,他们是为了谋求更稳定的生活,才下南洋的。
等把方静安排好之后,他就会返回国内,组织国内的斗争。
临行,把国内的事情,交给侄儿张龙负责。让他和手下的哥们,在朝廷新一轮的打击下,避其锋芒,隐藏起来,等他回来后,再商议起兵之事。
特别交代他和马武,吕魁,黑龙等几个关键人物,一定要分头隐藏。
非必要一定不聚集,以免被敌人发现,造成重大损失。
同时也可给政府造成他们已成强弩之末的假象,以此麻痹康熙,使他把注意力转向别处。当他回国内时,再组织力量,打他个措手不及。使天下震动,人心思乱,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安排好一切后,就带着方静,上了一艘商船,离开了祖国,去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已经四年了,仍没回来。
这给内部人员造成了很大困扰。
有人猜疑他们的船只可能在大海里遇到了风暴,船上人员都触礁遇难。
也有的说,他们成功上岸后,靠着带去的财宝,在南洋开始了另一种崭新的生活。
初来乍到,凭着灵敏的嗅觉,张信把握住商机,在所居的岛屿上,买下了大片的土地,开起了种植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
并且在食用了方静当年为他采摘的还阳草后,又恢复了男性功能。
并且使高龄的方静成功受孕,又怀上了孩子,不久,成功生下一个男孩。
现在孩子已经一岁,聪明可爱。张信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快乐之中,乐不思蜀,在海外享受着人间快乐的生活。
多数人信了,但遭到了张龙的反对。
他坚信,叔父不是那种贪图享乐的人。他虽人在海外,一定心系故乡,长时间不来,一定有其原因。
不久,张信从南洋通过特殊渠道,送来了一封书信,张龙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原来叔父迟迟不回,有两种原因。
一是他无法说服方静。
事情是这样的:方静并不反对他回国。
但如果他真要回的话,方静也要跟回来。这样一来,等于他的努力白费了。
二来,当时的南洋,已不再是过去传说中的荒蛮之地。大批的广东,福建沿海居民,为了讨生活,或躲避战乱,纷纷涌入南洋。
他们和当地土着一起,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这些国内民众,都是初次到国外的,抗风险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他们在当地立足后,马上成立了许多互助组织。大家互帮互助,抱团取暖,以求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
这时,张信看到了另一条发展力量的路子,那就是利用自己的财力,对一些初入南洋,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代价是只要他们加入自己的帮会。
这一招很有用。
当时出国的人,大多都是在家生活不好的人,他们去了海外,生活无着,迫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帮他们一把。
而已经站稳脚跟的国人,把帮助后来者,看成是自己的义务。因此他们以家乡为纽带,成立了许多同乡会,来帮助来自家乡的人。
每一个初来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家乡的会所,并得到帮助,渡过最初的难关。
在国外成立帮会,是不受限制的。
因此张信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兼并了许多同乡会,把他们发扬光大,宗旨便是反清复明。后来帮会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演化成海外最大的帮派,洪帮。
张信开创了海外最大的帮派,自己任舵主,但仍关心着国内局势。想尽一切办法,和国内取得联系,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而国内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自张信走后,国内的反清形势,就进入了低谷。
因为无论是从谋略方面,还是从领导能力来看,张信的作用都无可替代。
张龙等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便按照张信的交代,潜伏起来,等待时机。
在中原潜伏了一段时间后,张龙又潜回了卧龙山。
在某一个地方长大的人,即使离开了那儿,也会对那个地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对那个地方念念不忘。
张龙来到了卧龙山,面对这熟悉的山水,大发感慨。
在游历中,他竟然发现这儿还有一位老前辈生活在这儿,他便是赵林。
感到特别地惊奇。
因为康熙的态度很明确,决不允许张信团伙的存在。对其人员,要严厉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东厂背景的人,在这儿能够生存下来,堪称奇迹。
他和赵林相当熟悉,便问其原因,说是被特许的。
因为他现在已进入养老模式,不再参加任何政治上的活动,也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所以也就没人找他的麻烦了。
当然,能享受到这份殊荣,也是于虎努力的结果。
于虎已经通知了地方官府,决不允许为难赵林。
因为他已是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