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严武这话刚一出口,乙支信立即神色大变!
“主动进攻辽东郡?你疯了不成?”
公孙父子独霸一方的时候,高句丽都被压的只能自守!
现如今辽东之地已经尽归于楚国,再加上太史慈带兵几万坐镇其中。
这个时候主动进攻?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啊!
金严武冷声道:“中原之战,楚军和曹军正在冀州争锋。”
“一旦冀州之地尽归于楚,吕布必然会顺势南下黄河。”
“这个时候,楚军主力不可能继续前来增援辽东。”
“而我军上下,全力调度至少还有七八万军。”
“如果咱们再胁迫三韩一起出兵,至少能够调集大军十万人以上!”
“就算打不下襄平城,至少占据乐浪郡还是有很大机会!”
高句丽这些年休养生息,人口和兵力已经恢复了不少。
三韩之地虽然此前岁岁朝贡中原朝廷,可这些年因为朝廷实力不足,他们已经被高句丽给压迫的半臣服了。
所以调动三韩之地的兵马,也不是不行。
乙支信摇头道:“打仗又不是光靠兵多,我军战力,比楚军差太远了。”
“而且主动进攻,就要不惜损耗全力攻城。”
“如此一来,更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除此之外,辽东楚军毕竟还没有对我们动手。”
“咱们主动出击,万一引起敌军反击又当如何?”
“所以主动进攻之事,绝不可行!”
乙支信觉得,金严武这会儿有些太膨胀了!
那可是在中原之地,都能百战百胜的楚军精锐啊!
你还想主动进攻?脑子里装的都是啥!
高延武点头道:“国相之言,确实更有道理。”
“眼下之局,咱们切不可妄自动兵!”
“还是接着说,如何防御吧。”
如果中原朝廷,现如今还是一团乱麻。
辽东之地,只有公孙父子坐镇一方。
以高句丽现如今的兵力而言,也不是不能考虑攻打乐浪郡。
关键是楚国朝廷,已经近乎一统北方!
这个时候,高延武也不敢主动招惹楚军啊!
看到两人都不赞同这个提议,金严武也只暗自叹息一声。
然后开口道:“楚军东进,要先过马訾水,后至丸都城。”
“所以我军防御,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坚壁清野。”
“从襄平城到丸都城所有百姓,都要主动迁徙。”
“房屋焚烧、水源下毒、庄稼也要全毁掉!”
“尽一切可能,迟缓楚军东进速度!”
高延武点头道:“此计可行,传令安排即可。”
襄平城是辽东重镇,而高句丽和公孙父子之间几番攻伐。
大家出兵路线如何,其实都已知晓。
所以在敌军进击之路上,几乎没有什么百姓生活。
坚壁清野之计,就是耗费人工,对于高句丽国内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金严武继续道:“第二步计划,我们要在马訾水支流主动设伏。”
“楚军东来,就将敌军挡在江水以东!”
“如果此计成功,就能阻止敌军靠近丸都城。”
“就算谋划不成,至少也能阻挡敌军一段时间,消耗他们粮草库存!”
辽东到高句丽示意图
辽东之地,确实有楚军兵马好几万。
但是辽东百姓穷困,钱粮物资不多。
楚军调动,会受到后勤影响较大。
只要成功将楚军挡在江水以西,或许就能让他们主动知难而退!
乙支信颇为犹豫道:“马訾水支流并不宽广,而楚军又向来善战。”
“如果咱们能够借助地形拖住敌军,当然最好。”
“可万一拖不住,到时候大军战败,岂不是影响军心士气?”
在乙支信看来,大军向前主动出战,多少有些过于冒险了!
金严武摇头道:“此番对敌,本就是层层消耗,然后再坚城固守。”
“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出击,敌军此来必然一鼓作气。”
“到时候全军将士们死守城中,万一挡不住又该如何?”
“所以沿江布防虽然有些冒险,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金严武觉得,乙支信就是胆子太小了!
这还没开战呢,就直接考虑战败之后的结果了!
高延武点头道:“既如此,咱们就移师向前,沿江布防!”
如果楚军不来,当然皆大欢喜。
万一他们真要是打过来,确实有必要利用地形提前阻击!
金严武继续道:“第三步计划,乃坚城固守之计!”
“丸都城新建,还未曾经历战火袭扰。”
“所以军中将士们,对于守城作战,其实并不熟悉。”
“末将以为,可以将我军兵马分成两队进行演练。”
“其中一队守在城内进行防御,思考如何阻挡敌军攻城。”
“另外一队在城外扮演敌军,思索如何破城。”
“如此一来两相总结,必然能够确保丸都城万无一失!”
高延武点头道:“这事儿,本王会亲自安排!”
“除此之外,加派斥候去往辽东郡打探。”
“万一真的发现楚军有所动作,务必火速来报~!”
按理说,楚军这会儿正在跟曹军争夺冀州。
吕布应该不会多生事端,调派大军来打丸都城。
可金严武说的不错,这事儿有备无患啊!
事情商议妥当之后,众人立马各自行动起来!
建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襄平城。
甘宁从渤海郡率领水师船队出发,一路奔波终于赶到辽东郡。
两人靠岸登陆之后,立即直奔太守府。
冀州局势进行的十分顺利,而眼下时节又已经入冬。
所以王烈这个辽东太守,正忙着跟江东那边加强贸易。
没想到甘宁跟赵云此来,居然是想要劫掠高句丽弥补粮食不足的问题!
太守府议事大厅之中,王烈颇为无奈道。
“两位将军,冀州粮食问题,真的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了?”
辽东郡这边,说到底还是太穷了!
王烈上任这么久,一直都在想着如何扩充耕地,增强贸易。
可夏秋季节海上飓风太多,跨海贸易的事情,一直没办法推进。
眼瞅着秋末冬初,飓风停歇了,又撞上这档子事!
一旦辽东之地大战再起,甘宁还要利用海船把粮食送到冀州!
如此一来,自己辛苦定下的跨海贸易,岂不是白做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