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国皇帝知晓他们此行的目的并劈头就问的做法,杨羽耀他们并不意外。他们既然是为此而来,当然没打算隐瞒。
尽管玄真宗留给魏武国皇帝的法器的功能并不能传递过多的消息。但昨日到锦阳城后,他们便将他们此行的目的告知了郑公公,由他代为传达给魏武国的皇帝。
他们三人一致认为,敞开天窗说亮话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假若魏武国皇帝绝不接受此事,那么他不必等到他们见面时才提出,他选择了等到此时提出,那就说明可以谈判的地方很多。
只是,魏武国皇帝直接点名让李奉知来回答的做法还是完全在李奉知的意料之外,尽管将铜岭镇的人带走确实是他想做事,杨羽耀和贺乾清只是出手帮他而已。李奉知依然因自己父皇这出其不意的做法而吓得一时有些懵。
毕竟,若是按照尊卑顺序来说,不应将身为他师祖的贺乾清和身为他师尊的杨羽耀绕过,直接问他才是。
“师尊,我父皇他这么做……我……”李奉知有些慌乱地赶忙传音向杨羽耀求助该如何应对这种情景。
“直接将你的想法说与他听便是。不必紧张,他应当是在试探你究竟是怎样的人,以此来对你有所了解。”杨羽耀立刻传音回复道。在杨羽耀看来,魏武国皇帝这么做有些突兀但并不意外。而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显然与信息差脱不了干系。
在得知自己被自己的贵妃联合御医和几名宫女太监一起戏弄,将自己唯一与皇后所出的儿子掉包送出宫打算弄死,但那孩子福大命大地活了下来之后。魏武国的这位皇帝便派出人去四处搜寻他这唯一的嫡子的下落。
而他的部分人手,确实找对了方向,并偷渡到来夏国见到李奉知。只不过他的这部分人手,说他们无能吧,却能找到正确的人。但说他们有本事,他们却又做出了这样的操作出来。
他们贸然露面,想直接劝说李奉知同他们回去。,却没有事先和魏武国皇帝那边透个底。以至于魏武国皇帝所掌握到的信息估计才停留在他的嫡子在收养他的老者去世后,离开了魏武国这个程度。
而那几位手下,在魏武国皇帝这里估计是失联状态。他并不知道他们在夏国,也就时至今日都没有派人到夏国交涉将他们几个捞出来。因此,魏武国皇帝大概是直到见到了李奉知,才知晓了他的这个孩子在离开魏武国后去了哪里,拜了谁为师。
诚然,这个结论仅仅是杨羽耀的推论,那位皇帝并未亲口承认是这样。但比起杨羽耀以前的推测,这回有了足够多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猜测。
说起来,按照杨羽耀以前的推测,他觉得魏武国的皇帝应当是知道李奉知是拜了他为师并跟随他一同去了夏国的玉桂,毕竟魏武国皇帝的那几位手下都找到产业园外了。
而当这几名手下被杨羽耀找人以偷渡的罪名关起来后,魏武国那边迟迟没有动静,那时杨羽耀还以为魏武国皇帝当时是因其他情况无心再顾及这边,又因牵扯到的是夏国不好办,魏武国皇帝将那几个抛弃了才会如此。但现在的种种迹象,则告诉杨羽耀他之前推测错了方向。
关于李奉知在被李老先生收留前的那些遭遇,还有魏武国皇帝后续寻找李奉知的那些动作,杨羽耀他们是在迅联公屏里通过一名疑似在魏武国朝廷中做事且地位不低的修士那里得知的。
现在仔细回想,魏武国皇帝的人当时调查到李奉知最后动态,是为修仙而离开了铜岭镇。也许魏武国皇帝那里有关于杨羽耀的记录,但就算有,大概也只是一个长得好看的路过的修士,甚至没有他的相关记录都很有可能。
毕竟澜泠宗的修士来此确认铜岭镇的遭遇为邪修所为时,都没能弄清楚出手解决了铜岭镇危机的人是谁,还误以为是贺乾清出的手,魏武国皇帝这边也没有把杨羽耀的出现和李奉知关联起来就很合理了。
从修士处获得的信息,让许多修士都知道了李奉知最终选择了拜杨羽耀为师。但魏武国皇帝作为凡人,他们可以调查到的信息几乎在调查到铜岭镇后就调查不下去了,与他们有交集的修士们也未将李奉知的去向告知。
虽然不知道他的那几位手下是怎么找到玉桂那边的,但魏武国的皇帝在今日之前得到的关于李奉知的情报少之又少。以至于,他很可能在见到李奉知之前,都没有想到能见到他这个未曾谋面的皇子。
让这位皇帝意识到李奉知便是他的孩子的缘由首先必然是李奉知与他年轻时极为相似的容貌,再者李奉知又与铜岭镇相关。这两个条件叠加在一起,便能够指向李奉知的身世。
只是,李奉知毕竟不是在这位皇帝身边长大的孩子,面对一个已经那么大了,却对其性格喜好几乎一无所知年轻人,这位父亲想要相认显然也要先探探底。
如果魏武国皇帝真的先前没有掌握那么多情报,那李奉知这次同他们一起来,多少有点自投罗网的意思了。不过如果魏武国皇帝没打算放弃寻回李奉知,杨羽耀觉得,早早将这件事情说明了,也不会是一件坏事。
“因为,我曾在铜岭镇生活了十多年,我来自铜岭镇。”李奉知抿着嘴咽了咽口水,直到做好心理准备后,瞬间从椅子上起身,抚着胸口说道。
“曾经铜岭镇被邪修封锁,我与其他镇子的居民饱受迫害。如今铜岭镇的人们又遇到这鬼族作恶。我不希望他们再遭遇灾厄,因此我想将他们带走保护。”
李奉知在回答完魏武国皇帝的这个问题后,才忽然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有些过于激动了。然而即便他重新坐下,李奉知仍感到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怒气,让他看到属于他父亲的这张脸胸腔就剧烈起伏,并且想要将其打骂甚至狠狠地用拳头将其揍一顿!
“那么做会给师尊添麻烦的……”李奉知不得不低下头不去看他的父皇,在心中不停地对自己说道。
“既然你本是吾国之人,何必要将他们带去夏国?你若是觉得他们继续待在原本的地方不安全,让他们迁到锦阳城有何不可?”和其外貌给人的感觉不同,魏武国皇帝这语气,至少现在的语气还是十分和善的。
“难道让他们也来到到锦阳城你们就会庇护他们了吗?!”李奉知火气一下子又窜上头,令他差点儿又站起来质问道,好在他控制住了自己,在臀部将要再度离开椅面前强迫自己坐住了。
守在魏武国皇帝两旁的侍卫差一点儿拔刀,即使都是凡人的他们连李奉知都对付不了,看到李奉知没有再度起身,只是坐着怒视着他们的皇帝,俩侍卫的手依然放在刀柄上,冷汗淋漓。
“李仙师,为何对寡人有如此重的敌意?你可知道,你是寡人的皇子之一,只是当年些许变故,令你流落民间。故而你若是想要庇护这些草民,回到寡人身边,寡人自然会遂你所愿。”魏武国皇帝劝说道。
李奉知瞪着他,抱着双臂,因为担心自己说错话,李奉知不敢随便出声了。
“陛下,听你这话的意思,是希望我徒弟留在魏武国?”杨羽耀张开了嘴,用他那干净清亮的声音问道。如此具有少年气息的声音,听着比李奉知还要年轻不少,却有着一股强大的魄力,叫人不敢冒犯。
李奉知悄悄用视线余光看向杨羽耀,往时他的师尊因不喜欢被他人过多的注视和交流,讨论话题时都很少主动开口,如果有贺乾清在时更是如此。然而今日贺乾清也在,杨羽耀却在本是李奉知和魏武国皇帝的交谈中主动开了口。
李奉知又看看贺乾清,贺乾清脸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而贺乾清的眼神,李奉知也读不懂。
“杨仙师是吧?不知您对您徒儿李仙师的身世有多少了解呢?若是您了解李仙师的身世,应当能够理解,身为一位父亲对孩子回到身边的渴望。”魏武国皇帝神情明显挣扎了一会儿,因害怕再次沉沦而不敢再去看杨羽耀的脸。
“抱歉,若是身为普通人的父母,我或许可以理解,但陛下贵为魏武国的君主,说这样的话,令我实在是很难相信。”杨羽耀礼貌地,却直白地说道。前面他们已经够客气了。有的话,没有必要再继续弯弯绕绕地说了。
“杨仙师这话说的,闻之可真令听着伤心。诚然,帝王家确实不同于百姓家,但同样也会对血亲抱有一份情感。何况,李仙师还是寡人与皇后所出,只是当年被奸人所害,才致使他不幸流落民间。万幸是能遇到您这样的高人受其为徒,庇佑他走上仙路。”
“寡人也并非想让您与李仙师断绝师徒关系,他能与您结缘,乃大幸。只希望吾儿回来而已,若杨仙师您愿入我国朝廷,寡人必将厚待。”
魏武国皇帝开始将的野心透露出来些许,关于杨羽耀和贺乾清境界,他倒是先打听清楚了。一个确凿的渡劫期,一个疑似渡劫期不能确定,但境界绝对不低。自家皇子拜了这样级别的修士为师,魏武国皇帝自然会想着进一步拉拢一番。
“你的意思是,希望我这个夏国的王爷,入你们魏武国的朝廷?”杨羽耀觉得有些好笑,他甚至有些好奇魏武国皇帝对他和贺乾清的了解有多少。以至于能提出这样的邀请。
“说起来,有一件事陛下你可能不清楚,当年邪修曹奕被我所杀后,我看过他遗留一些东西。就是不知道澜泠宗的修士受你们所托去确认时,有没有看到那些密函?当然,关于那些密函的内容,我从未告诉过奉知他。”
杨羽耀在李奉知投来好奇的目光中继续说道,看着魏武国皇帝的脸色变得越来越白。魏武国皇帝看向贺乾清,却像是被贺乾清凌厉的眉眼刺痛一般,赶紧收回了目光。
“我现在首先想知道,当年陛下你在得知你的皇后生下了一个孩子,即使他是死婴,你可有想过起码看他一眼?”杨羽耀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