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首日,小队从基地后墙的秘密通道潜入城市。他们避开主街道的丧尸群,沿着废弃地铁隧道前进。隧道内弥漫着腐臭与霉菌,墙壁上残留的涂鸦在应急灯下若隐若现。老莫通过改装的手持收音机,探测到附近有活动的丧尸群——这些丧尸对声音极度敏感,小队必须保持绝对安静。
次日,他们在“音轨之城”的中心广场遭遇了第一波丧尸群。阿杰迅速布置战术:小棠启动烟雾弹制造掩护,老莫用定向声波器发出高频噪音干扰丧尸听觉,其余队员则用消音武器精准击杀冲在最前方的变异丧尸。这场遭遇战持续了二十分钟,小队以零伤亡的代价清理出通往旧唱片店的路径。
在唱片店内,小棠发现了完整的黑胶唱片生产线——从压片机到切割刀,一应俱全。但最珍贵的发现是藏在密室中的“母带库”:上千盘未开封的磁带,从古典乐到摇滚乐,种类齐全。正当他们准备搬运物资时,另一支由流民组成的“拾荒者”队伍突然出现,要求分一杯羹。
资源争夺战一触即发。阿杰提出“以物易物”的方案:小队留下部分粮食与药品,换取磁带的优先选择权。流民首领犹豫片刻后同意——他们更需要生存物资,而非精神食粮。这场交易避免了流血冲突,也让小队意识到:在末世中,信任与合作比武力更珍贵。
最后一日,小队满载而归。他们不仅带回了足够的零件与磁带,更带回了流民赠送的“声音地图”——一张标注着城市废墟中所有潜在声波共振点的手绘地图。这份地图将成为未来“声波防御网”的关键。
回到基地后,林阳亲自迎接小队。他望着卡车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轻声说:“这些不是零件,是文明的碎片。而我们,正在将它们重新拼凑成希望。”当夜,第一台由搜集物资修复的留声机在基地中心广场奏响《命运交响曲》,而小队成员们则围坐在火堆旁,听着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旋律,眼中闪烁着比火焰更明亮的光芒。内部阻力浮现:在基地议事厅的橡木长桌旁,七位长老正就音响工厂计划展开激烈辩论。白发苍苍的陈老执起烟杆敲了敲桌面:“林首领,如今尸潮每七日便逼近一次,我们却要抽调三成钢材去造‘唱歌的盒子’?”他的质疑引得几位长老频频点头——在他们看来,加固东南城墙、扩建地下粮仓才是当务之急。
林阳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示意助手展开全息投影。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让长老们瞳孔微缩:近三个月来,每当《月光奏鸣曲》在广场播放时,巡逻队报告的“异常丧尸活动”减少了40%;农业区采用音乐节奏控制的自动化收割机,效率提升了15%;更令人震撼的是,接受过音乐疗愈课程的青少年,在模拟防御战中的决策速度提升了20%。
“数据会说话,但人心更需要共鸣。”林阳站起身,指尖轻轻划过桌上的老式留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