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赤谷城的天空,被浓烟染成了灰黄色。

夕阳西下,余晖勉强穿透烟尘,将王宫高墙投射出长长的阴影,宛如巨兽匍匐在大地上。

李准站在营帐前,眉头紧锁。作为汉朝派驻乌孙的护军使,他早已嗅到这片土地上的不安气息。泥靡篡位不过一月,乌孙国内已是暗流涌动。

李准手中拿着丝绢,目光急速扫过上面娟秀而急促的字迹。那是冯嫽的手笔,这位解忧公主的侍女兼谋士,写得一手好字,此刻却笔画凌乱,显是情势危急。

短短十字,让李准心头一震。他立即转身入帐,铠甲铿锵作响。

“亲兵营集合!”他声音不高,却传遍营地。

不过半柱香时间,一千精锐骑兵已列队完毕。火把在暮色中跳动,映照着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这些士兵多是随解忧公主远嫁而来的汉家儿郎,如今听说公主有难,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飞赴赤谷城。

“轻装简从,只带三日干粮和箭矢。”李准命令道,“我们不是去打仗,是去救人。”

副将有些犹豫:“将军,一千人入王城,是否太过冒险?泥靡若以大军相阻...”

“泥靡不敢。”李准翻身上马,目光如炬,“他刚篡位,根基未稳,若公然与汉朝为敌,便是自寻死路。走!”

千骑如风,卷起漫天沙尘,向着赤谷城方向疾驰而去。

夜色中的赤谷城,火光冲天。

李准率部抵达时,只见王宫四周喊杀震天。一支乌孙军队正在猛攻宫门,而守军则拼死抵抗。箭矢如雨,不时有人中箭倒地。

“是呈启的部队。”李准认出了攻城军队的旗帜。呈启是乌孙国大将军,也是冯嫽的丈夫。这对夫妻关系复杂,冯嫽作为汉朝公主的侍女,嫁给乌孙将军本是一桩政治联姻,但近年来二人渐生隔阂,呈启甚至纳了侧室荣杜,冷落正妻。

李准来不及细想其中缘由,立即下令:“分两路,一队随我冲破东侧门,一队佯攻西门,分散守军注意力!”

汉军如利剑出鞘,直插战火核心。他们训练有素,阵型严密,很快撕开了一道口子。李准一马当先,长枪舞动,所向披靡。

“李将军!”混战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李准转头,只见冯嫽扶着解忧公主,躲在一处廊柱后。解忧公主脸色苍白但神情镇定,冯嫽则手持短剑,警惕地环视四周。

“公主无恙否?”李准下马行礼。

解忧公主微微颔首:“有劳李将军冒险来救。”即便在如此险境,她依然保持着大汉公主的威仪。

冯嫽急切道:“泥靡将我们软禁在后殿,幸亏呈启突然攻城,守卫大多调到前门,我们才得以脱身。”

就在这时,宫门外传来鸣金收兵之声。呈启的军队如潮水般退去,来得突然,去得也迅速。

李准皱眉:“呈启为何退兵?”

冯嫽目光复杂地望向宫门外:“他看见你们救走了我们,目的已达,自然退兵。”

解忧公主轻声道:“呈启此举,名为清君侧,实为救妻。他虽与冯嫽不睦,但终究夫妻情深。”

冯嫽咬唇不语,眼中却有泪光闪动。

李准当即下令:“护送公主出城!”

夜色中,汉军护着解忧公主和冯嫽,冲破重围,安全返回汉军驻地。

翌日清晨,冯嫽求见李准。

“我要去见呈启。”她直言不讳,脸上有未休息好的憔悴,眼神却格外坚定。

李准颇为惊讶:“夫人刚脱险境,何故再入虎口?呈将军虽救你们,但他攻打王宫,已是公然反叛,泥靡必不会善罢甘休。”

冯嫽摇头:“正因如此,我才必须去。呈启是我丈夫,他冒险相救,我岂能置之不理?况且——”她顿了顿,“他与泥靡反目,或许是我们扭转局面的机会。”

解忧公主此时也走进帐来:“冯嫽所言极是。泥靡篡位,国人多有不服。呈启手握重兵,若能与他联合,或可逼迫泥靡让步。”

李准沉思片刻,道:“那我派兵护送夫人前往。”

“不必。”冯嫽拒绝得干脆,“我独自前往,方显诚意。带兵而去,反惹猜疑。”

解忧公主担忧道:“可是呈启营中,还有那位侧室荣杜!她一向视你为眼中钉。”

冯嫽微微一笑,整理了一下衣襟:“我乃大汉公主侍女,乌孙大将军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何惧一个侧室?”

李准不禁对这位女子生出几分敬佩。冯嫽虽为女子,却胆识过人,难怪能成为解忧公主的左膀右臂。

当日午后,冯嫽带着侍女小红,两人两匹马,前往呈启驻地。

呈启的军营设在离赤谷城三十里的一处山谷中。冯嫽到达时,士兵们认出她,纷纷行礼让路,但眼神中不免有几分诧异和好奇。

主帐内,呈启正与部将议事,听闻夫人到来,明显一怔。他没想到冯嫽会主动前来,更没想到她敢独自前来。

“请夫人进来。”他沉声道,努力保持平静。

冯嫽步入帐中,不卑不亢地向呈启行礼:“谢将军昨日相救。”

帐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诸将皆知大将军与夫人关系不睦,近年来更是少有往来,此刻相见,不免尴尬。

呈启轻咳一声:“夫人无恙便好。我攻打王宫,是为清君侧,非为私情。”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在场人都心知肚明。若泥靡囚禁的是别人,呈启断不会如此急切出兵。

冯嫽不以为意,淡淡道:“无论为何,结果都是我与公主得以脱险。这份情,我记下了。”

就在这时,帐帘突然被掀开,一个华服女子闯入帐中,正是呈启的侧室荣杜。她显然听说冯嫽到来,急忙赶来,脸上带着假笑:“原来是姐姐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迎接。”

冯嫽看也不看她,只对呈启道:“将军可否单独一谈?”

荣杜脸色顿时难看:“有什么话是我不能听的?”

呈启皱眉,对荣杜道:“你先出去。”

“将军!”荣杜不满地叫道。

“出去!”呈启声音严厉起来。

荣杜狠狠瞪了冯嫽一眼,悻悻退出帐去。

帐中只剩二人时,冯嫽方才开口:“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

呈启踱步至帐前,望向远处的赤谷城:“泥靡篡位,国人不服。我既已起兵,便无回头之路。”

“将军有多少胜算?”冯嫽直截了当地问。

呈启沉默片刻,实话实说:“三成。泥靡掌控王宫卫队和大部分部落首领的支持。”

“若加上汉朝的支持呢?”

呈启猛然转身,目光锐利地盯着冯嫽:“汉朝愿支持我?”

冯嫽平静道:“不是支持你,是支持乌孙国的稳定。解忧公主代表汉朝与乌孙的联盟,泥靡囚禁公主,已然触怒大汉。若将军能保证公主的安全和汉乌联盟的稳固,汉朝自然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呈启沉吟道:“夫人此来,是代表汉朝与我谈判?”

冯嫽摇头:“我代表我自己,作为你的妻子,不希望看你走向绝路。但我的话,李准将军和解忧公主会认真考虑。”

呈启长叹一声:“你我许久未曾如此平静地谈话了。”

冯嫽眼中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恢复平静:“国事当前,私事暂且放下。将军可知,即便你成功推翻泥靡,乌孙国内各部势力错综复杂,未必能服你为王?”

“那依夫人之见?”

“元贵靡乃先王正统继承人,又是解忧公主所出,有汉家血脉。若他与泥靡共治乌孙,一个代表乌孙传统,一个连接汉乌联盟,或可平息争端。”

呈启目光闪烁,显然在认真考虑这个建议。许久,他抬头道:“夫人可否留宿营中?明日我再给你答复。”

冯嫽微微颔首:“你我夫妻一场,当然可以!”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大文豪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