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冷冷的声音说道:“赵公子看不起吐蕃军队没关系,我相信吐蕃军队会用胜利来让赵公子改变你的看法。”
赵桓淡笑:“是吗?那咱们就拭目以待。”
一时间两人都不说话了。
过了好半晌,活佛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对他说道:“这样吧,我希望赵公子能够给脱思麻王一个机会,一旦击退金军,收复了脱思麻部落,他们双倍返还欠你的二万女子,也就是还你四万。
对于这一点,我可以替他们做担保,如果他们还不了,那么赵公子你也可以从我们吐蕃佛教寺庙中收取等值的财富。
包括土地,田产,房舍等等,来充抵这四万女子折抵的债务,也就是二万金币,这总可以了吧?”
赵桓点头说道:“这个建议我倒是可以接受,不过需要咱们三方坐下来签署一份协议,正所谓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没问题。”
活佛把这件事告诉了脱思麻王。
脱思麻王听活佛没有经过他的许可,就给他加价翻了一倍,有些不高兴,可是想想又没有办法,因为这已经是活佛替他救下了他儿子的性命。
如果这时候不答应,就没有机会谈判,他儿子的脑袋会搬家,他一点都不怀疑,赵桓真的会砍他儿子的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能希望自己儿子活下来之后,能够记住这次教训。
同时他知道,如果他们无法击败金军,无法收回脱思麻部落,那么所有的承诺都变得没有意义。
他儿子要活下来了,这次一旦战局对他不利,就让儿子远走高飞,他不相信赵公子能够找到他儿子。
于是尽管对活佛有些许的不满,他还是答应了这件事。
而这时,前方吐蕃军队与金军的战斗已经爆发了,金军距离拉萨已经不算太远,按照之前他们商议的作战计划,总共分成三道防线来防守拉萨,并击退金军的进攻。
第一道防线是阿柴王和陇拶王,他们率领的十五万大军;第二道防线是脱思麻王和康巴王;第三道防线是藏王和萨迦王。
如果三道防线都守不住,那整个吐蕃将完全葬送,他们就只有各奔东西逃难去了。
赵桓得知他们的排兵布阵之后,不由笑着对岳飞说道:“你怎么看?”
岳飞说道:“吐蕃的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召的,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严格的训练,这样的军队如果组织不好,无法在战场初期就获得战场优势的话,就很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
原本他们在兵力上面跟金军已经大致相差无几,如果像上次那样大兵团作战,并指挥得当,最多拼个势均力敌。
但现在他们却分成了三道防线,也就是说将军队一分为三,这种分兵是很容易被金军各个击破,所以想出这招来,那完全是一个混账。”
一旁的牛皋也点头说道:“是呀,我也觉得如果换成我,我是不敢分兵的,面对强敌,必须集中兵力打有把握的会战。
但在会战中,一定要做好周密安排,尽可能的发挥局部的兵力优势来歼灭敌人。”
岳飞和牛皋跟随赵桓多年,赵桓的每次战争都是集中优势兵力来打,所以这种思想很深的影响了岳飞和牛皋的作战思路,如果形不成兵力上的明显优势,这仗就不打,因为没把握。
当然这一切来源于赵桓对历史的洞察先机,只有了解了历史,才有可能准确的把握双方兵力部署情况,从而实现在局部上形成兵力优势。
这是宋金战争中多次实施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获胜的主要原因。
而现在,面对吐蕃分兵的骚操作,岳飞和牛皋都一眼看出这是个混账,很可能他们的所有努力都会败在这种无脑的分兵策略上。
就这样战争打响,果然如赵桓岳飞他们所预料的这样,第一以军队十五万人被金军彻底包围,切断了退路,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最终十五万吐蕃军队全军覆没。
而阿柴王和陇拶王夫妻已经有了逃跑的先例了,并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一旦战局不利立刻逃走,反正这个军队也不是他们的,就好像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于是在开局之初,他们还没有陷入完全包围的时候,眼看着势头不对,两位酋长王加上阿依娜便逃走了,把军队交给了副手指挥。
结果副手以下所有人或者战死,或者成为俘虏。
陇拶王他们一路逃到了第二道防线,见到了脱思麻王和康巴王,以及跟着脱思麻王一起防守的朗达玛。
朗达玛自从活佛开出条件之后便被释放,然后他就回到了父亲身边,接着跟着父亲来到了第二道防线防守。
在这之前他还心存着报复,想找机会狠狠找补回去,可是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他已经知道赵桓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除非将来他存在一击必杀的绝对机会,那么还是把复仇的想法埋在心底为好,即便将来复不了仇,也不会招灾惹祸,乖乖的苟且一生。
所以他再不提向赵桓复仇的话,甚至也不再说话,默默的跟着他父亲脱思麻王率领军队准备抗击金军。
他们部署在第二道防线,还没等与金军开战,第一道防线的两位酋长就已经大败而回,逃到了他们这个防线,只带来了几千贴身亲兵卫队,其余的十五万人马全军覆没。
这消息在第二道防线的吐蕃官兵中顿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军队高级将领看出了问题所在。
他们之前就已经知道分兵不对,但是他们又没办法左右藏王和几位酋长的意见,只能乖乖的听从。
而现在,战局事实上教育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一点,如果任由藏王他们这样胡乱指挥打下去的话,他们迟早会走上第一道防线吐蕃兵的老路,同样被歼灭。
于是一众高级将领商议之后,便去找康巴王和脱思麻王。
他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认为应该回撤,撤回到第三个防线,也就是拉萨近郊的防线,与藏王他们合并一处共同对抗。
因为,双方合并一处,军队还能达到四十五万,还能与金军决一死战,否则他们以十五万大军对抗超过五十万的金军,被歼灭是必然的。
之前康巴王还不是很了解分三道防线防守的弊病,他觉得这样三道防线,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可现在他才知道金军太狡猾也太聪明了,在这样聪明的敌人面前,分兵就是找死,于是他很快同意了撤军的计划。
于是第二道防线的吐蕃军队很快便撤离,回到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拉萨近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