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明的税赋是一个黑洞。

是任何一个朝臣,或者皇帝都无法触及的领域,即便是皇命,在执行的时候,也会被打折扣。

明末税赋自万历年间,加派征辽饷,再到崇祯年间,增加剿饷和练饷,在崇祯九年起,一年高达两千一百万两白银,而征三饷,是导致百姓揭竿而起,各地起义不断的主要诱因。

顺治元年七月,摄政王多尔衮曾经下诏: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骨刮髓。

自顺治元年起,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诏买米豆尽行蠲免,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

多尔衮深知三饷的危害,并且为此下达了必杀令,多尔衮这个人打仗不行,但是搞肃清,那是一等一的强,如此严厉的必杀令之后,有效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

顺治二年六月,多尔衮就以【以前项辽饷,在万历年间加派,故复照旧派征】,征辽饷在被废止了一年以后,再次起复征收,而后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在同年九月份以同样的理由,再次恢复征收,仅仅剿饷累年征收就高达五百万两。

而崇祯年间,征辽饷是九百万两,剿饷是三百三十万两,练饷是七百三十万两。

故复照旧派征,就是多尔衮开始征收三饷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多尔衮用了很多次,顺治皇帝福临同样用了很多次。

从基本的田赋商税之后,巧立名目,在国家性质上,设立了耗羡、平余、落地、压税、帖捐等等税赋。

而旗人免税和旗人每月八两旗银的基础上,建立了如此多的名目的税赋,税负之重,比之明末有之过而无不及。

所谓永不加赋的康乾减税制度,就如同双十一提前涨价,消耗大量时间成本之后,依旧溢价购买货物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而且真的永不加赋吗?不加赋?那就摊派嘛,左右不过是换个名字。

鞑清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治,防止所谓的海外反攻,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海禁,将沿海迁界“上自辽东、下至广州”沿海数十里地区,全部扫荡成为白地,将百姓们从沿海迁出,达成海禁的目的。

且不说这些沿海地区本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灭绝性损失,这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是无价的。

就是迁民之后,这沿海数十里的白地迁界,他们本身承担的税赋,就会被转移到其他地区。

而鞑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摊派。

【其(界内)四十里之岁课,同邑共偿之,自江南达东粤数千里,盐场在界内者勿论,其界外缺额商赔之;惟以浙、闽、山东等处因迁而缺之课额均摊于苏、松不迁之地,曰摊派,而盐课之额极重矣。】

相比较明末,清政府在入关之后的苛捐杂税,远甚于大明。

不是清政府不愿意改变这种困局,是完全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

废除三饷后,仅仅一年,就不得不再次恢复三饷的征收,完全是这笔税赋,你朝廷不要,自有人去取。

你朝廷拿你的,我地方拿我自己的,互不干扰的绥靖,就是清政府入关之后,和反动地主、富户、缙绅、官吏们达成的妥协。

是多尔衮的错吗?

多尔衮这种打仗,打着打着都能当逃兵的主儿,它能承担的起这样的历史责任?

这么多反动至极的措施,多尔衮他可不配。

其实归根到底,为了完成统治,清政府的行为,完全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玩成了近似于奴隶制,才勉强保持了稳定。

即便是改朝换代都无法避免的赋税黑洞,毕自严终于是利用推广番薯这件事,要下手了。

“毕尚书呀,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黄立极品着茶,语气里带着几分的揶揄。内史监监丞并不在,不会记入起居注中,黄立极说话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毕自严看了一眼黄立极,跟这种人共事,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耻辱。

什么人呀。

“黄老师父。”朱由检的声音带着几分的训斥和严厉,对着黄立极说道:“景会掌司徒十数载,大明之顽疾,想必比黄老师父更懂其中的难处,景会肯做,黄老师父就不要阴阳怪气的嘲弄了。”

黄立极俯首说道:“万岁,臣是怕毕尚书没把事做成,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好心提点一句,为了贪功而冒进,是不可取的。臣是个坏胚,臣是艳羡毕尚书这等,能活的像自己个儿。”

黄立极是十分羡慕毕自严这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理想主义者,并且除了空谈以外,毕自严在皇帝的支持下,还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事,能把握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完成自己内心的理想。

读书人最高追求是什么,其实就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立极就不是个读书人了?

但是黄立极活在现实里,他羡慕活在梦里的人,而毕自严显然是可以活在梦里的那种人。

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

“哼。”毕自严用鼻孔出气,并没有接受黄立极的好意。

“好了好了。”朱由检算是看出来了,两个人从头到尾都不对付,继续说道:“既然要将番薯改为正额,这件事,朕可以应允,但是具体贯彻上,景会有的忙了。”

“臣定不负君恩,万岁既然给了臣司徒之权柄,臣定当不竭余力。”毕自严听闻,赶忙俯首说道。

“毕尚书莫不是要做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黄立极立刻混不吝的问道。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上一个得此殊荣的还是张居正,张居正什么下场?毕自严、黄立极、大明皇帝能不清楚吗?

“在圣上面前,你屡次胡言,到底为何?!”毕自严猛地站起身来,盯着黄立极,这个人现在十分惹人厌了。

朱由检却是满脸笑意的看着黄立极,这个人去了辽东一趟回来之后,就有点疯魔了,这话能当着皇帝的面这么说?

毕自严是活在梦里的人,一心要成为道德圣人的那种人,而黄立极和朱由检却是活在现实里的人,所以朱由检能听懂黄立极的潜台词。

户部在整合六部私库、稳定了京师物价、整合地方转运司之后,终于将手伸向了税赋之事上。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稍有不慎,毕自严就是万劫不复,黄立极这么明目张胆的在大明皇帝面前,大放厥词,甚至连禁忌的话题都大声的喊了出来,其实目的却是在保护毕自严。

毕自严不懂,朱由检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黄立极是在问大明皇帝要承诺。

有时候,恶语相向、冷嘲热讽的并非敌人,小嘴抹了蜜,变着法的花言巧语之人,反而需要将警惕。

任何既得利益集团,都是执政者最难啃的骨头。在大明,换个首辅引起的风波,那是海面上的风浪,毕自严这个番薯入正额,完全就是深水炸弹了。

官僚们也是会内斗的,大明首辅这个位置,虽然是个背锅位,但是也是有无数的文人削尖了脑子想坐的,所以,出事了,换个首辅,杀几个人祭天,对于官僚们而言,完全是无所谓的,暗地里不知道多少人额手相庆,空出来的阙也需要人补的。

但是收税,搞税改,就不太一样了,这玩意儿损害的是集体利益,是要挨千刀的。

朱由检稍微琢磨了下,笑着说道:“治国如治病,改制如同下药,药多了不行,药少了也不行,但是大方向上,还是要死人的,毕尚书尽心去做就是,朕给你的剑,可不是因为这次的转运粮草打仗才给你的。”

黄立极立刻闭嘴了,老神在在的品着茶,对毕自严的诘责,一言不发。

他要万岁的承诺就是这句,将毕自严手里的尚方宝剑,从因事授予变成了因人授予。目的达到了,他自然不会继续作死了。

毕自严又开始了关于番薯推荐的议题,这一次,黄立极一言不发,除了点头就是嗯。

“黄老师父留一下,景会你且先去吧。”朱由检留住了黄立极,而让毕自严先走了。

“是。”毕自严出了乾清宫的时候,也大约明白了皇帝和首辅之间打的哑谜,擦了擦额头的汗,也不知道是冷汗还是热汗。

朱由检给黄立极换了杯茶,笑着看着黄立极,这个奸臣,是越来越有趣了。

自认奸臣之后的黄立极,虽然干的事看似都不靠谱,但是却是处处都让朱由检十分满意,这才是一个奸臣该有的样子。

黄立极看着朱由检的笑容,越看越是心惊胆战,俯首说道:“万岁这么看着臣笑,笑的臣心里发毛,臣失言,臣万死。”

朱由检被黄立极这个谨小慎微的样子,直接给斗乐了,这个人实在是有趣的很。

他笑着说道:“朕也觉得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干的不错,朕正在寻找张居正的家人恩荫,你不算失语。”

“这篇孔乙己,你发到紫金阁的邸报上吧,署名周树人,誊抄写上朕的名字。”

“名字?”黄立极差点就要跪下了,为尊者讳,当朱由检成为大明皇帝的那一刻,朱由检三个字,就不能再出现了。

连建奴任何公文提到代善的时候,都知道用贴黄纸替换,他要是这么干,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是大不敬。

“哦,哦,那算了,只署名周树人就是了。”朱由检也反应过来了,自己的身份,的确不太适合这么干。

“景会这个人就是这样,不太擅长交通,黄老师父还须像今日这般,保住他才是,大明需要做事的人。”朱由检对黄立极提点了两句,对黄立极这套阴阳怪气,他还是很满意的。

“臣领旨。”黄立极这才喘了个大气,大明皇帝不怪他失言,他也就没那么多的顾忌了。

黄立极也俯首离开,乾清宫又剩下了朱由检和王承恩,这推广番薯的奏议,持续了将近三个时辰,从午后,一直谈到了华灯初上。

朱由检揉着有些肿胀的脑阔,六部尚书直接递奏疏,的确收回了皇权,但是大事小事一手抓,的确很累。

“王伴伴,你说景会这事能办成吗?”朱由检叹气的问道。

王承恩信心十足的说道:“臣以为可以。”

毕自严干的事,其实不是什么不经论证的事,他做的事,其实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毕自严走的是张居正的路线。

鞑清政权入关之后,要多反动有多反动,按照王朝周期律而言,鞑清政权不过百年,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为何鞑清一直维持了将近三百年?

其实很简单,因为鞑清政权在改制上,并没有戛然而止,半途而废,同样走的也是张居正路线。

压低地方留存比例、包盐专卖、恢复九成合格的严格京察吏治考成法、军械开支奏销制、摊丁入亩等等,这些制度改良,都是明末探索出来的道路,是不用杀人就可以做到的。

鞑清的杀人,和这些改制完全没有任何的促进、依存关系。

杀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剿洗哲学入脑是不可取的。

张献忠建立大西国之后,一次性杀了几千个蜀中士子,有啥用?

倒是把大西国杀到瘫痪,张献忠始终未能在川西平原上建立有效统治。

哪怕是南下的豪格在取得了军事胜利之后,也不得不撤退,理由是一样的,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杀人和改制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哪怕就是魏忠贤,阉党、阉党,用的不还是斗败的齐楚浙西党的人?

但是张居正路线就是正确的吗?

百年屈辱史有一个历史教训,那就是在不解决任何阶级问题和路线的前提下,试图解决外交、战争、军事等问题,是不可能的。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