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法则初啼 前路自明
星沙光阵缓缓旋转,迷离的光影在小院内投下变幻的斑点。苏小鱼、沈清尘、李志仁三人盘膝坐在阵旁,双目紧闭,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周身气息随着神念在模拟界域中的遭遇而起伏不定。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轮流体验,而是同时分出一缕神念,沉入流焰留下的“微尘界域模拟阵”中,各自选择了之前感受最深、也最具挑战性的法则环境进行深度适应。
苏小鱼的神念再度降临那“重玄界”的碎片。无边的重压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仿佛要将她的意识都碾成齑粉。她不再像初次那样试图硬抗或强行催动寂灭剑意,而是将神念收缩到极致,如同陷入铁砧的钢胚,默默感受着这极致“重”之法则的每一分韵味。
“重,并非只是阻碍……它亦是凝聚,是沉淀,是万物归一的趋向……”
一个明悟在她心间升起。她那原本偏向于“消散”、“终结”的寂灭剑意,在这重压之下,竟开始自发地向内坍缩、凝聚。散逸的剑意被强行压回核心,那一点关于“虚无”的本源感悟,在重压的锤炼下,反而变得更加纯粹、更加坚韧。她开始尝试,让寂灭剑意不再追求极致的速度与穿透,而是化作一种“沉重”的终结,如同星辰陨落,带着无可抗拒的势能,碾压一切,归于沉寂。
渐渐地,她那缕在重玄界中原本举步维艰的神念,虽然依旧移动缓慢,却不再被压得濒临溃散,反而像是一颗沉入水底的暗石,带着一种不动如山的死寂意味。
另一边,沈清尘的神念在“迷光界”的混乱空间中浮沉。色彩斑斓、扭曲不定的光影,混乱的空间褶皱,曾让他精妙的阵法无所适从。此刻,他放弃了立刻布阵的念头,而是将神念彻底放开,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去感受这片混乱本身的“节奏”。
他发现,这片空间的混乱并非完全无序,那些扭曲的光线、错乱的距离,其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更深层次的、狂乱而复杂的“秩序”。他不再试图用固定的阵纹去框定,而是开始推演一种能够随着空间混乱而自行调整、甚至引导混乱的“动态阵理”。他的阵元如同触须,小心翼翼地触碰着那些空间褶皱,学习它们的“呼吸”,尝试构建一种如同海草般随波逐流却又根基稳固的阵法结构。虽然进展缓慢,但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阵法之道的另一扇大门——适应与共生,而非单纯的掌控与封印。
李志仁则直面那充满腐朽与衰败的“寂灭界”法则。在这里,生机是异端,是必须被清除的存在。他之前要么艰难维持生机火种,要么模拟寂灭求存,都处于被动。此刻,他回想着“融灵”石臼关于“生死一体”、“造化在于融”的点拨,以及混沌息壤那衍化万物的本质。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再固守生机的形态,而是主动引导那一缕造化生机,去“融入”周围的寂灭法则。生机不再显眼,而是化作了寂灭的一部分,如同枯木中隐藏的嫩芽,死水中潜藏的活源。他模拟着息壤衍化地水火风的意境,将生机转化为一种近乎“本源物质”的状态,与寂灭法则并行不悖,甚至……在极致的衰败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新生”的种子。虽然这颗种子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但在这片排斥生机的界域中,它确实存在了下来。李志仁对造化的理解,在这一刻有了质的飞跃,从简单的调和、平衡,迈向了更深层次的“融入”与“种因”。
不知过了多久,三人的神念几乎同时达到了当前所能承受的极限,被阵法自行排斥而出。
“呼——”
三人几乎同时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睁开了双眼。他们的脸色都带着疲惫,甚至神魂都有些虚弱,但眼眸中的光芒,却如同被洗练过的星辰,清澈而坚定。
彼此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感悟与成长。
苏小鱼并指如剑,轻轻向前一划。没有凌厉的破空声,没有惊人的气势,只有一股沉重如山的“死寂”之意弥漫开来,院角一块顽石被这股意笼罩,表面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去光泽,仿佛经历了千万年的风化,变得脆弱不堪。这是凝聚了重玄意境的全新寂灭剑意!
沈清尘随手抛出几块寻常石子,落在身前空地上。石子落点看似杂乱无章,却隐隐与周围混乱的光影(模拟阵法残留效应)产生共鸣,形成一个不断微微扭曲、变幻的小型区域,踏入其中,方向感会瞬间错乱。这是他初步领悟的动态迷阵!
李志仁则走到那株半枯半荣的植物前,指尖一点微不可查的玄黄之气融入。这一次,植物的状态并未发生剧烈变化,但那枯败与生机交融的平衡点,似乎更加自然、更加稳固,仿佛本就该如此。这是他融入寂灭法则后,对造化平衡的更精深掌控!
他们的力量层级并未瞬间暴涨,但对于自身之“道”的理解和运用,已然踏上了新的台阶。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体验了法则差异对力量的巨大影响,真正明白了何为“因地制宜”,何为“道无常形”。
这“微尘界域”的体验,如同一次心灵的洗礼,为他们未来的修行之路,指明了更加广阔和多元的方向。
“看来,你们都没白费力气。”慵懒的声音从摇椅方向传来。
林风不知何时已经坐起了身,手里拿着那个旧茶壶,对着壶嘴慢悠悠地喝着。他的目光扫过三个徒弟,带着一丝几不可查的赞许。
“法则初啼,虽声微,其意远。记住今日之感,日后无论行至何方,遭遇何种天地,莫要忘了自身之道,才是根本。”
他放下茶壶,重新躺了回去,声音渐低。
“路还长着呢……睡会儿。”
苏小鱼、沈清尘、李志仁齐齐向着摇椅方向躬身一礼。
“谨遵师父教诲。”
他们知道,师父虽然看似不管不顾,但他们的一举一动,点滴进步,都未曾逃过他的感知。这份看似随意的点拨与提供的机缘,价值无可估量。
抬起头,望着院中那依旧缓缓旋转的星沙光阵,三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穷的动力。
池塘虽小,已见波澜。前路虽遥,心灯已燃。
他们的传奇,才刚刚写下序章。
(第一卷 · 池塘初波 · 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