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褪去,晨光洒在文渊阁的屋檐上。沈明澜站在门前石阶,手中握着那枚墨家机关锁,指尖还残留昨夜星图闪现时的灼热。
他没有回府。
一夜未眠,他想通了一件事——真正的敌人不在朝堂,也不在宫墙之内。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在千百年来被垄断的知识之上,在寒门子弟连书都摸不到的现实里。
他抬头看向文渊阁的大门。这座藏书重地,曾是世家独享的圣地,如今却被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日起,凡通过基础文试者,皆可入阁观书。”他的声音不高,却传遍整个广场。
人群一片哗然。
前来围观的不只是学子,还有各地派来的耳目。江南世家的眼线立刻动身,快马加鞭向南而去。
消息传开不过半日,反对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一介赘婿,竟敢擅开文渊!”
“祖制不可违,典籍岂容贱民染指?”
“若人人读经,纲常何存?”
这些话不是私下议论,而是公然张贴于城门两侧的告示,署名正是江南七大世家联名。
沈明澜没有回应。
次日清晨,他在文渊阁前召集群学,当众开启文宫。
金色文字自眉心升起,悬于空中,《礼记·大学》的精义一字一句浮现:“**格物致知,何分贵贱?**”
这不是诵读,是力量的具现。
每一字都带着文气震荡,压得四周喧嚣瞬间沉寂。
他转身点出十名寒门学子,命他们当场解析“诚意正心”之义。十人依次作答,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无一人卡顿。
围观者脸色变了。
这些人不是粗通文墨,而是真正读懂了经典。
“你们说他们不配?”沈明澜环视众人,“那请问,谁来定义‘配’与‘不配’?是出身?还是血脉?”
无人应答。
第三日,第一批百余名通过文试的学子持凭证前来借阅。
可刚到门口,就被一排黑衣护卫拦住。
“止步!祖制有令,非士族嫡系不得入阁。”为首的私兵手持铁杖,冷声道。
这些人不是官差,是王氏、李氏、赵氏等世家豢养的家将。
木栅栏被横在门前,上面刻着“禁庶民通行”四个大字。
学子们停下脚步,有人攥紧拳头,有人低头咬唇,却无人后退。
半个时辰后,沈明澜 arrive。
他并未发怒,只是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卷竹简,缓缓展开。
“《周礼·地官》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朗声念道,“此乃愚民之术,非圣人本意!”
话音落下,文宫再度开启。
这一次,他没有释放诗词异象,而是引导在场每一位学子闭目凝神,以意念沟通文宫。
刹那间,一道道微弱的光芒自胸口亮起。
起初只有一两道,接着三道、五道……数十道文气升腾而起,在空中交织成网,如同细密的光丝,轻轻一推——
“咔。”
木栅应声而断。
不是被暴力摧毁,而是被纯粹的文气共鸣震开。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震惊。
这不是某位大儒的个人伟力,而是普通人也能拥有的力量。只要读过书,只要真心向学,就能点亮心中的文火。
学子们迈步走入文渊阁,背影挺直。
当晚,全城沸腾。
茶楼酒肆都在谈论“文宫共享”,街头巷尾传出新编的童谣:“月白衫,玄腰带,开门不让世家外;昨夜我家阿弟试,今朝也能上楼台。”
第四日清晨,沈明澜乘马车前往城西学堂,途中行至朱雀大街。
忽然,前方仪仗列开,凤辇挡路。
车帘掀起,一位华服妇人端坐其中,头戴金丝凤冠,眼神冰冷。
“沈明澜。”她开口,声音如刀刮石,“一介赘婿,也配谈文化传承?”
她是江南王氏主母,三代姻亲皆为尚书,地位尊崇。
四周随从齐声嗤笑。
“不过是皇帝赏了个侯位,就真当自己是文脉正统了?”
“祖宗留下的规矩,轮得到你来改?”
“今日拦你,就是要让你明白——有些门,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沈明澜掀开车帘,缓步下车。
他没有争辩,也没有动怒,只是静静看着她。
“您可知昨夜有多少寒门子弟通宵诵经?”他问。
那主母冷笑:“再多也是蝼蚁,能翻得起什么浪?”
话音未落。
远处传来整齐的诵读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声音由远及近。
只见数百名学子从各坊赶来,人人手持书卷,胸前文宫微光闪烁。
第一人亮起时,像是点燃了火种。
第二人响应,第三人接续,第四人……直到整条街都被柔和的文气笼罩。
他们的光不耀眼,却纯净坚定。
这不是战斗异象,也不是诗词杀伐,而是读书人最本真的状态——心有所持,文有所依。
文气汇聚,形成一片星海般的潮涌。
凤辇竟微微颤动。
拉车的四匹骏马不安地踏蹄,连那主母手中的玉如意都差点掉落。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
不是某位大儒讲学万人敬仰,而是普通人也能发光。不是一人照亮四方,而是千万人彼此映照。
她的脸色变了。
“这……不可能……庶民怎会有如此文气?”
沈明澜站在原地,声音平静:“因为他们终于拿到了书。”
“你们封锁千年,以为知识是你们的私产。可文明的本质是什么?是传承,不是垄断。”
他抬手指向天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每一个愿意读书的人,天生就该拥有的权利。”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
学子们高举书卷,文宫光芒更盛。
那一刻,整条朱雀大街仿佛化作一条流动的星河。
世家随从纷纷后退,不敢直视。
那主母死死盯着沈明澜,眼中第一次浮现出恐惧。
不是怕他权势,而是怕这种力量一旦蔓延,整个旧秩序都将崩塌。
她猛地一拍扶手:“你以为这就赢了?你动的是根基!是千年礼法!你等着,江南不会放过你!”
沈明澜看着她,没有回答。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
他转身走向文渊阁,身后是无数亮起的文宫微光。
一层层光晕在他背影上流转,像披着一件无形的战袍。
当他踏入阁内,掌心那枚机关锁再次发烫。
他低头看去,锁身缝隙中,一丝微弱的星芒正在跳动。
北斗第七,瑶光。
血脉共鸣的感觉又来了。
他将锁贴在胸口,闭眼感应。
识海深处,系统无声运转。
【检测到高频文气共振】
【匹配词条:星宿老人遗言——“当七星齐聚,门将开启”】
【推演结论:文化平权为引,文脉觉醒为基,七星归位条件已激活3\/7】
他睁开眼,望向窗外。
满城灯火下,仍有无数屋舍漆黑一片。
那些地方,还没有人拿到书。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新纸,提笔写下三个字:
“下一步。”
笔尖停在纸上,墨迹未干。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学子低声禀报:“侯爷,北街书院说……今天来了十几个穿青袍的人,打听文试流程,还问能不能借《孟子》。”
沈明澜点头:“让他们进来。”
“可是……他们是赵家旁支,说是奉命查访……”
“只要是真心想读书的人,”他说,“就准许入阁。”
学子退下。
他独自坐在灯下,手指轻抚机关锁。
锁芯内部,星图再次浮现,七颗星点排列成勺形,最后一颗闪烁频率加快。
与此同时,城南某处深宅,烛火摇曳。
七大世家密使齐聚一堂,桌上摆着写满批注的地图。
“不能再等了。”一人低声道,“他让贱民碰书,就是在挖我们的根。”
“明日就发动所有书院罢课,断了他的生源。”
“同时散布谣言,就说他开放文渊是为了收集文气,炼邪术!”
“必要时,烧几座分馆,让他知道什么叫代价。”
众人点头。
其中一人提起朱笔,在地图上圈出三处地点。
笔尖重重落下,墨点晕开,像血滴在纸上。